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以产促城 以城兴产
2020年,河南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洛阳再获一枚银牌
洛阳签约项目投资总额居全省第二
洛阳金秋汽车博览会九月十五日至十八日举行
全力支持企业
在洛发展
导读
创先争优看行动 防汛抗灾展风采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8 月 27 日 星期    【打印】  
以产促城 以城兴产
——解读市委九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系列报道之九
  本报记者 赵志伟

  在市委九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毛万春说,要按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科学制订规划、突出地方特色、强化产业支撑,使产业集聚区尽快成为我市推动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为了实现福民强市的总目标,“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间,我市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全市构建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体系奠定基础,真正走出一条具有洛阳特色的强市之路。

  而在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上,加快城乡结构调整,进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将是我市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着力点。

  资料显示,我国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是3%,可新增城市人口1300万到1400万,产生就业岗位800万个,对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群众文明程度具有积极作用。

  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从2005年到2009年,我市城镇化率呈逐年递增态势,分别是38.0%、39.6%、41.1%、42.6%和目前的44.2%,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仍低于全国46.6%的平均水平。按照省里提出的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的要求,今后我市每年需要增长1.6个百分点。 

  在市委九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毛万春说,加快城镇化建设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洛阳大新区建设,另一手就是抓县(市)城新区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尤其要按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科学制订规划、突出地方特色、强化产业支撑,使产业集聚区尽快成为我市推动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产城融合,以产促城

  “产城融合”的核心是“以产促城,以城兴产”,就是借助产业集聚区这个载体,通过工业化推进城镇化,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来抓,产业集聚区正在成为市、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成为招商引资的落脚点,成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成为城乡居民就业增收的主渠道,成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动机,对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17个集聚区各项规划已基本完成,完成投资302.7亿元,居全省第一。新开工项目162个,投产项目57个,引进省外资金51.22亿元,招商引资项目139个。在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带动下,全市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08.4亿元,同比增长20.7%。

  以成立于2008年12月、总规划面积17.8平方公里的新安县产业集聚区为例,仅今年前5个月,集聚区内就已实施道路、供电、供气、供热、技术研发、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项目17个,完成投资4.37亿元。与此同时,有14个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总投资达43.6亿元。除了引来项目,集聚区还充分吸纳就业,目前就业人数已有34433人。

  产业集聚区不同于传统的开发区,更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园区,它是以经济功能为主,集培育经济增长极、促进城镇化、推动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功能区,其基本功能是“四集一转”,即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其中,空间集聚是表现形式,关联性是核心特征,集约化发展以及生产生活服务的社会化是本质要求,提高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是根本目的。市发改委副主任苗惠芳说:“只有把握住了产业集聚区的科学内涵,在实践中才能少走弯路。”

  产业集聚区能够有效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形成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格局。苗惠芳说:“要站在城镇化的大局上谋划以产业的集聚发展促进就业岗位的增加,为城市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以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为产业发展和人口集中创造条件,逐步形成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发展的格局。同时,要深入研究解决就业、安居、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四大问题的办法,把产业集聚区内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及其家属率先转变为城市居民。”

  采访中得知,我市坚持把县城改造、新区建设、撤村并镇、撤村并城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已经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措施,通过产业集聚建设,充分吸纳就业,促进人口集聚,推动产城一体和城乡统筹发展。

  产城融合,以城兴产

  今年4月9日,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及创建新型工业产业示范基地工作现场会在洛宁召开。“坚持产城融合,一体发展,提升产业转移承载能力”的洛宁县吸引了全省的目光。

  据介绍,洛宁县坚持统一规划、同步开发推进县城新区发展与产业集聚区建设,筹资2.2亿元建设完善了水、电、路、通讯、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形成了“三纵两横”的交通网络,建设标准化厂房4.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5家。今年计划投资2亿元,重点实施好产业集聚区道路、管网、标准化厂房、综合楼等8项工程,再引进实施一批优势项目,着力打造“一区四园”,即洛宁县省级产业集聚区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产业园、杨木精深加工产业园、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新城区开发,加快学校、幼儿园、商饮服务、廉租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经济适用房等项目建设,为农民离土进城就业安居构筑稳固的平台。

  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承载能力,洛宁县还引进香港客商投资12亿元对邻近产业集聚区的洛河沿岸4700亩土地进行整体开发,建设水系景观、滨河公园、商住小区;产业集聚区内新华生物质能热电厂已基本建成,投资3亿元的中京燃气公司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已开工建设,即将实现城区集中供热、供气。

  洛宁县县长张献宇说,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地域特色突出的新型山水生态宜居县城,将为产业集聚和人口转移提供优越的环境。产业集聚区先后引进了香港中扩玩具、宁波天恩框业、深圳天隆画框、东汉禽业等一批规模较大、带动作用强的劳动密集型项目,安置劳动力万余人。其中,仅香港中扩集团的玩具项目就已就地安置农村劳动力8500余人,实现年产值5亿元。

  面对越来越短缺的土地资源和越来越紧迫的发展局势,偃师市提出“走大城区、大融合、大产业路子,整合土地资源,促进城乡互动,产城融合,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新思路。

  具体来讲,就是城市中心区跨越伊、洛河向南挺进,总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形成“一带三组团”,带动辐射提升境内产业带和城镇化水平,构建更加畅通的城市交通网络,偃师新区将规划新建主干道60公里,增加7纵12横的道路网、35条主干路。目前已完成道路建设10公里,全长4.6公里的西出口连霍高速公路偃师连接线改建预计10月份完工。

  “偃师的城市建设基于产城融合这一思路。全市的产业集群大多集中在伊河沿岸,顾县、高龙、翟镇、庞村等乡镇产业首尾相连。城市区向南,可以加快推进洛偃一体化,二者将在产业上统筹布局,优势互补,加快产业升级。”偃师市市委书记尚英照说。

  新城市体系建立后,偃师“一区九园”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均在城市中心区20公里的辐射范围内,服务、流通环节将更加便捷,最终实现产城融合,推进城镇化发展。

  产城融合的理念,正逐步落实到各个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中。产业集聚区,必将成为我市推动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