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生儿性别比失调
10年后5000万男人打光棍
如果当前我国出生性别比在120左右高位波动的趋势得不到遏制,2020年以后可能有四五千万婚龄男子难以找到妻子
[提要]
人口专家称,如果当前我国出生性别比在120左右高位波动的趋势得不到遏制,2020年以后婚龄男性多于女性数字将大大超出3000万,可能有四五千万婚龄男子难以找到妻子。中国官方报道称,2005年以后,新进入婚育年龄人口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婚姻挤压问题凸现,低收入及低素质者结婚更难,其所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隐患…[我来说两句]视频: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累积效应已现端倪
专家建议逐步实现普遍允许生二胎
中国当前人口出生性别比严重偏高,2020年以后可能有四五千万婚龄男子打光棍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网站于9月30日发布了一条消息,称该院教授曾毅一篇题为《关于推动“二孩晚育软着陆”实现我国人口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下称“对策建议”)已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按《成果要报》“报送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阅”。“二孩晚育软着陆”是曾毅教授近年来花了大量心血阐释的一个政策建议。
10月11日,曾毅回复了记者关于上述“对策建议”的相关询问,他说,现在有很多人,包括主管部门,主张只开放“双单独”生二孩,这会给繁忙的中央领导以错觉,似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在适当调整,没有费时费力讨论的必要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建议允许年满28岁妇女生二胎
所谓“二孩晚育软着陆”,指逐步平稳过渡到在适当晚育间隔(以防生育堆积)前提下普遍允许二孩的政策,具体讲,就是因地制宜,研究确定一个各地不同的二孩政策放宽起始年龄(例如34岁—35岁或33岁—35岁)。然后,每隔一年普遍允许生二孩的低限年龄下降一岁,至2015年前后在城乡实现年满28岁妇女都允许生二孩的“软着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山西翼城县、甘肃酒泉市、河北承德市与湖北恩施州一直实行二孩加间隔政策(试点)。“20多年来,这四个试点地区年均人口增长率与生育率比其周边实施一孩半政策(即只有一孩为女孩的夫妇才被允许生二孩)、社会经济水平并不比其差的农村地区低或至少差不多,出生性别比多年来一直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并大大低于其周边实行一孩半政策的农村地区。”曾毅称。
关于主张实行城乡只允许“双单独”(夫妇双方或一方是独生子女)生二孩的观点,曾毅认为,这种方案将带来一系列弊端,主要表现在,将使一孩半政策助长出生性别比超常偏高的副作用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继续存在;将继续产生因政策导致的独生子女高风险家庭;将产生政策导致的双单独夫妇抚养四或三个老人加二个孩子的老少抚养比远比非双单独夫妇高的新的社会不公问题;将引发其他诸如“现代梁山伯祝英台的悲剧”等新的社会问题。
“很多领导人与同仁并不了解这些弊端,也不很了解适当晚育可实现群众生二孩与国家避免生育失控堆积的‘双赢’人口规律。”曾毅称,所谓“均衡发展”,正是指在适当控制总人口数量基础上,避免出现以上弊端。
别让“四五千万男人打光棍”
在“对策建议”里面,曾毅说,不得不承认,从1984年起实行、为照顾农村独女户困难的一孩半爱民政策当初所未能想到的副作用,在客观上与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出生性别比大幅度超常偏高,造成了二胎女孩出生数结构性减少,显著助长了出生性别比的升高。如不及时改变这种状况,其直接后果是若干年后,将有多达四五千万的男子找不到老婆。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于2007年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认为,已经发生的出生性别比偏高将导致,2020年时20岁—45岁男性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2005年以后,新进入婚育年龄人口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婚姻挤压问题凸现,低收入及低素质者结婚更难,其所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隐患。
