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国内国际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胡锦涛抵达日本横滨
“疯狂网投”的反思
大陆警方遣返
台湾通缉要犯张炳龙
电动车充电接口
标准将统一
“公选”面试
王永庆在台逾百亿遗产税缴清
洛阳市西工区人民法院公告
我国“60后”省部级官员超百人
多数系高学历文科生
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发生5.0级地震
加快崛起步伐 争进经济强县行列
征询异议公告
化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兰先德获刑20年
二十国集团峰会 在首尔举行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11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化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本报记者 李燕锋
  每当提起洛阳的历史文化,广大市民便自豪不已、如数家珍——五千年历史,十三朝帝都;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数不清的名人,道不完的掌故……可以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每一个洛阳人的血脉之根,也是洛阳最为显著的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洛阳人民和历届市委、市政府都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重大命题,那就是对于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如何在搞好保护、传承、发扬的同时,实现与经济建设的融合发展?为此,我市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其中最成功的例子,就是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为主题,已经连续举办28届并成为中国四大节会之一的洛阳牡丹花会。

  无论是我们洛阳自身的实践还是外地的经验,都充分证明历史文化与经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是依托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业。如今,在“十二五”发展大幕即将拉开的时刻,洛阳的文化旅游业又该朝着什么方向挺进呢?

  市委九届十五次全会响亮地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将洛阳建设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我市著名学者赵跟喜认为,洛阳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洛阳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将洛阳建设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准确把握住了洛阳独特的发展资源和发展优势,非常符合洛阳的“身份”,也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待。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洛阳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此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发展旅游业纳入国家战略体系;省里也确立了“旅游立省”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这些,必然使洛阳在具有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先天”禀赋的同时,获取更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的“后天”条件。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是实现福民强市的重要载体。旅游业具有调整结构、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弘扬文化、保护生态、扩大开放等综合功能。资料表明,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5元;旅游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增加投资6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从业人员,可带动其他行业增加5个就业人员。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打造,必然能够为福民强市目标的实现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是洛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选择。市发改委主任李跃民介绍,目前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1.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7个百分点。洛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因为文化旅游业的繁荣,能够极大地拉动消费的增长,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这些年来,尽管洛阳的文化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且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但是与名副其实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目前,我市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开发利用不够充分,除了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这“老三篇”,不少游客在洛阳看不到更多的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历史文化元素,总感到古都的“古”味不浓。特别是体现在入境游客数量上,2009年我市共接待入境游客37万人次,与上海的629万人次、北京的413万人次、杭州的230万人次、苏州的219万人次相比,差距非常明显。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当前最重要的是针对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多措并举,加快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围绕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拓展特色旅游线路,着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加快创作精品文化节目,大力开发各种旅游商品,着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努力营造聚客留客良好环境,以此不断壮大洛阳的文化旅游业。

  洛阳,这座融合着古老文明与现代魅力的美丽城市,必将在迈向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