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T17版:纪念特刊·春暖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记者帮农民工讨薪成功
酒店打工妹身陷“处女卖淫案”
扶危济困 责无旁贷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下一篇4  
2011 年 1 月 1 日 星期    【打印】  
记者帮农民工讨薪成功
本报记者 李松战 见习记者 李东惠
记者 李松战 摄
  《洛阳日报》第三次复刊,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的。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价值观发生巨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变,社会生活中出现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洛阳日报社人始终坚持高举责任和道义的旗帜,激浊扬清,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弱势群体鼓与呼,通过舆论监督努力修正失去平衡的天平。从20世纪80年代初为勤劳致富者正名,到新世纪初帮农民工讨工钱,洛阳日报社记者通过手中的笔,在《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网上,努力为社会大家庭注入浓浓的人文关怀,让更多的人更有尊严地享受美好生活。

  “民工兄弟,我们为你讨工资”报道引起市领导关注

  从2004年11月24日开始,到2005年春节前,洛阳日报社主办的《洛阳晚报》重磅推出一组题为“民工兄弟,我们为你讨工资”的稿子,通过30多篇连续报道,让几十家施工队的上千名农民工拿到工资回家过年。

  当时采写这组报道的记者是王志平等人。时隔5年跟王志平谈起这次报道,他依然记忆犹新……

  在《洛阳晚报》刊发帮农民工讨工资的报道的当天,王志平一早就被副市长陈海勤请到了办公室。陈海勤对王志平说,市政府将全力做好清欠工作,决不让辛苦一年的农民工流汗又流泪。

  王志平感慨地说:“陈海勤副市长当时表扬了我们,说《洛阳晚报》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手为农民工讨薪,非常好,非常必要。希望《洛阳晚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恶意欠薪单位曝光;对关心农民工、及时发放工资的用人单位正面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形成‘欠薪可耻、兑付光荣’的舆论氛围。”

  当年11月25日,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局长高维勋接受了记者专访,表示农民工是弱势群体,他们离别家乡出来打工,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但总有一些用工单位以种种理由拖欠农民工的血汗钱,让人不能容忍。市劳动保障部门将全力以赴帮农民工讨薪,监察支队将对违法、违规单位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重点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对恶意欠薪的用人单位除了采取行政手段予以处罚、制裁外,还将提请法院强制执行。

  四川农民工仅一天就要回工资

  说起讨薪事件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王志平想起了帮一群在徐州打工的川籍农民工讨回工资的故事。

  在徐州打工为啥来洛阳讨薪?原来这批川籍农民工在2004年参与了中建二局二公司承包的徐州市飞机场项目,一干就是一年,但临到年关,当机场项目竣工后,却迟迟不能拿到应得的工资,几次前往徐州均遭受冷遇,无奈只能来洛阳找该公司的总部讨薪。

  这批农民工在洛阳火车站下车后,买了一份《洛阳晚报》,看到晚报刊登的帮农民工讨工资的报道后,立即拨打了上面的电话,联系上了王志平。王志平一口答应下来,开始通过明访和暗访结合的方式,到中建二局二公司了解情况。

  在调查中,王志平了解到,该公司确实拖欠着农民工不少工资,也承认农民工手中工资欠条的真实性,但是由于公司承包的徐州市飞机场项目一直未拿到徐州市政府的工程款,目前也存在资金紧张状况。在王志平的斡旋下,劳资双方最后仅用一天时间就达成协议,公司拿出一部分资金先期安排四川农民工安心回家过年,等年后再陆续发放剩余工资。

  市政府成立了清欠领导小组

  前期的讨薪行动搞得轰轰烈烈,引起越来越多市民的关注和支持,市政府也采取各项措施支持媒体行动。

  2004年12月1日,市清欠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建筑、施工企业,不管什么原因,都要在12月底以前完成清欠任务,确保在洛农民工能顺利返家过年。这样,《洛阳晚报》发起的帮助农民工兄弟讨工资行动进一步走向高潮。

  市清欠领导小组要求存在拖欠工程款问题的单位,必须与被拖欠单位签订还款协议,按还款计划还款。不签订还款协议或不按还款计划还款的单位,除在媒体上曝光外,还将受到以下制裁:土地、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新项目的用地、规划、报建不予审批;相关银行将其列入不良信用单位;降低其资质等级;停办房屋预售证;建成的房屋不予办理竣工备案手续等;对不及时兑付农民工工资的施工企业,今后不允许其进入市场招投标。

  王志平介绍,当年在社会各界努力下,我市开始实行工程项目竣工备案制。工程项目竣工后要公示15天,公示期间如没有因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造成的告状、上访记录,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和农民工代表向市清欠办出具证明,工程项目才能办理竣工备案手续。

  讨薪投诉者打爆本报热线电话

  在帮农民工讨薪过程中,报社邀请市劳动保障部门有关领导到报社接听讨薪热线电话,与读者互动。

  “您好,我咨询个事儿。我有一个亲戚在洛阳打工,他现在已经回老家了,我能不能替他讨要工资?”

  从第一声投诉电话铃声响起,相关领导的手就再也没离开过电话听筒,短短3个半小时接听投诉咨询电话39个。

  那段时间,王志平的手机也成了一部“热线电话”,每天响个不停,有时候甚至得一直充电,根本不敢关机。

  “几乎每天都泡在劳动监察支队,跟他们一起想办法。”王志平戏称,帮农民工讨薪,成了他跟监察支队队员们的生活主旋律。

  刊登欠薪“黑榜”引连锁反应

  “中国人,尤其是商人,非常看重的就是面子。”王志平认识到这一点,便与劳动监察支队联合,打造“欠薪企业黑榜”,无疑像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把欠薪追讨工作推向了高潮。

  从12月6日开始,《洛阳晚报》推出第一期“黑榜”,把一些长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名单曝光在市民面前。连续近一个月时间,欠薪问题成了市民街头议论的焦点问题,从政府决策部门到普通百姓,对欠薪企业的声讨声也一浪高过一浪。

  有的欠薪单位上榜后,知耻而改,积极筹措资金,兑付农民工工资,很快下了“黑榜”,但有11家公司从欠薪榜公布以来,一直“盘踞”在“黑榜”上,不见清欠行动。

  “不少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上榜压力沉重,下榜一身轻松。”这就是媒体的力量,王志平感慨万分。

  同时,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市民打来电话,要求公布欠薪单位负责人名字。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人说,除了把这些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列入“信用不良单位”名单,对其建筑、经营行为及市场准入等进行限制性制裁或提请法院强制执行外,他们还让欠薪单位的负责人在报纸上“露露脸儿”。

  多种措施并进,最终有力促进了这些欠薪企业加快发放农民工工资的进度。到2005年春节前,多数的欠薪企业已经妥善安排农民工回家过年。

  从2003年温家宝总理为四川农民熊德明讨工资一事开始,我国拉开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帷幕。随着各地媒体的努力,有关部门逐步加大了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建设力度。

  如今,建筑企业和地产开发商在开建前,必须缴纳一定比例的工资风险保障金,如果开发商发生欠薪情况,政府主管部门将直接拿出这部分资金,先期拨付给农民工,保障其合法权益。

  “这项制度的出台和逐步完善,与媒体的积极报道有一定关系。”王志平在时隔5年之后,再次回想这次报道的经验,他深刻体会到媒体和政府形成合力后的力量。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