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报纸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部忠实的史书,意味着一行清晰的足迹。
30年前,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洛阳日报》再次启航。
从那之后的一万多期报纸,伴随读者一起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复苏和新生,一起见证了90年代的巨变和繁荣,一起感受了新世纪的激越和豪情。
与河洛大地的脉搏共振,《洛阳日报》见证着历史,《洛阳日报》奏出了时代最美的乐章。
从描绘首届洛阳牡丹花会的人头攒动,到披露令华夏文明史提前千年的二里头考古重大发现;从报道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跻身“国家队”行列,到全方位直击黄河小浪底成功截流,《洛阳日报》在为读者呈献一个个重大新闻事件的同时,也在用一年年丰收的喜悦,把城市的发展越写越丰满。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论是“为人民服务一辈子”的老集煤场女工、全国劳动模范赵春娥,还是全国拥军模范乔文娟,由《洛阳日报》发现、挖掘、报道,最终推向全国的一系列典型,至今仍在感动着中国,仍在激励着更多人前行。
1998年,长江大堤面临洪水的严峻考验,我们的记者在抗洪一线用笔用镜头,记录下一曲曲军民同心、气壮山河的诗篇;2008年,汶川大地震举国皆悲,我们的记者第一时间奔赴震区,在残垣断壁间用电脑传回一个个“武文斌的故事”,无数个片段拼接成可贵的“中国精神”;我们推出“为农民工讨工资”系列报道,为散布城市各个角落不知名的弱者伸张正义;我们策划“捐助城市贫困生”大型报道活动,帮助100多名中小学生重返课堂;我们筹建助学基金,帮助数十名贫困新生走进大学校园……一组组策划报道,给社会增添一股股暖流。
背负着读者的庄重嘱托和殷切期望,我们在路上;牢记着给力“福民强市”蓝图、促进社会进步的政治使命,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