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构建多元政府评价体系
《南风窗》:由您牵头的课题组正在开展民生(福祉)指数的编制工作。事实上,《南风窗》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告别GDP崇拜”这一理念,并刊出了封面报道。您为什么选择在今年推出民生(福祉)指数?推出这一指数的背景是什么?
吴晓灵:我第一次提出这一想法是在去年8月“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与大庆市政府举办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论坛上,当时我提出一个城市不应该把GDP看得很重,而是应该满足人民的幸福;接着在8月底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我提出应该用幸福指数来克服GDP考核存在的问题。我觉得我们的政府过多地考虑了GDP,偏离了生产的目的,而生产的目的应该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偏离了这个目标,围绕着重工业搞发展,忽视了百姓的生活需求。改革开放以后一段时间,我们比较重视百姓的生活,后来渐渐地又把速度放在了首位。针对这一背景,我们倡导编制福祉指数。
《南风窗》:确实,中国的发展阶段已经到了由经济转型向经济社会双重转型过渡的阶段,人民的幸福和福祉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吴晓灵:我们应该知道共产党人革命的目的和生产的目的,都应该是改善人民的生活,为人民谋福祉。如果我们再偏离这一目标,发展经济不为人民谋福祉,我们还会犯错误,这是最根本的。
《南风窗》:民生(福祉)指数试图构建全新的政府评价体系,以取代现在的政绩考核中的唯GDP论,在我听来,这个挑战可不小。GDP是沿用多年的指标,并且具有全球范围内的可比性。您怎样推动这一指数成为中国政府政绩核心考核体系呢?
吴晓灵:您所说的是替代GDP,我们不替代,也不可能替代。不管我们在统计GDP的技术上存在什么样的问题,GDP的考核体系永远会存在,因为它毕竟是测量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变量。我个人认为建立这一新的评价体系只是从侧面来引导和推动政府为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而开展工作。
《南风窗》: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一指数将成为GDP体系的补充?
吴晓灵:也不要说是补充,应该说是多元的评价体系。对于一个政府的考核应该是多角度、多元的。我认为应该从另一个维度来看政府,因为如果执政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替百姓谋福祉,那么就应该看看这一目标实现的程度怎么样。
《南风窗》:如果说让民生(福祉)指数成为跟GDP并存的政府评价指标的话,这是否能被地方政府纳入其考核体系?
吴晓灵:我觉得不是要政府考核自己,而是要让百姓给政府打分。我们这次课题做完之后,会以第三方的平台,而不会以官方的名义发布。我们想把它作为一个第三方的,也就是社会的评价体系,通过社会舆论去督促地方政府改进工作。大家现在对GDP导向深恶痛绝,如果有一个更好的指标,大家会拿这个说话的。
B
福祉指数崇拜是好事
《南风窗》:对12个省(市)民生(福祉)指数的试编得出了哪些有价值的结论?
吴晓灵:从地区国民福祉指数排名的整体情况来看,东部地区的福祉指数值较高,中西部省份相对较低。然而,地区福祉指数有赖于但又不完全依赖人均GDP。如浙江、江苏人均GDP排在第四、五位,但福祉指数却排在第三、四位,也就是说,福祉指数的排名都要高于人均GDP的排名。又如内蒙古,人均GDP排在第七,但福祉指数排在第十位。这反映了并不是人均GDP越高,福祉指数就越高。
此外,研究也发现,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并不一定公共服务水平就高。所以,要很好地解读一个地区的福祉指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应该很好地分析主客观原因,比如广东省GDP总量居全国第一位,但是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广东省内各地区的发展差距、城乡差距大,而且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公共服务三个指标值都低于平均水平,因此福祉指数排在第七位。
在福祉指数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包括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公共服务,二级指标有收入与就业、消费、收入分配、环境治理、环境满意度、安全感、政府治理、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用设施,整个指标体系反映了老百姓生活的总体状况。
我们列出了12个省(市)一级指标相对于平均值的偏离情况。由于均值是所有样本的平均值,是一个动态的值,因此总会有一些地区在均值之上或之下,总会有差距,这可促进各地区看到差距,改进工作。如果各个地方政府都不断改进工作,百姓的福祉指数不就提高了吗?这个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其实就是告诉社会,我们的政府在增进百姓福祉方面做到什么程度,并通过社会舆论对政府进行监督。
《南风窗》:之前我了解到的情况是,福祉指数在试编的时候只是对12个省会城市进行了数据采集,这12个城市是否能代表全国?
吴晓灵:今年我们做的12个省(市),只是试编,是前期研究,我们课题组希望在明年能对31个省(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编制民生指数,并在明年发布。到2011年,我们就会探索做地市级的福祉指数。省情的不同,指标体系可能会有所微调。
《南风窗》:这有待在全国建立一套可比较的统一的福祉指数评价体系,而不用各个地方政府自己摸索,各自为政。
吴晓灵:对。全国各级都有人大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各省也有机构,我们可以依托这些机构来推动这一工作。所以这一指数就可以做到全国各省市和地市两级了。
《南风窗》:GDP 备受诟病的地方主要有数据的准确性存疑,如各省GDP之和通常会超出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总量;GDP统计反映了经济增长,但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代价和成本,不能反映国民福祉水平。福祉指数的编制能够补齐后者,但是是不是也有可能陷于“福祉指数崇拜”或者说“幸福陷阱”?
吴晓灵:我觉得不会有“幸福陷阱”。如果我们编制的指数能够客观反映百姓的福祉情况的话,崇拜是我们的目的。如果大家都崇拜这个指数了,通过正道去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本地人民的福祉,而不是歪门邪道去干预指数的编制,我觉得就达到我们的目的了。我觉得这个崇拜要比GDP崇拜好得多。 (据《南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