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弥足珍贵的《洛阳日报》“号外”
磨洼村里石磨多
女儿家的邻居(速写)
春题龙门香山寺
关于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公告
公示
公告
公 告
拍卖公告
“三宽”部长功过辩
抹花脸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12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弥足珍贵的《洛阳日报》“号外”
“《洛阳日报》收藏散记”之一
    □ 刘彦卿

  “号外”是指报纸在前一期已出版、下一期尚未出版的时间内,为迅速及时地向读者报道突发的重大新闻和特殊事件而临时编印的报纸,因不列入原有的编号,故名。在我收藏的报纸中有不少“号外”,其中最为珍贵的要数1958年“大跃进”期间的《洛阳日报》“号外”。

  《新洛阳报》频出“号外”

  《洛阳日报》的前身为《新洛阳报》,1948年创刊。初期,为了能及时把我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喜讯传递出去,《新洛阳报》经常刊发“号外”,采编人员还亲自上街叫卖。

  洛阳曾是国民党在豫西的统治中心,洛阳解放时,华北、中原大部分地区仍在国民党手中,陕州(今三门峡一带)、西安、郑州、开封、新乡、安阳仍聚集着几十万国民党军队,敌机不时飞临洛阳城上空散发传单。洛阳城乡暗流涌动,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新洛阳报》承担着艰巨的宣传任务。“西安解放”、“太原解放”、“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喜讯,洛阳人都是从《新洛阳报》的“号外”上获悉的。

  大跃进时期的《洛阳日报》“号外”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各大报刊不时出版“号外”,如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共“九大”胜利召开、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美建交等重大事件,中央级的报纸都发了“号外”。《洛阳日报》在这一时期究竟出过几份“号外”,没有资料统计,我仅收藏到一份1958年10月13日出版的“号外”,其他的没见到过。

  1958年10月13日《洛阳日报》出版的“号外”(见右图)仅有一版,白色道林纸质,长38厘米,宽27.5厘米。通体用红色铅字印刷,特别报道《大办钢铁百花开,新的卫星飞起来——拖拉机厂轧出第一批钢材》,反映在大跃进期间,第一拖拉机厂大炼钢铁的火热景象。报纸的下方标有“请阅后张贴”字样,说明为免费宣传品。

  《洛阳日报》“号外”的收藏价值

  报纸“号外”具有史料性、突发性、及时性的特点,由于所记录的都是国内外关键时刻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出版时间大多没有预见性,出版量较小,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存世量势必越来越少,收集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收藏报纸“号外”已成目前收藏界热门。如1997年香港回归时《大公报》发行的“号外”,当时每份仅1元,现市场价曾一度涨到百元以上。此外还有诸多如“澳门回归”、“邓小平逝世”、“北京申奥成功”等重大事件发生时各地报纸发行的“号外”,每份价格都被炒到几十元,部分精品甚至标价到几百元。

  2000年,河南省文物局曾在全省开展“继往开来,百年文物征集”活动,卢氏县文管会一位离休干部将自己收藏的1958年《河南日报》“号外”捐献给省文物部门收藏,经河南省文物鉴定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份《河南日报》“号外”内容为:“我省又一颗小麦丰产大‘卫星’乘东风飞上高空,西平县城关镇和平农业合作社第四队二亩小麦总产14640斤,平均亩产7320斤。”与我收藏的那张《洛阳日报》“号外”出版时间前后相差仅三个月,属同一时期、同一题材的“号外”,而且报纸大小相同(也为长38厘米,宽27.5厘米),印刷形式相同(同为红色铅字印刷,仅有一版)。

  《洛阳日报》“号外”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