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让每一个孩子站上公平的人生起点,让每一个人生病后能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这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必须把握的基本精神。
忧资源之不足,更患分布分配之不均。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表述,传递的正是无数百姓的深刻关切。在不断推进的教育、医疗卫生领域改革中,“公平”成为热切期盼和重要考量。
教育卫生无小事,是国家发展之本,更系民生之重。在总量不足的背景下,分布分配不公更易引发社会的集体性焦虑。城乡之间、人群中间,教育医疗资源的“贫富不均”,让群众堵心,让专家忧心。“三甲医院一号难求,社区医院门可罗雀”、“择校风愈演愈烈妨碍教育公平”……代表委员们的热议和担忧正是对现实问题和百姓呼声的集中反映。
让每一个孩子站上公平的人生起点,让每一个人生病后能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这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必须把握的基本精神。张志勇代表等提出,要把财政投入重点放在基层农村和边远地区,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看上病,决不能“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公平和公益,始终是百姓对教育和医疗的最大期盼。不仅要做增加投入和保障的“加法”,还要做涉及利益调整的“减法”。人们期待,教育和卫生事业牢记公平准则,不断完善优质资源分布格局;坚持公益本色,减少谋利冲动。要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基础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改变升学率导向,斩断择校费、辅导班泛滥等背后的利益链,让教育真正围绕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因材施教;通过收支两条线、医药分开、医保预付制等措施切断营业收入和医院科室、医务人员收入的关系,让每一个医生主动为病人设计最佳的诊疗路线,为患者节省费用。
(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