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手机阅读的迅猛发展,受到广泛关注。目前,音乐、视频和图片等都已经数字化,图书、期刊阅读可能是最后一个没有被数字化和无线化的文化领域。有专家强调,手机阅读正引发一场阅读革命。
2008年年初的某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总经理钟天华在电梯口遇到一位员工,那位员工用手机看书的痴迷样子让他深受触动。这种通过手机或电子书终端上网进行阅读的方式后来被称为“手机阅读”。
如今,作为全国最大的手机阅读平台,由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负责运营的手机阅读基地用户数累计已有1亿,而且每个月都会新增3000万用户,每日页面浏览量超过2.3亿次,月收入近亿元。艾瑞咨询数据表明,手机阅读是目前手机网民使用量第一的业务。目前,这一业务在中国电信和联通也已开展。
A 确保内容健康文明
近年来,新媒体应用逐步普及,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强。记者从多方面了解到,当前,以新媒体为媒介进行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已引起广大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的普遍关注。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互联网比传统媒体有更大的自由空间,其传播实现了由信息封闭到信息开放、由有时差到无时差、由单一向多元的发展,因此,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不可控性增强。加上盗版等因素的存在,一直以来,手机书在互联网上的发展欠健康。
因此,中国移动把创办手机阅读基地当成一个央企对国家和用户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重视程度罕见。据透露,2009年,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考察台湾时,曾专门发短信要求进一步推进手机阅读;2010年5月,中国移动总裁李跃更是在北京对外正式发布手机阅读业务。
“和一般企业相比,身为大型央企的中国移动,拥有渠道优势和技术优势,对弘扬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核心价值的网上引导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鲍洪俊如是评价。事实上,当钟天华等人申请把中国移动阅读基地放在浙江时,浙江省相关部门亦给予了尽可能多的支持。
手机阅读一经推出,就引起极大关注。2010年,在全国4.5亿网民中,手机上网用户逾3亿,仅通过中国移动手机阅读看书的用户就累计超过1亿。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个经过中移动手机阅读传播出去的信息,都会以“几何级”的形式传播出去。
用钟天华的话说,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既然是中国移动办的,就一定要保证其传播内容健康、文明,要助力主流的文化消费和精神文化生活。
记者在手机阅读基地采访中了解到,就内容编审而言,一般经过内容策划、CP管理与内容引入、入库审核、内容质检和编辑推荐五个环节。仅以入库审核为例,不仅要审核内容的版权和图书信息,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初审和复审,两次进行不良信息审核。而在内容质检环节,则要对文本进行更加细致的检查。如遇突发事件,危机处理程序启动。
专家指出,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的建设,构建了良性的手机阅读产业生态圈,在一定程度上给众多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制定了内容规范,从信息的入口确保内容的主流价值。
B 从“文化沙漠”到文化软实力
“如果当年富士康的员工用上手机阅读,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跳楼了。”采访中,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当前,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生活匮乏,面对逆境产生非理性心理时,缺少消解渠道。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流动人口达到2.11亿。
由于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具有强流动性等特点,对这一群体进行有效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式一直缺乏。根据2010年6月全国总工会发布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虽较传统农民工有所提高,但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受此影响,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常被比喻为“文化沙漠”。
在钟天华看来,这一群体对手机阅读的依赖性比其他群体更甚。根据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的统计,当前,手机阅读的读者,有相当一部分是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尤其对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而言,拥有一台电脑或电视并不容易,但是手机却几乎人手一部。他们也正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第一批用户。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茅临生指出:“当前手机阅读是农民工接受教育的最好载体。”
服务这一群体的“新青年掌上读书计划”应运而生。阅读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其目的就在于解决青年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选书难、看书难、没时间看书”的问题,为其选择有营养的好书,亦有利于青年人在接受网络新文化的同时能更好地传承优秀文化。
鲍洪俊说,手机阅读搭建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平台。“缺少手机阅读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化、引导作用,将会因为终端不足而留下一大块空白”。
在此平台上,手机阅读基地要和新闻、出版等单位合作,建立合作关系,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当前,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库里面的书已经超过15万本。
为使手机阅读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中国移动阅读基地除大力引入图书合作伙伴外,还开辟了杂志和漫画频道,并专门引入专业的合作伙伴。采访中,协助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手机杂志业务运营的VIVA无线新媒体总裁韩颖表示,VIVA已经协助基地引入了500种正版畅销品牌杂志,在手机上得以很好的呈现。而期刊数字化,正是2010年移动互联网大力发展进程中最受瞩目的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数字阅读的组成部分,手机阅读还能更好地展示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预测,2020年,中国出版业增加值将在8000亿元左右,数字出版将加速出版产业规模的扩大。根据以往情况,2002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规模15.9亿元,到2007年年底已经超过360亿元,5年间产值增长超过了22倍。
“要使数字出版成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新途径,通过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提供独特魅力、富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指出。
“中国的硬实力有目共睹,软实力提升却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钟天华表示,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绝不能把目标用户局限在移动自有用户,而是要让更多海外的人,看到中国精彩的文化,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C 助推传统出版业转型
以手机阅读为代表的数字阅读,正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钟天华表示,手机阅读存在着诸多传统阅读所不具有的优势,除了上述的对平台要求较低以外,还包括订阅便捷等特点。
“出版数字化以后,新出现的问题就是付费问题。”有受访专家指出,“互联网上很多用户看盗版,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不愿意付那几毛钱,关键是嫌麻烦。而手机阅读则杜绝了这一问题,直接通过手机付费即可。”
不仅如此,数字阅读还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钟天华表示,当前,传播要从“大众”变成“个众”,就像广告的不同阶段一样,先是广告,然后是窄告,再往后为某个特定领域的告知,最后是“个告”。
受访专家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发展呈加快趋势,与此同时,个人能支配的时间却越来越碎片化,对碎片时间的利用也就成为学习和娱乐的重要时机。有用户介绍,买了一套《明朝那些事儿》,厚厚一摞放在书房,一直没时间看,但在手机上不到一个月就看完了。
也正基于此,钟天华认为,手机和传统媒体结合以后,能够产生非常大的放大效应:“应该是做加法甚至是乘法。”
传统出版业面对的挑战空前严峻。孙寿山指出,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革命,“已经在出版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冲击,对出版产业的商业模式、经营形式和规模、业态创新、投融资渠道等各方面都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一些极具战略眼光的出版商,将目光投向了手机阅读。2009年9月,手机阅读基地在杭州举办手机阅读高峰论坛,参加的全国性出版单位逾120家。彼时仍未上线商用的手机阅读引起如此重视,远远出乎阅读基地的意料。
采访中,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高海浩以传媒为例向记者指出,当前,传统媒体正在向现代媒体转型,如果不抓住这一规律和趋势并很好地把握和运用,深处竞争中的传统媒体很可能“乱投入、乱‘烧钱’”,甚至“在这一轮技术进步中掉队,从而丧失发展希望”。在他看来,未来传媒的终端肯定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阅读。“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可能还看书,而90年代出生的很多人连电视都不看了”。
发达国家媒体已然转向。程曼丽发现,当前,以美国之音为代表的媒体,其传统手段运用在消减,新媒体的运用却大大地增强了。
孙寿山指出,当前,要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应用,促进出版物生产和传播手段的创新,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大力推进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努力打造主流媒体在多元传播格局中的强势地位。
当然,在传统出版和移动互联网的融合过程中,会存在甚至产生一些新的问题,钟天华表示,作为新生的事物,希望社会各界对手机阅读能有更多的宽容和关注,能及时提一些问题和意见。
(据 《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