在曾毅的“对策建议”里面,对这个问题的估计更加严重。他认为:“如果当前我国出生性别比在120左右高位波动的趋势得不到遏制,2020年以后婚龄男性多于女性数字将大大超出3000万,可能有四五千万婚龄男子难以找到妻子。”
正常的出生性别比(指平均每100个新出生女孩所对应的男孩数)是105—106左右。然而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出生性别比从1982年的107.1上升到2000年的116.9。2003年以来,已高达120左右。
至于导致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曾毅分析说,在排除女婴漏报比男婴更严重的影响之后,我国一孩半政策地区大约有19.0%的第一孩为女孩的夫妇做性别鉴定而流女保男,而二孩晚育政策地区的这一比例只有4.6%。这种现象导致执行一孩半政策地区2000年出生性别比为124.7,而执行在生育间隔前提下普遍允许生二孩政策地区的2000年出生性别比为109.0。
在现行生育政策不变与出生性别比不变方案下,2040年、2050年和2080年的45岁—49岁男子因婚龄女性短缺而找不到妻子的比例分别为7%、10.6%和9.9%,分别比即使也假定出生性别比保持不变的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高出72.7%、84.4%和118.4%。
也就是说,如果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在上述年份,45岁—49岁光棍比例会远高于执行二孩政策方案。
相反,在二孩晚育软着陆政策下,更年轻的年龄组人数与年长年龄组人数大致相同,“多”出的年长男子到更年轻的女子中找妻子的概率大大提高。于是,即使在完全相同的未来出生性别比保持不变的最糟糕假定条件下,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下中年男子因婚龄女性短缺,而找不到妻子的问题比生育政策不变方案要缓解很多。(据搜狐)
中国近半产妇剖腹产子
剖宫产率30年升9倍
这意味着,中国有一半产妇不是自然分娩,而要“忍痛挨一刀”。随之带来的不仅是相对高昂的手术费,还有孩子日后可能面临的智力和健康受损
高剖腹产率为何难降低?
□中国近半产妇剖腹产子,已成尴尬的“世界第一”
□国家层面给剖腹产“降温”,广东试点建温馨产房
这是一个让中国尴尬的“世界第一”:剖宫产(剖腹产)率接近50%!
这意味着,中国有一半产妇不是自然分娩,而要“忍痛挨一刀”。随之带来的,不仅是相对高昂的手术费,还有孩子日后可能面临的智力和健康受损。
这种剖宫产率“畸高”已引起世界关注。今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在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发布报告说,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中国剖宫产率高达46.2%,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上限的3倍以上。
降不下的剖宫产率,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医学问题了。有人批判医院,认为他们贪图经济利益,刻意诱导产妇,拉高了剖宫产率;但医院则喊冤:很多孕妇要“挑日子”,而且剖宫产比自然分娩快捷、方便、安全,为何不做?
近日在广州举行的全国省级妇幼保健院院长年会上,院长们忧心忡忡地发出倡议:该给剖宫产“降温”了。
令人期待的是,中国最近已启动“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康”项目,将从国家层面进行干预。
○准妈妈怕疼,现在又都是独生子女,为确保万无一失,很多家庭干脆就“一刀切”。至于“择日派”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赶学时硬把孩子在9月1日前“揪出来”。而择“良辰吉日”的就更普遍,“很多甚至具体到哪一天几点几分”。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剖宫产无疑被认为是更安全稳妥的方式,能减少纠纷。在欧美国家,只要操作规范就不是医疗过失,医院就可以不承担责任,因此,他们的自然分娩率比中国高很多。
○过高的剖宫产率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今年,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启动了“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康”项目,从国家层面通过系列措施给剖宫产“降温”。专家表示,应该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采取增加政府对自然分娩的补贴等措施。
30多年过去剖宫产率飙升9倍
对比过去,现在的剖宫产率实在太高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剖宫产率仅为5%左右,现在中国总剖宫产率为46.5%,最高的是一家民营医院达68%
