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偃师银条再获丰收。11月18日,在城关镇高庄村,种植户丁聚贤聘请的十几个“天天工”在地里收获银条。 黄伟伟 温宏杰 摄 |
|
本报讯 当下,偃师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磨砺”,已初步构筑起农业产业化的立体框架,扛起了农民增收的大梁,探索出了一条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成为偃师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得实惠的亮点,呈现群龙竞舞之势。
依靠对外开放做活。偃师已建成各类农业市场7个,其中固定市场4个(市区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缑氏葡萄批发市场、大口蔬菜批发市场、佃庄春茄批发市场),田间市场3个(邙岭花卉苗木市场、岳滩和翟镇小麦良种市场),这些市场为农民和农字号企业搭建了农产品交易的平台。
在建好各类市场的同时,偃师大力发展农业中介组织,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目前,偃师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85家、农民经纪人491人,为促进偃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纽带和桥梁作用,成为联系农民群众的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依靠技术创新做强。偃师建成了以盛隆实业总公司为代表的粮食加工龙头,以才智种子公司为代表的小麦良种生产繁育龙头,以西银公司银条加工、佃庄芦笋加工为代表的蔬菜加工龙头,以缑氏向民葡萄专业合作社、大口绿博蔬菜专业合作社、邙岭绿邙黄杨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合作组织龙头。偃师每年出台奖励政策,对这些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奖励,极大激发了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积极性,近年来偃师龙头企业每年新增投入均在2000万元以上。目前,偃师获得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家,洛阳市级11家,偃师级14家,这些企业给偃师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曙光。
与此同时,偃师积极组织涉农各单位的140余名技术人员,在全市建立了500多个技术示范点,并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和实用新技术,帮助广大农民和农字号企业解决生产发展中的问题。
(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