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区域经济的竞争,关键是环境的竞争。好的环境犹如 “磁场”,能够吸引人才、资本、项目、技术等生产要素纷至沓来。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哪里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投,人才就往哪里流,哪里的民营经济就发展得快。要实现我市民营经济突破性发展,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的观念,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以环境的大改善促进民营经济的大发展。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环境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实现我市民营经济突破性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还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受“四种顽症”制约:一是懒惰症,有些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心懒、手懒、腿懒,对企业反映上来的问题置若罔闻;二是虚假症,有些干部工作不具体、不深入、不扎实,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自己不解决还捂着、盖着;三是浮躁症,有些干部安不下心,扑不下身,根本没有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为企业服务上;四是扯皮症,有些干部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左推右挡,推三阻四。如此等等,严重影响了我市民营企业发展。
对此,市委书记毛万春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会议上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修场馆、当裁判、发奖牌”,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宽严有序”的发展环境。修好“场馆”,就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塑造发展的硬环境;当好“裁判”,就是要公开、公平,打造阳光、透明的环境,不能搞“潜规则”、不能搞“暗箱操作”;发好“奖牌”,就是积极落实各项激励政策,对优秀的民营企业进行政治上、经济上的奖励。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毛万春书记的要求,牢固树立“优化环境是功臣、破坏环境是罪人”的意识,做到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多讲怎么办、少讲或不讲不能办,在全市营造出“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