林秋萍(化名)越接近预产期越困惑,要不要采取剖宫产,她始终拿不准主意。
丈夫黄先生早早就在网上“做功课”,查到不少关于剖宫产弊端的材料:不仅妈妈产后出血率高,康复时间长,腹部伤口感染可能性大;孩子也会因为没受到必要的产道挤压,“肺里的脏东西不容易被排净,容易统合失调,也就是身体协调性不如顺产的孩子。”
可转念一想,林秋萍今年已33岁,一家就只生一个孩子,若半小时能搞定,成功率高,风险系数低,何乐而不为?两周前,林秋萍开始肚子疼,进产房待产后,破了羊水,想试着生又使不上劲。“剖吧!”最终,她无奈吐出俩字。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副会长庞汝彦告诉南方日报记者,2007年到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进行了调查:在拉美、非洲、亚洲总共选了25个国家作为样本;在中国,取样北京、浙江、云南三省21家医院(每个医院的年分娩例均超过1000并能实施剖宫产手术),结果显示,中国总剖宫产率为46.5%,最高的是一家民营医院达68%。而亚洲平均为27%,南美洲为30%,非洲是百分之十几。
这让曾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过的庞汝彦感叹:“对比过去,现在的剖宫产率实在太高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剖宫产率仅为5%左右。”
庞汝彦说,她读研究生时老师灌输的思想是“将难产做成顺产的才是好大夫”,反之,就是“笨大夫”。因此,医生对每个产妇都要进行认真的检查,反复评估产妇和胎儿的情况,详细记录每个时间点的具体操作以保证自然分娩,母子安康。“而现在,用各种仪器设备代替了认真的体检和评估,不少大夫看到胎儿心跳稍快,不做更多的考虑和观察直接就剖了。”
“医院选剖宫产,既省事又来钱快”
剖宫产手术收费要几千元,而自然分娩只需几百元到1000元不等,而且有的医院‘剖’得越多,奖金还越多。以经济价值决定分娩方式,这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格格不入
飙升的剖宫产率,将医院推向风口浪尖。许多人直斥,这是医院追求经济利益的结果。“剖宫产手术收费要几千元,而自然分娩只需几百元到1000元不等,而且有的医院‘剖’得越多,奖金还越多。”庞汝彦说。
南方日报记者跟随准妈妈罗永宁(化名)体验了入院后的“被剖宫产”历程。
这已是罗永宁第二次生宝宝。一个月前,在预产期的罗永宁开始肚子疼,进入第一产程(从肚子疼到宫口全开)后,医生立马让她躺上床,上了胎心监护仪。
罗永宁对生育已有经验,但这么一折腾反倒让她紧张起来。过了一会儿,护士来给她打催产素,称“宫缩乏力”。罗永宁想起来活动一下,“生第一胎我就总结出一条重要经验:站起来活动生得快!无奈被上了监护仪,再加上打点滴,想动也动不了。”
“很多医院不够以人为本。”庞汝彦直言,孩子出生的一般姿势都是头朝下的,母亲第一产程若站着或坐着都能凭借地心吸引力“帮孩子下来”,可医院偏偏让妈妈一入院就上床,还要全副“武装”起来,“而且,过去打催产素都是一边摁着肚子看宫缩情况,一边调剂量,现在远没这么仔细。”
南方日报记者走访了广州数家三甲医院妇产科,了解到第一产程的7—8个小时中,医院很少让产妇下床自由活动,一名医生透露,这需要耗费太多的人力,“根本顾不过来”。
“不活动增加了产妇自然分娩的难度。但不少医院总强调客观原因。另外,剖宫产对医院来说,既省事又来钱快!”庞汝彦认为,以经济价值决定分娩方式,这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格格不入。
产妇家人要求剖腹,医院扛不住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使家庭对独生子女产生了特殊的重视,简单地说,就是妈妈怕有意外孩子变傻了。为确保万无一失,很多家庭干脆就“一刀切”
面对指责,医院也是大吐苦水。“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剖宫产无疑被认为是更安全稳妥的方式,能减少纠纷。”省妇幼保健院的一位产科专家说。
近日,28岁女硕士何一平(化名)在广州海珠区妇幼保健院临产前突然休克死亡,7斤重的男婴也未能幸免。事后,家属认为医院未听取产妇建议采用剖宫产,及滥用催产药物欣普贝生犯有过错,要求院方给说法并赔偿;但院方表示,产妇死亡原因和羊水栓塞有关,建议家属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牛建民表示,自然分娩有很多不可预知的突发问题,若胎儿和母亲发生意外,责任可担不起。“在欧美国家,只要操作规范就不是医疗过失,医院就可以不承担责任,因此,他们的自然分娩率比我们高很多。”
不过,更让医院招架不住的是产妇家人的某种“坚持”。
庞汝彦说,调查显示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实施剖宫产的前五位原因包括头盆不称、前置胎盘或有剖宫产史等。但中国的第一大原因就是母亲要求剖宫产,其中无任何医疗指征的剖宫产占了24%。
“怕疼?试着想想,双手互掐时,当然是里面的疼。如果生孩子疼,孩子就更疼,妈妈难道就不能忍?”对“怕疼派”,庞汝彦认为这是“现代产物”,“既然上帝创造了一条通道,必然有利用价值,为什么不让孩子走自然通道?”
