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悦 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惊恐”的美国大兵雕塑
说你行你就行
QQ定理
中美两国
招聘广告的差异
奔驰“顺风车”
郑辛遥漫画欣赏
爱情的行为制约学
洛阳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11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惊恐”的美国大兵雕塑
□徐立新
  雕塑局部
  美国华盛顿博物馆里的朝鲜战争纪念馆旁,有一组吸引人眼球的美国大兵不锈钢雕塑。这组士兵塑像共有19具,每具雕塑比真人还要大,雕刻得栩栩如生。它反映的是1950年~1953年,美国大兵在朝鲜境内参战的一个真实场面——在丛林中搜索前进。

  然而,这19名头戴钢盔、持枪驱前的美国士兵,每个人都显得小心翼翼、谨慎无比,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地点,或左顾右盼,或东躲西让。再朝他们的脸上看,每张脸都写满了不安、慌张以及对死亡的超级恐怖,完全不同于我们平时在其他一些国家的战争纪念馆里所见到的情形——士兵和指挥官都露出“意气风发”、“果敢无畏”的坚强和豪迈!

  这组“另类”的士兵雕塑,今天能够名正言顺地屹立在朝鲜战争纪念馆里,中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90年,美国军方决定在华盛顿博物馆里建一组纪念朝鲜战争的士兵雕像,并将其定义为“正义之师”和“无畏之师”,要求刻画出美国大兵英勇神武、无畏无惧的形象。

  接下这个重任的是一个叫丹弗尼的雕塑家,但是令军方失望的是,丹弗尼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思”设计雕塑,而是花了近一年的时间,采访了47名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国老兵,倾听他们讲述真实的朝鲜战争。

  这些老兵们告诉丹弗尼,作为一名军人,他们时时都纠结在杀人的疯狂和被杀的恐怖中,因为只有拼命地杀光对手,他们才会觉得自己是暂时安全的,才能早点让战斗结束,回家与父亲、妻子、儿女团聚。但问题是,对手也是这样想的,他们也在想方设法地算计杀掉对手,这种恐怖的纠结如影随形。

  采访结束后,丹弗尼立即着手设计,并且很快完成了这一组写实雕塑——19名士兵全是惊恐和害怕状,丝毫没有传说中军人面对死亡时的无畏无惧。所有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兵看过这一设计的初稿,都表示非常认同和接受。

  但美国军方却大为不满,他们强烈要求丹弗尼修改,但丹弗尼却给出这样的答复:“如果不能真实地反映历史,刻画出这场战争的本来面目,那么这些雕塑就如同一堆随处可见的废铁,要它们又有何用!”

  僵持了一段时间后,最终,丹弗尼的这组作品得到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默认和许可。

  1995年7月27日,距中朝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整整42年的纪念日,这组“惊恐”失措的士兵雕塑正式揭幕落成。

  在雕塑一旁的花岗岩纪念碑上,还有这样的一组数字——阵亡:美军54246,失踪:美军8177,受伤:美军103284。

  “美国人在开战后还做着在‘圣诞节前回家团圆’的美梦。殊不知,他们中的许多人,将永远回不去了……”这是后人对朝鲜战争残酷性的真实概括。

  德国《世界报》曾这样报道:“世界上没有一处战争纪念馆能如此真实、客观,不差毫厘地反映曾经发生过的一切,除了这里!”

  不美化,不遮掩,这是丹弗尼设计这19具美国大兵雕塑时所秉持的态度,因为他认为,唯有真实,方能震撼和警醒后来者。                 (选自《羊城晚报》)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