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国内国际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一批法规今起施行
美军结束在伊作战任务
实名举报职务犯罪
可额外获奖
洛阳网广告
卡斯特罗
首次透露病情细节
悼 念
做好一篇文章 破解四道难题
华夏航空因一航班机翼翼尖擦地
被勒令停航
小学生幼儿园儿童门诊输液也能报销
加强洛浦管理 更好造福市民
舟曲地质灾害中 遇难者上升至1467人
无证犬只 一律收扣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9 月 1 日 星期    【打印】  
做好一篇文章 破解四道难题
——河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时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人多底子薄。2009年全省GDP人均排名全国第28位,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少2800多元,农民人均收入比全国低346元。人均财政支出全国倒数第一。人均文化事业费全国倒数第二。城镇化率低于全国水平10个百分点。

  河南显然欠发展。但要实现发展,特别是科学发展,“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省委书记卢展工向全省各级干部提出四道思考题。

  丰收是大省的使命

  河南省用全国1/16的土地,每年生产出全国1/10以上的粮食,全国1/4强的小麦,满足本省1亿多人口的消费外,每年外输原粮及制成品300亿斤。中原大地每年的粮食生产像一场万人瞩目的运动会,千万粮农用辛勤的劳动不断在高位上刷新由自己创造的粮食生产纪录。今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达到618.14亿斤,较上年增加5.14亿斤,增长了来之不易的0.8%。

  “中原熟,天下足。”不断的丰收既保住了河南亿万人口的“饭碗子”,同时又添满了国家粮食安全的“米袋子”,河南履行着一个农业大省的艰巨使命。

  增收是百姓的期盼

  对河南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来说,丰收只是增收的序曲。粮食保住了,但是农民增收、财政增效的钱从哪里来?

  统计显示,2009年,河南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首次突破3000家,达到302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达到4058.1亿元。火腿肠、味精、面粉、方便面、挂面、面制速冻食品等产量居全国首位。

  现代食品工业使过去愁人的“粮袋子”变成了沉甸甸的“钱袋子”,中原粮仓进化为“国人厨房”,尝到甜头的河南人更加重视粮食生产。2009年,旨在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准。规划提出,到2020年,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将达到1300亿斤。

  工业是就业的源泉

  人口过亿的大省,就业难是最大的难题。根据测算,河南每年城镇需要就业再就业人数在220万以上,农村还有近1000万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当前,河南正面临着新成长劳动力就业、经济转轨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峰叠加”的就业压力。

  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一环,河南着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一批传统国企焕发生机,成为保证就业的稳定器。

  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土地、资金、环境等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河南近年来开始着力探索新型产业聚集区建设,由此让大批农民工实现家门口就业。

  民生是发展的目标

  张有金是河南省济源市梨林镇范庄村农民。因为生活富裕了,加上“新农保”撑起的养老“保护伞”,70岁的张有金爱上了自助游。“农闲的时候,村里一帮老年人自发组团外出旅游,去年到北京、开封走了一圈,前不久专门坐飞机去了趟南阳。”张有金说,“接下来还准备去青岛和上海看看。”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763元,增长10.7%,已连续3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像济源市一样,在破解强农兴工、探索城乡统筹的道路上,河南省的18个地市正各显神通。而在今年年初,河南省也开出了一份“民生大单”:将筹集600亿元以上资金推进实施“十项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保、上学、就医等突出问题。

  (据新华社郑州8月31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