若“怕疼”是从妈妈感受出发,那么从孩子角度考虑,又可分成两派,“怕傻派”和“择日派”。
“怕傻派”怕什么?“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使家庭对独生子女产生了特殊的重视,简单地说,就是妈妈怕有意外孩子变傻了!”为确保万无一失,很多家庭干脆就“一刀切”。
至于“择日派”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赶学时硬把孩子在9月1日前“揪出来”。广州各大三甲医院妇产科在开学前均床位爆满。准妈妈何小姐说:“若不让宝宝在开学日期前出来,上学时又得耽误一年,所以干脆剖了算了。”而择“良辰吉日”的就更普遍,特别是赴港产子家庭,“很多甚至具体到哪一天几点几分”。
“面对这样的情况,医院能怎么办?也只能尊重了。”庞汝彦说。
推广温馨产房,能否将低剖宫产率
庞汝彦表示,应该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采取增加政府对自然分娩的补贴等措施。如今,一些省市都在尝试这种办法,如给予促进自然分娩的医护人员更多奖励,自然分娩率也有所提高。
过高的剖宫产率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今年,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启动了“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康”项目,从国家层面通过系列措施给剖宫产“降温”。
庞汝彦介绍,为期5年的项目总目标是创造一个促进自然分娩的社会环境和理念、推广促进自然分娩的适宜助产技术和规范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降低不必要的剖宫产以及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等。具体目标为:全国至少建立10个“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康”培训中心,开展持续有效的培训,推广助产和产前健康教育适宜技术;至少培训2000名有关助产适宜技术和产前健康教育师资;全国至少100家医疗机构达到示范妇幼保健院或医院标准;促进助产士职称系列和正规助产专业建立。
要实现这一目标,这就必须解决几个问题。庞汝彦表示,应该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采取增加政府对自然分娩的补贴等措施。“如今,一些省市都在尝试这种办法,如给予促进自然分娩的医护人员更多奖励,自然分娩率也有所提高。”
从人员上考虑,当务之急要做好助产士的培训工作,并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庞汝彦指出:“助产士人才紧缺,但没有助产士职称系列,工资待遇又低,却承担着很高的风险。这样下去,越来越没人愿意做助产士,学的人就越来越少,技术也就越来越萎缩、退化,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产房条件的改善,也是医院必须要做的。庞汝彦介绍,在国外,第一产程很多产妇在待产过程都可以在产房随意走动,室内还配有热水淋浴、盆浴,家人可进入按摩,帮助活动。“要知道,产妇并不是病人,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能不干预要尽量不干预;到真正生产的第二产程,产妇则可采用舒适的体位和方式,例如在丈夫怀里,或者在水中分娩。”
