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8版:深读周刊·非常阅读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百岁郭宗正:
正骨泰斗 妙手仁心
村庄组织
百辆奥迪逛县城
厦门街头
设房奴雕塑引热议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10 月 1 日 星期    【打印】  
百岁郭宗正:
正骨泰斗 妙手仁心
本报记者 李燕锋 文/ 赵茂平/图
  百岁仁医——郭宗正。
  乡亲们自发庆贺老人百岁寿辰。
  遍及全国的弟子及同行们前来祝寿。
  传授医术。
  治病救人是老人志趣所在。
  资助贫困学生。
  生活很简朴。
  秋日的清晨,空气里透出丝丝凉意。

  刚过6点,郭宗正老人便准时起床,迈着步子来到他亲自创办的洛阳平乐正骨学校,跟学生们一起锻炼身体,而后他便回到自己的门诊室,拿起一本已经看了几十年的《中医药大字典》,一边翻看,一边等着病人来访。

  他,就是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中华骨伤医学大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创始人之一、洛阳平乐正骨医院创始人、洛阳平乐正骨学校老校长郭宗正。

  9月25日,老人迎来了自己的百岁寿辰。

  郭宗正老人,他的大医精诚,他的妙手仁心,几十年来,人们口口相传,仿佛已为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

  然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他,却只是一位平和、安详的老人,一位聚精会神为病人看病的医生。看到我们走进诊室,他微微抬头,轻轻地说了一句“先坐”,便继续把目光转向病人。他安静地坐着,为一名远道而来的病人号脉。

  千锤百炼勤学艺 代代相传集大成

  平乐郭氏正骨诞生发展于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也称平乐正骨。

  200多年来,平乐正骨从民间走来,虽然历尽艰辛,却奇迹般地传承并一步步发展。

  郭宗正老人,正是平乐郭氏正骨的第六代传人,郭氏正骨的集大成者,也是迄今郭氏正骨世家最年长的一位。

  出生在正骨世家的郭宗正,从小便深受长辈的影响,对中医正骨兴趣颇浓。聪明伶俐、记忆力超强的他,七八岁起便开始广读医书,并自学研究郭氏正骨医术。

  在家中环境的熏陶下,而立之年的郭宗正医术渐渐精湛。慢慢地,收获着治病救人快乐的他萌发出终身从医的愿望。1948年,38岁的他辞去村学校校长的职务,开始专门从事中医正骨。

  于是,老一辈平乐人的印象里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在平乐村北门里郭家大院,从东到西依次并列着3个大门楼,东边坐诊的是郭宗正的六叔郭景耀,西边坐诊的是郭宗正的婶母高云峰,而在中间坐诊的便是比高云峰小了7岁的郭宗正。3个大门前,一样的门庭若市。

  1956年,为响应党的号召,郭宗正与婶母高云峰等人一起创办了洛阳专区正骨医院(即河南洛阳正骨医院)。

  1958年,河南平乐正骨学院成立,郭宗正与高云峰、堂弟郭维新3人同时进入学院任教,他执笔写了学院第一本《正骨学讲义》,是学院第一位主讲骨科的教师;20世纪60年代,郭宗正被评为正骨学院讲师。

  有人统计过,在全国有骨伤系或有骨伤科的20余所中医学院中,有14所中医学院的骨伤系主任或骨伤科主任是平乐正骨学院的毕业生,是郭宗正老人的学生,中国正骨界的“平乐学派”也因此发展壮大起来。

  人生七十从头越 教书育人医传承

  1985年,75岁高龄的郭宗正从洛阳正骨医院光荣退休。

  平乐村的干部、群众以一种非同寻常的方法隆重地欢迎老人荣归故里时,村里集资10万元,将村卫生室扩建为平乐正骨医院,一致推举郭宗正老人为医院院长。

  办学伊始,困难重重,老人硬是凭着自己近80年的人生经验带领大家闯出了一片天地:

  教室不够,他腾出两间大病房给学生们,且不顾自己将近80岁的高龄,亲自讲课;学校教师人手不足,他从洛阳正骨医院聘请专家给学生授课;为了寻找一副完整的人体骨架,他没日没夜地跋涉在邙山岭上,不顾天寒地冻,终于找到一个无主坟……为了激励学生,每天上课之前,老人都会在黑板上写上一段名人名言;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平乐正骨的精髓,老先生甚至手把手地教学生;一个又一个夜晚,他甚至坐在办公桌前,一丝不苟地给学生家长写信,交流教育学生的意见和方法。

  仅仅3年时间,平乐正骨这个乡村医院,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医护人员由原来的两三名增加到32名,病床100多张,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骨伤患者6万余人次。这里面,既有省部级的领导干部,大学的校长、书记、教授,也有学术界的专家、学者,更有大量的普通工人、农民……每遇到经济困难的病人,老人总是说:“先留下看病,钱都是小事!”

