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洛阳高新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洛阳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各有关单位:
自小麦播种以来,我市遭遇了秋冬连旱,80余天无有效降水,且旱情仍在持续发展,小麦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为了做好小麦冬管工作,确保小麦安全越冬,现就进一步做好全市抗旱浇麦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清旱情形势,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麦播时,我市采取了统一供种、机耕、适期播种、精半量播种等技术措施,麦播基础很好,全市一、二类壮苗面积比例达82.7%,苗情是近十年来较好的一年。但是,去年10月下旬以来,全市基本无降水,加之气温偏高,大风天气多,土壤失墒快。据市气象部门去年12月底的测墒资料显示,我市0~30厘米土层平均含水率为11.3%~18.0%,土壤干土层达4~8厘米,全市有100多万亩小麦不同程度受旱,偃师、孟津、汝阳等部分地区出现偏重干旱。根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段时间,我市降水量仍将比常年同期偏少,旱情将进一步加剧,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将对小麦安全越冬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清形势,克服靠天等雨的消极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抗旱浇麦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冬季麦田管理,进一步加大抗旱浇麦的工作力度,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二、分类指导,确保科学浇麦各项措施落实
目前,我市小麦生长已进入越冬期,苗体地上部分生长相对停止,地下部分生长相对活跃。由于受长期干旱的影响,当前我市苗情比较复杂,因此,各地在抗旱浇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切实做到分类指导,科学浇水,节约用水,落实措施,务求实效。
一要根据苗情,合理浇水。旺苗和一类苗不再浇灌。对群体不足,而受旱较重的二类苗、三类苗,要及时浇好越冬水,做到应浇尽浇,不漏一块麦田。
二是因地制宜,看墒浇水。已浇过冬水的麦田不再浇水,要趁晴好天气,进行中耕松土。对受旱较重,整地质量较差的暄松麦田,仍要抓紧浇水。对旱地小麦,要挖掘水源,创造条件,能浇1亩是1亩,并及时采取秸秆覆盖、中耕等措施搞好保墒工作。
无论哪一类苗情,土壤相对持水量在70%~80%的麦田,不再进行冬灌;相对持水量在50%~60%的麦田,群体不足的,要及时进行补灌;相对持水量小于50%的,要及时进行冬灌。
三要严把标准,看天浇水。在日平均气温3℃以上,对需要浇水的麦田,要选择晴暖天气、夜冻日消时进行冬灌,时间以上午浇水、入夜前渗完、地面无积水为宜,做到既浇好越冬水,又防止小麦冻害发生,亩浇水量一般为40立方米~50立方米。灌水时水量不宜过大,防止因冲、淤、淹而损伤麦苗。对于缺肥麦田可结合冬灌,抓紧追肥。麦田浇水后要及时进行划锄保墒,提高地温,防止板结龟裂透风,以利小麦安全越冬。
四要挖潜配套,提高能力。要进一步充分发挥水利灌溉设施的作用,根据现有水利工程的蓄水情况和旱情发展趋势,在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基础上,千方百计扩大抗旱浇麦面积,努力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要结合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因地制宜增修各类应急抗旱设施,提高应急抗旱能力。
五要因苗施肥,提高地力。对因底肥不足,麦苗发黄的地块,要结合浇水,每亩补施尿素10公斤或施一定数量有机肥;对缺钾、缺磷的麦田,每亩补施过磷酸钙25公斤、氯化钾5公斤;对底肥足、地力好、播种早、长势旺的麦田,在晴好天气的上午9时至下午4时、平均气温3℃以上时,采取镇压或者深中耕,控旺促壮。
三、加强领导,切实有效做好抗旱浇麦工作
当前,我市旱情在持续发展,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在不断加重,小麦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立即行动,把当前以抗旱浇麦为重点的麦田管理工作当作大事来抓,全力打好抗旱保苗这场硬仗。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靠前指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及时发现、认真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农技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看墒情,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全面、准确地为农民开展抗旱浇麦提供技术指导,确保麦田管理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共同抓好抗旱浇麦工作。要派出督导组,进村入户,深入麦田,加强督促指导,研究解决问题,确保各项抗旱浇麦保苗工作措施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生产一线。
中共洛阳市委办公室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