据牛建民介绍,省妇幼保健院是这一项目在广东的示范点,如今已开始在第一、二产程上进行改善,尝试引入分娩新理念,让产妇减少分娩的恐惧,快乐分娩,平安分娩。
“第一产程,我们打造了温馨产房或称整体产房,让产妇可由家人陪伴生产的同时,通过淋浴、盆浴减少痛感,并进行按摩以及心理辅导,还采取了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第二产程中,产妇可选择舒适的生产方式。”
牛健民希望,这种模式能成功推广到全省,将剖宫产率降下来。(据搜狐)
银川海洋馆鱼缸爆裂海水倾泻
鲨鱼冲出被摔死
100余吨海水夹杂着一条鲨鱼和大量的碎玻璃,汹涌冲出近百米。所幸工作人员提早发现鱼缸漏水,及时疏散了现场参观的数百名游客,才避免惨剧的发生
今年7月14日,银川海洋博物馆正式开始营业,这个距离悦海宾馆不远的旅游项目,尽管其主馆面积仅有700多平米,但仍然号称“拥有数百种海洋动物、浓郁的海洋色彩、西部首家海洋馆”。然而,在7月14日试营业之后的8天里,就迎来了2000多名游客。今年十一黄金周第一天,便有2000多银川人光临,摩肩接踵挤在海洋馆中游览。这样的成绩,是在收取40元的高额门票,没有大范围宣传的情况下取得的。
投资海洋馆的,是一名叫管世广的河南人,其家乡媒体宣称,管世广让“深处内陆的银川人第一次有机会面对‘海洋’……目前,银川海洋馆是银川市民的最爱,而且成为宁夏人津津乐道的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然而,这样一个区内外广受关注的海洋馆,自开业起,便饱受诟病——因地基与结构不符合要求,海洋馆出现了地砖破碎及漏水现象;同时,因水质与环境等原因,部分鱼类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死亡。10月1日,海洋馆的基础设施和管理问题几乎同时暴发——“海底隧道”中高达2米的景观鱼缸玻璃突然漏水、碎裂,100余吨海水夹杂着一条鲨鱼,和众多的碎玻璃,汹涌冲出近百米。所幸工作人员提早发现鱼缸漏水,及时疏散了现场参观的数百名游客,才避免惨剧的发生……
那么,导致这惊魂一幕的,到底是不可抗力的客观因素,还是其他本可以防微杜渐的人祸?以下是本报记者的调查。
A 悠闲假日 惊魂一幕
游客李女士,是海洋馆“事故”的目击者之一,直到十多天后,她仍旧惊魂未定:“10月1日,我想带着孩子去海洋馆看个新鲜。来到海底隧道之后,孩子就非要看大鲨鱼表演。我们停下看了几分钟之后,有一些游客发现隧道左侧下沿的玻璃之间的衔接处(隧道为多块玻璃拼接成的拱廊),开始往外洒水,好像还有点向人群方向倾斜,有人就叫出声了。他们海洋馆的工作人员一看不行,赶紧让人往出走。”
据李女士回忆,当时隧道中的人,满满当当,很多人开始还“慢慢撤”,随着鱼缸的流水越来越快,大家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据海洋馆负责人管世广回忆,在游客撤出后不久,漏水越来越严重,景观玻璃发生碎裂,海水夹杂着碎玻璃、鱼缸中的鲨鱼,直冲向大厅。
随后,愤怒的游客开始要求退票。一段时间后,银川市信访督办局、银川市农牧局(将管世广招入银川经营的单位)的负责人赶到现场,安抚了游客的情绪,并协调馆方,安排退票事宜。
在事故中,馆方一条用于表演的护士鲨,掉出鱼缸之后摔在地上受伤,随后因缺氧死亡,成为了一具泡在福尔马林中的标本,遭遇相同命运的,还有一条鳐鱼。
B 事故原因 地基下陷?