  20多年来,老人从古稀到耄耋,每天坚持6点钟起床,晚上11点多才回家休息,只要身体无恙,他都会准时坐在自己的诊室。据粗略统计,老人每天诊断的病人,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五六十人,从医60多年,他诊治过的病人将近百万人次,所看病人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意大利、新加坡、法国等国人士也慕名而来……

  老人的孙女、平乐郭氏正骨的第八代传人郭芫元向我们回忆说,这几年,爷爷虽已百岁高龄,但每天仍坚持伏案整理笔记,爷爷总说:“我一个人不停地看病,能够看多少?我把一生的经验总结出来,交给你们,大家都可以临床参考,这样把郭氏正骨传给更多的人,造福社会,岂不更好!”

  悬壶济世行公益 无非一念为苍生

  在一生的行医过程中,老人还从未间断过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帮助和支持。

  孟津县成立聋哑学校,老人听说后,立即拿出3000元给予支持;1992年,整个豫西地区遭遇了数十年不遇的大旱,老人了解情况后,亲自来到受灾最严重的横水镇西沟村、张庄村等,不仅送去了医药,还将数千元现金塞到受灾农民手中;经过城关镇丁庄村,看到学校还没有装上电灯,他当即拿出2000元交给学校,让学校尽快用上电灯,并且叮嘱说:“可千万别把孩子们的眼睛给瞅坏了!”

  这些年来,每逢春节,老人都会带上自己的孩子、孙子和孙女们,来到孟津县的贫困村庄,为困难群众送去面粉、食用油和现金等,送钱时,老人总是简单的一句话:“钱不多,但是我的一片心意!”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特大地震。地震发生的当晚,年近百岁的郭宗正老人就召开家庭会议,亲自布置赴灾区救灾工作。他让孙子郭宏涛和孙女郭芫元组成洛阳平乐正骨学校医疗救助队,奔赴四川灾区,并将价值4万余元的医疗器械和急需药品捐给当地红十字会;随后,医疗队不顾旅途劳累,来到地震重灾区北川县城实施救助……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老人又再次安排郭宏涛带领医院主治医师郭宏宵等多名骨干义务人员携带数万现金及药品、医疗器械等急速赶往灾区救助。

  这些年,每每有痊愈后的病人或受到帮助的人将匾额、锦旗送到老人家中时,老人总是淡淡地说:“我是个医生,能为病人解除痛苦,能救死扶伤,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和享受!”

  百岁仍有千秋志 撰书更彰仁者风

  已是百岁高龄的郭宗正,如今仍精神矍铄地守在平乐村的诊所里,传承、发扬了郭氏正骨。看到老人行如风坐如钟,很多人都猜测老人肯定有什么中药秘方调理身体。

  老人却笑着告诉我们,健康的秘诀在于每天都坚持读书、坚持脑运动。

  据老人的晚辈们讲,老人常常告诫他们:“读书不一定能当好医生,但没有不读书的医生。不读书,医术就不可能深!”行医几十年,老人说让自己心情最舒畅的事儿就是读书。一本《中医药大字典》老人翻了几十年,《叶天士医案》是老人常年放在枕边翻来覆去看的书……平时,老人还订阅了《中国医学学报》、《伤寒论》等医学书报;百岁高龄的他,每天坚持早起、坐诊,无事时就看医书、记笔记、整理资料……

  采访结束离开老人时,我们看到在他的案头放着一本厚厚的笔记。郭志忠向我们解释,每天晚上,老人都会来到自己的书房,整理当天的行医笔记,虽然近年老人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但他说,他一定会抓紧每一分钟,将一生所学记录成书,以传后人。

  渐行渐远,阳光下,老人的身影也渐渐模糊,可老人那和蔼的面容,那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医德、医风却一点点清晰起来。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