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来自山东农村家庭的张鲁博,为了“上好大学”的梦想,走上了“冒名高考”之路;3年后,东窗事发,张鲁博被学校“取消学籍”,大学梦碎。当初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的道路?3年“冒名生涯”是如何度过的?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大三学生张鲁博日前接受了“新华视点”记者独家采访。
“很后悔,没有阻止母亲”
记者15日见到张鲁博时,很难把眼前这个纯朴的大男孩和“高考冒名者”联系到一起:一头短发,一件旧外套,高大结实,生活的艰辛在他脸上留下淡淡的痕迹。“这是我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这些天,我一直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
在此前的媒体报道中,张鲁博被称为“张啸然”。
“‘张啸然’是我为了掩盖事实而编造的一个假名字。”张鲁博向记者袒露一直藏在心中的秘密。2007年,他在山东参加高考,考取了一所农业类省重点大学,但他选择复读。2007年底,母亲回老家贵州省石阡县龙井乡探亲,得知可以“借用”他人户口参加高考。2008年初,母亲在老家亲戚周其明的帮助下,给张鲁博办了一个“宋德亮”的贵州户口,并让他到贵州参加高考。
“当时也意识到这种事情不对,但一想到父母不会害我,就没有阻止。”张鲁博说。
一个谎言往往需要更多谎言来弥补。2008年高考前,由于“宋德亮”是苗族身份,张鲁博“不得不”又冒名补办了“少数民族证”。当年,张鲁博冒名“宋德亮”在贵州参加高考,考了600分,加上冒充少数民族身份,按照高招政策又加了20分,最终以620分的成绩被东南大学录取。当年,东南大学在贵州招生的平均分为587分,而在山东是641分。
“三年来我不敢谈起过去”
刻苦学习、做人低调……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张鲁博的大学表现与其他人没什么不同。然而,在这“一切正常”的背后,他却备受良心道德的拷问和身份错位的折磨,“3年来我不敢谈起过去”。
2008年9月,张鲁博开始了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然而这个“偷来的身份”却一直折磨他,让他的内心一刻也不能安宁。
“既然不认同,为什么不做回原来的自己?”面对这个问题,张鲁博想了很久才回答说,他想做回自己,但严重的后果和侥幸的心理让他一直下不了这个决心,“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家里带来希望,但一开始就走错了,这种希望也越来越渺茫”。
“追逐梦想的人不要重复我的错误”
“这是一起典型的高考‘真考生,假身份’案件。”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时巨涛告诉记者,学校专门派人去贵州调查,目前事实已经基本查清。
经查,周其明是贵州省石阡县龙井乡克麻场村村委委员,他帮助张鲁博假冒“宋德亮”身份,在石阡中学以往届生名义登记注册、报名读书。高考前,张鲁博又在他帮助下在龙井乡派出所办理了“宋德亮”的户籍证明和临时身份证。张鲁博被东南大学录取后,其户籍信息迁往学校所在地南京。
真正的宋德亮是贵州省石阡县龙井乡克麻场的苗族青年。他回乡办理结婚证时,发现户籍已迁出,随后向公安部门报案。目前,宋德亮拿回了自己的户口,石阡县公安局对龙井乡派出所原户籍民警给予行政处分,石阡县纪委、监察局对涉嫌严重违纪的周其明立案调查。
“这个学生很可惜,但事关原则问题,学校一定会严肃处理。”时巨涛表示,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相关规定,等待张鲁博的将是“取消学籍”的严厉处罚,目前学校有关部门正在履行相关程序。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错事迟早要受到惩罚。我会努力重新站起来,希望追逐梦想的人不要重复我的错误。”张鲁博说。 (据新华社南京11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