近2米高的大型观赏鱼缸,究竟为何会突然破裂?管世广和他手下的工作人员认定,是由于海洋馆地基下陷,造成鱼缸失去平衡,衔接处松动,导致玻璃受力太大,最终碎裂。
“我开始打算投资,来银川考察的时候,觉得地方(馆址)的确不错,建筑也不错,就入驻了,谁知道2月份开始入住、进设备之后,馆里的问题,开始一步步地暴露出来,最突出的就是地基的下沉。”管世广带着记者在海洋馆中四处走了一下,只见很多鱼缸,都将地面压得“沉”了下去,不少鱼缸也因此失去了平衡,一面高一面低。据管世广介绍,馆内的鱼缸,注满海水之后,多则重达数百吨,少则一两吨,大多数承重地面都有下陷。管世广怀疑,由政府代建办招标建设的馆体,有质量问题。
记者看到,馆内塌陷严重的地方,地瓷砖下已经变空,而海洋馆大厅,要比周围地面明显低3到4厘米。
“这造成很多鱼缸,开始向外漏水,又加剧了地基的下陷。”管世广说。
据招商引资方、银川市农牧局工作人员史进录介绍,海洋馆馆体的确存在地基下陷的情况,但他认为,地基下陷并非造成事故的原因,“馆方使用的很可能是合成玻璃,承压能力不足,是造成碎裂的重要原因。”
C 设施不全 竟无暖气
除了地基下沉,让银川海洋馆头疼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采暖——原来,海洋馆在设计、建设时,没有采暖设施——这对于大多数来自热带海域的海洋馆动物来说,在即将到来的冬天,不啻为一个灾难。
“这海洋馆里的动物,几乎都是热带来的,再过一两个月,它们马上要迎来在宁夏度过的第一个冬天,听说这里最冷能达到零下25、26摄氏度,我很担心它们过不去……”馆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样的困局,以前“谁都没想到”。农牧局和馆方,也开始了紧急的磋商,最终考虑成本等因素,双方昨天决定引入哈纳斯的天然气取暖,工期预计将达45天——也就是说,如果按照这个日程,尽快开工,海洋馆正式供暖时,已经12月,银川也早就进入了最冷的时候……
D 建筑用途 原非如此
地基下沉、渗水、没有供热设施……这些建筑的基础设施的缺憾,让海洋馆的管理困难重重,既然如此,当初又为何会选择在这个地方开设海洋馆呢?
据了解,现在的海洋馆馆址,最开始的设计用途,并非经营海洋馆,而是一座景观灯塔的附庸建筑。史进录说:“开始的时候,这个地方(海洋馆馆址),是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时,亲水大街一个景观灯塔的附庸建筑,我们翻看过原始图纸,这个建筑开始时,是用先浇灌混凝土,再挖放土方,这么建起来的,地面下面土方填得不实,因为当初谁也没想到,这个地方将来会改成海洋馆,会承受几十乃至上百吨的鱼缸重量。其实这个地方,办个酒吧、迪斯科之类的,是完全不会出现问题的。”
史进录介绍,闲置一段时间后,政府打算把这个建筑再利用起来,机缘巧合之下,将此改建成了海洋馆,“宁夏没人搞过海洋馆,谁都不知道海洋馆对基础设施、承重究竟有什么要求……”
投资方管世广在河南已经经营有一个海洋馆,算得上是这方面一个民间“专家投资者”。即使这样,他在进行了几次考察之后,也没有想到和发现基础设施上的不足。
一位熟知内情的人士告诉记者,双方的误解,在于“银川不了解海洋,投资方不了解银川”。
E 做海洋馆 你行不行
海洋馆由于投资巨大,对基础设施、观赏项目的高要求,在部分内陆城市,被视为是“有钱人的玩意儿”。管世广在银川不算成功的经营,似乎再一次印证了这个观点。那么银川是否真的不适宜搞海洋馆?
