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面对底层人群那些真实的苦难,心灵需要重新变得柔软,一些人在极端贫困下作出的选择,哪怕不被人们所接受,至少应该得到理解。
儿童该受到良好的抚养和教育,而不是在街头行乞。乞讨的儿童既可能是被拐来的,也可能是被租来或买来的;既可能受到强制,遭到了虐待,也可能并非如此,而仅仅是某些底层贫困人员维持基本生计的方式,拖儿带口上街乞讨的事情并不难见到。
这就是说,儿童乞讨现象及其背后的整个链条,其发生根源是底层的贫困。儿童来自贫困家庭,租儿租女、卖儿卖女迫于贫困,组织或者强迫儿童乞讨的那些人,未尝不是贫困人群的一员,底层贫弱者向更弱者下手。法律的正义和道德的谴责,都是必要的,但对贫困的思考同样不应被遮蔽。
成功、繁荣和富裕在今天获得了足够尊崇的地位,但另一方面,贫困往往处于不被接受和容忍的状态。在社会层面,比如禁止或限制乞讨,打击或清理小摊小贩以及对农村务工人员的种种限制等,使贫困逐渐受到系统性的排斥,底层贫困者获取生计、改善生活的愿望与方式,在城市形象、城市秩序等诸多似乎更坚硬的理由面前,显得羸弱不堪。
卖儿卖女,让儿童走上街头去乞讨,这些行为都能在法律上、道德上获得解释,但它们也很可能是极端贫困者无可奈何并且艰难的选择。
贫困不是哪个人与生俱来的命运,也不必然是个人或群体失败的证明。国家经济上的发展,国家责任的积极履行,当然会使许多人摆脱贫困的状态,但从根本上说,发展问题不能转换贫困问题,个人的贫困也不能被地区的贫困所替代。
赞美贫困很残忍,对贫困视而不见乃至驱逐和排斥贫困者同样不可取,贫困是需要正视的客观事实,面对底层人群那些真实的苦难,心灵需要重新变得柔软,一些人在极端贫困下作出的选择,哪怕不被人们所接受,至少应该得到理解。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