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4版:社 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来!跟这些女能人“取取经”
社区里有一群“发明家”
“洛阳的小朋友,你们太牛啦!”
广告
“郑大夫,我不知该怎样感谢你”
好心的女孩儿,你在哪?
公交电缆断电 燃油车来救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3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农村留守妇女期待就业关怀”系列报道之二
来!跟这些女能人“取取经”
  核心提示

  洛阳市妇联一项调查显示:缺信息、缺技能、缺资金是阻碍妇女就业、创业的最大“拦路虎”。要帮更多农村留守妇女实现就业、创业的愿望,亟须“对症下药”。从全市数十万的农村留守妇女当中,我们选取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就业创业女能人进行采访。她们在家门口是靠什么成功实现就业、创业的?我们一起来跟这些女能人们“取取经”。

  成功模式一:政府牵线是基础

  “没有政府帮俺们联系,俺村300多名留守妇女到现在肯定还在家闲着呢!”孟津县白鹤镇堡子村妇联主任赵变玲说。

  “这几年,村里的大多数男人出去打工后,村里的妇女工作就不好做了。农闲时,村里妇女们经常因为扎堆传闲话,闹些邻里矛盾。”赵变玲说。

  从2009年开始,县妇联、总工会等部门出面,从市区请来技术人员,教附近几个村的留守妇女编手工艺品。等大家把技术学到手了,又是这几家相关单位和镇政府一块牵头,联系了一家手工编织厂和这几个村结成对子,签订了供货协议。

  “这之后,村里就再也见不到一个女闲人了。”赵变玲说,堡子村由她总负责,她从县城领回编织所需的原材料,报名干活的妇女到她家来取回材料,5天后各家再把做好的成品送来,由她找快递公司发到编织厂去。

  “编织厂把加工费打到各村妇联主任账上,由妇联主任发给各家。县里有规定,这中间不能收一分钱的手续费。”赵变玲说,这种做法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给留守妇女们派活的编织厂因为事先有协议在身,也从未发生过拖欠工资的事。

  成功模式二:能吃苦是关键

  赵秀新家住新安县铁门镇庙头村,她的长新货源信息服务公司就设在村里。

  想当年,丈夫郭长伟常年在外跑运输,孩子年龄小,可把她苦得不行。当时她帮人在中巴车上卖票,经常是忙一天回来累得实在不想动,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能吃苦的人不怕难。经过十几年的打拼,赵秀新认识了许多搞货运、做物流的朋友。2008年,她成立了长新货源信息服务公司,专门帮人找货源和车源。工作之余,她还动员自己的朋友帮村里其他留守妇女找活干。

  如今的赵秀新有了更大的计划,她和丈夫承包了嵩县白云山景区的换乘中心。“今年景区一开放,估计得要百十号人帮忙,到时村里的女人们都可以跟我去干活。”赵秀新信心满满地说:“只要能吃苦,什么活都能赚到钱,不要小看了俺们留守妇女!”

  成功模式三:肯学习很必要

  从2008年开始,汝阳县付店镇牌路村的连金兰每年都抽出一个星期时间,背上包去镇上听一次厨师培训课。

  厨师培训班是县妇联和劳动局组织的,专门针对像连金兰这样开家庭宾馆的农村留守妇女。

  牌路村处于汝阳西泰山风景区内,随着当地旅游的火爆,游客的食宿需求大增。2005年,连金兰把自家的几间旧房粉刷粉刷,开起了农家宾馆。

  在洛阳市区打工的丈夫李西平常打电话回来“取笑”她:“在家就会熬个玉米糁,烙个馍,咋给客人做饭呢?”听了这话,连金兰很不服气。

  2008年,连金兰听说镇上要组织大家学习烹饪,就第一个报了名。

  “学了第一次,回来厨艺就见长。”李西平评价她。

  第二年、第三年……连金兰连续参加了3次厨艺培训。“我不识字,听课不会做笔记,只能仔细看,记在心里,回来再比别人多练上几遍。”连金兰说。

  去年十一黄金周,连金兰的家庭宾馆最多时一顿做过120多人的饭,游客吃了都赞不绝口。

  本报记者 邓超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