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大力弘扬社会正气,树立先进典型,推动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福民强市”总体目标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市委宣传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2010“感动洛阳”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从33名候选人中筛选出了12名公示投票候选人。本报从今日起陆续刊登12名候选人的先进事迹,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12名候选人的了解。
顽强不息,在病痛中学习成长——
常鹏飞
常鹏飞,23岁,洛阳理工学院一名在校大学生。3岁时骨骼患病,全身骨架畸形发育,身体严重残疾,无法行走。1994年,到了上学的年龄,开始被母亲背着上学,一背就是13年,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期间,骨折3次,近1年半的时间是在病床上度过的,却自学完成了高中的大部分课程。2007年高考后顺利被洛阳理工学院录取。
生活中很简单的事情对他来说都会很困难,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叠被、洗脸、刷牙、洗衣服……每件事情他都要比正常人花费更多时间。大学期间,为了给父母减轻经济负担,他还努力去做兼职。
学习上,常鹏飞不敢有丝毫怠惰,他深知作为一名残疾人,应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只有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他坚持每天早晨6点多就到校园里早读英语;有时候为弄明白一个问题,调试一个程序,他要熬夜到12点多。
付出总有回报,常鹏飞的专业课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奖学金;并以优异成绩一次性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在2009年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并获得二等奖。
常鹏飞虽然身体残疾,却热心公益事业。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分别通过系团委和学院团委向灾区捐款110元。110元不是一笔大数目,可对他来说就是半个月的医药费,也是他半个月的生活费……
2010年暑假,常鹏飞作了一个令全家震惊的决定:他要出去打工。工作是艰辛而难挨的,办公室里地面潮湿,空气流通不畅,使他腿疼难耐。但让他欣慰的是,他在学校的理论学习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公司经理夸奖他,说他是优秀高校培养出来的合格人才。
常鹏飞的事迹感动了社会,他被评为2007年和谐洛阳建设十佳人物,并获2007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河南教育》、《东方今报》、《洛阳日报》、《洛阳晚报》等媒体对常鹏飞的事迹也进行了深入报道。
献身世界和平的英雄战士——
谢保军
谢保军,男,汉族,河南兰考人,1984年5月出生,2004年12月入伍,中士军衔,驻洛某铁军红军师装甲团榴炮三连四班副班长。2009年10月赴苏丹瓦乌地区执行维和任务,担任中国第六批维和工程兵大队支援保障中队水电工,先后参加了飞机库搭设、DDR办公区修建、机场维护和UN城安全设施建设等任务。两次被评为“维和之星”和“先进个人”,2010年4月火线入党。2010年5月28日15时40分(当地时间),因劳累过度导致脑出血,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26岁。
他精武强能,在国际舞台全力展示中国士兵的过硬素质。维和集训中,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在综合英语口语对话考试中,他取得了大队第一名的好成绩。他文化不高,但特别爱琢磨,既是连队装备“用修双能”尖子,又是瓦工、木工、电工“三工”小组长。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谢保军在竞争激烈的维和人员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连队唯一的入选者,在维和分队中担任水电工。
他胸怀大爱,在异国他乡处处播撒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在任务区,谢保军助人为乐是出了名的。他帮战友、帮群众、帮其他国家维和官兵,乐此不疲地播撒爱心。他常对战友们说:“非洲同胞太苦了,我们多奉献一点,他们就会好过一点。”
他勇于吃苦,在恶劣环境下自觉锤炼铁军传人的顽强作风。为了不影响完成正常任务,他总是选择在温度最高、官兵午休的时间干活。每次都穿上严严实实的防护服、戴上厚厚的口罩、背着30多公斤的喷雾器,顶着烈日一干就是1个多小时。
他忘我工作,在执行维和任务的281个日日夜夜里,谢保军没过一个完整的“休息日”,他把每一分每一秒、每一点光热都献给了维和事业。
创办免费茶水站,12年义务服务——
许北鼎
1997年,许北鼎从河北邯郸“峰峰矿务局”退休回到家乡孟津县城关镇牛步河村,时逢修建高速路洛孟连接线,他开始义务为修路工人烧茶送水。由于每天送水要往返村子和工地好几里路,他就租下路旁苹果园一角,盖起了免费茶水站。此后十二年如一日,许北鼎老人默默地为路人免费提供开水,过往司机提着水桶为汽车加水,老人也热情地拧开水龙头让他们接水。
许北鼎还给自己定了6项为人民服务项目:免费打气、免费包扎、免费使用厕所、免费护桥、免费担当校外辅导员。他在洛孟高速连线的这些年,帮助过无数遇到各种困难的人,同时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一位年逾古稀的共产党员,常年守在瀍河桥头,在风雨和酷暑严寒中,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这就是这位平凡老人身上闪耀的光辉。
许北鼎老人多次被媒体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在河南省慈善总会、省工商联、省红十字会等部门联合举办的“温暖2009河南十大爱心人物”评选中,许北鼎老人光荣当选。2010年2月26日,许北鼎老人在河南电视台演播大厅参加颁奖仪式,接受了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程锋颁发的奖杯。在颁奖现场,评委会给予了许北鼎最美丽的评价,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观众。
2010年7月10日,中央文明办“名博”解读文明城市采风团专程到许北鼎老人的免费茶水站,采访了10余年默默为路人提供茶水服务的许北鼎老人。
获生态贡献奖的黄河湿地护鸟人——
马朝红
马朝红,黄河湿地孟津管理局管护员,从事黄河湿地保护管理12年。孟津黄河湿地管理局确认保护区内有鸟类175种,隶属16目44科,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大鸨、黑鹳、白尾海雕等10种,国家二级的有白琵鹭、灰鹤、大天鹅等29种,省重点保护动物有鸿雁、苍鹭、大白鹭等25种;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鸟类的有夜鹭、豆雁、赤麻鸭、绿头鸭等78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鸟类的有白眉鸭、琵嘴鸭、普通燕鸥等25种,总数量达到6万余只。
孟津黄河湿地保护区于2003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发现的鸟类有200种以上。人与鸟在这里和谐共处,保护区村民护鸟意识不断提高,和鸟的关系越来越融洽。2008年获得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斯巴鲁关注生态贡献奖,11月17日19:55中央电视台1套节目《身边的感动》专期报道其事迹。
保护区成立以来,马朝红和她的同事们常年巡护在黄河滩上,加大了对周围村民的宣传力度,配合公安部门对捕鸟案件进行了有力打击,有效制止了乱捕滥猎水禽案件的发生。
为了保护来到湿地越冬的鸟群,马朝红借助互联网进行宣传。马朝红和同事们一边加紧对湿地的巡逻和观察,一边通过网络和鸟友们交流。她就这样把保护区宣传工作做到了全国各地。看着渐多的鸟儿,看着村民对护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马朝红和同事们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