“适宜是肯定适宜的,银川人需要这个,从来参观的人数就能看出来。”被银川海洋馆搞得焦头烂额的管世广,想都没想就承认,在银川市场上,经营海洋馆的确大有可为,银川也的确能玩得转海洋馆。
银川海洋馆曾有一个宏伟的规划——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可以说,只要达到这个标准,2000万的投资,是可以建出一个比较好的海洋馆。”史进录表示,农牧局曾咨询过相关的专家,认为2000万左右(除去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建造出像外地一样,不错的海洋馆。
但目前看来,银川海洋馆和规划相去甚远——主馆体只有700多平方米,海洋生物种类不多,表演内容单一……投资方的投资额,也远远没有达到承诺标准,而且很难确定将来是否继续投资。
“银川能做得起来,但没那么容易。”至于今后的打算,管世广还没完全想好,但他说:“想走”。(据搜狐)
国务院参事向北京市建议
提高轿车使用成本解决拥堵
北京用车无限制,且使用成本太低。所以,北京未来五年一定要控制小汽车消费,考虑采取出台车位占用费、禁止单位向私家车提供免费车位等经济手段进行调控
昨日,负责编纂北京交通“十二五”规划的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请了5位国务院参事,为本市交通未来发展出谋划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避免无限制使用,成为“智囊团”议论焦点。
关于小汽车出行:
未来五年一定要控制小汽车消费
“北京的交通问题正处在风口浪尖上。”国务院参事石定寰开门见山,点出了本市交通所处的形势。根据交通部门最新数据统计,二环路最多可同时停放200万辆小汽车。而目前本市小汽车平均每日增加2000辆左右,预计到2015年机动车总量将突破700万辆。这意味着,届时中心城区内的路网平均速度勉强能达到15公里每小时,比今年9月19日的雨后京城大拥堵时的路网速度还要慢。
“主要是小车将路面占满了,所以公交车也会被堵在路上。”国务院参事郭廷结层层剖析,“全城都是小汽车,主要是北京用车无限制,且使用成本太低。所以,北京未来五年一定要控制小汽车消费,考虑采取出台车位占用费,禁止单位向私家车提供免费车位等经济手段进行调控。”到2015年,争取中心城公交出行比例达到45%以上,小汽车出行比例控制在30%以内。
关于城市规划:
项目落地前先考虑交通
石定寰表示,与其事后疏堵,不如提前规划好交通。“决不能项目先落地后考虑交通,各区县各自为政。否则就会出现某些区域建立类似CBD园区后,人流、物流高度集中,尤其是小汽车扎堆,造成原有路网无法承受,堵点频现后,再交由交通部门一方解决。”
与其他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同,北京近七成的小汽车集中在核心区内,而非用于远近郊接驳。为了尽量将小汽车引出去,腾路给公共交通。国务院参事王静霞说:“北京要抓紧调整大结构的布局,全市统筹,新人口和新项目向通州、顺义、大兴等新城转移,避免潮汐人群的形成和堵点面积的扩大。”
小汽车的无序停放也是堵因之一。王静霞建议,政府应该对全市停车场大摸底,建立统一停车管理系统,挖掘地下资源。比如办公楼的停车位晚间多数在空置,而路面上却停满了车,造成交通拥堵。
关于发展公交:
加快新城通道建设
优先发展公交,才能吸引更多市民弃车。昨日,不少参事都表示应加快新城通道建设。
本市有不少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堵点,比如早晚高峰,接送孩子的私家车经常在校门口排起长龙;通州、顺义、大兴三座新城居民上下班,形成潮汐客流……对此,国务院参事王静霞建议,要加快新城抵达中心城区的通道建设,保证1小时内通勤。
另外,学校等特殊单位等应开通校车、班车,鼓励合乘车、拼车等。石定寰建议,目前本市只有1号线一条东西大通道,应该加快6号线等新线建设,减缓东西走向客运压力。
“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应该考虑公交线的适当调整,接驳地铁线。”已满头白发的国务院参事沈梦培拿自己当例子,“我没有私家车,出门近距离骑自行车,远距离乘坐公交车,我的意见代表了最普通老百姓的意见。”他认为,公交线路已经不需要主干道的重复长线路。“有些公交线全程需要3个小时,不仅司售人员辛苦,而且由于路况无法预计,到站时间不能保证,不如改成几条短途车,相互接驳,还能保证准点。”
相关链接
前三季度
本市净增机动车52.2万辆
交管部门公布,9月本市迎来了机动车增长高峰,日均净增近2000辆。截至10月11日,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57.1万辆,驾驶员613.5万人。其中,前三季度本市净增机动车52.2万辆。(据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