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老欧洲”的社会养老处于不同阶段。中国还在为“低保障全覆盖”而艰难努力,“老欧洲”则为典型的“高福利病”在社会养老领域恶性蔓延犯愁。病因不同,不可能都吃延长退休年龄一味“药”。
上周五,北京发出“退休年龄调整将慎重决策”的官方声音,撩拨了许多即将坐上退休班车的劳动者敏感的神经。
上周六,引发持续月余的“法兰西骚乱”之“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在法国参议院获通过。法国人退休年龄从60周岁被延长至62周岁,退休后全额领取养老金年龄由65周岁延后至67周岁。不只是法国,整个“老欧洲”,从西班牙到葡萄牙,从英国到意大利,养老金支付危机都已成为所在国政府最棘手的麻烦事,都动起了延长退休年龄的“歪脑筋”。
尽管人社部发言人对中国是否会延长退休年龄的记者提问答得滴水不漏,但法国“提”了,“老欧洲”诸国也不得不“提”的新闻仍刺激着国内快“到点”劳动者的心跳。
上个月,沪上开始“柔性退休”试点。企业中从事技术管理岗位的男女雇员,经个人自愿申请、企业认可和地方批准后可分别延长5年退休年龄。笔者在上海工作,知晓这项非强制的政策松动,并非出于全国性延长退休年龄的“上海先试”,而是地方政府为应对养老金巨大支付缺口(去年一年光上海就超过150亿元)所采取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然而,对于涉及切身利益可能因此受损的那部分市民,仍然将此举视为全国性至少是上海强制延长退休年龄的一个信号。不信其无而宁信其有,乃多年来国人从生活经历中悟出来的苦涩处世之道。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就“慎重决策”讲了一大段话(有兴趣者可在网上查阅新华社原文),我读下来感觉“提”和“不提”都未涉及,正好为舆论提供了相应的“自由裁量权”,笔者的个人看法是:
中国和“老欧洲”虽都为养老金寅吃卯粮而焦虑,但二者成因截然不同:“老欧洲”缺口缘自缴费人口持续下降,经济发展乏力,政府财政不断枯萎,无力为养老金缺口托底;中国缺口缘自对退休者必须逐步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已连续六年小幅提高)而在岗劳动者缴费面及缴费标准又双双太低。同样对应“坐吃山空”,“老欧洲”可通过提高退休年龄救急,中国则须扩大缴费面和提高缴费标准。
中国与“老欧洲”的社会养老处于不同阶段。中国还在为“低保障全覆盖”而艰难努力,“老欧洲”则为典型的“高福利病”在社会养老领域恶性蔓延犯愁。病因不同,不可能都吃延长退休年龄一味“药”。
“老欧洲”已进入“后现代”发展阶段,中国则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相对于“老欧洲”养老之窘迫,中国更突出的矛盾是扩大就业以及保护好现有就业岗位,中国若在现阶段就大面积地依赖延长退休年龄来填补养老金窟窿,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就业难矛盾。
(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