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突破谍战剧 故事接“地气”
邂逅纳履桥 苍凉留侯冢
春到农家
“三甲”是什么?
洛阳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3 月 14 日 星期    【打印】  
子房村
邂逅纳履桥 苍凉留侯冢
  3月8日,我们来到宜阳县韩城镇子房村。沿着田间高高低低的羊肠小道,步行了半个多小时,眼前是一个随处可见的普通土坡。61岁的村会计周殿英指着这个土坡告诉我们:“张良当年住过的窑洞,就在这里。”

  眼前只是一堆黄土,数丛荒草。觉察到我们迷茫的眼神,老周说:“窑洞塌了很多年,现在啥也看不见了。1982年,窑洞还保存完好,县文史馆的罗冠英带着十几个人前来搜集资料,拍了照,还对窑洞进行了详细丈量。”

  春日的阳光照着这片不起眼的土坡,微风起处,荒草絮语,讲述着一个著名历史人物的过往。

  子房村位于韩城镇以东。这个村名,源于秦汉时期的风云人物——张良。张良,字子房,生于战国末期的韩国,是“汉初三杰”之一。

  当年,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的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吾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宜阳县文联退休职工刘雷,向我们讲述了张良的一个传说。

  张良小时,聪明过人,很 讨人喜爱。一天,他到一座桥上玩耍,遇到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老头见其天资聪慧,想考验其品行,故意把鞋子掉在桥下,让张良去拾。张良将鞋子拾回,老头又要张良替他穿在脚上,张良又照办了。老头见张良勤快,有礼貌,心里很高兴,对张良说:“你是个很有前途的孩子,五天后,你一早到这里来,我教给你一些本领。”说罢,老头就不见了。

  五天后,张良一早就来到桥上。这时,已经等候在这里的老头满脸不高兴,埋怨道:“你怎能落到我这老头子的后边?今儿个算了,明天早些来。”张良忙向老头赔不是,告别了。

  第二天,鸡叫头遍,张良就穿衣起床,匆匆忙忙地赶到桥上,谁知,老头比他来得还早。老头不耐烦地说:“学本领得吃苦,怕起早,贪睡,将一事无成。今儿个算了,明天早些来。”张良羞得满脸通红,回家了。

  第三天,刚过半夜,张良就来到桥上,可是左等右等,不见老头的面。一直等到大天亮,老头才不紧不慢地来了。见了张良笑眯眯地说:“好孩子,从今天开始,我教你学本领。”

  后来,张良与恩师邂逅的那座桥,被称为“纳履桥”。

  学成之后,张良投靠刘邦,为刘邦出了很多好计谋。后来,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打起了楚汉战争,张良又提出联合英布、彭越,笼络韩信等策略,使刘邦战胜了项羽,逼项羽在乌江自刎。刘邦称帝建立西汉政权后,封张良为留侯。张良与萧何、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死后,他的家人根据他生前的意愿,将他的衣冠安葬在韩城以东的韩国王侯墓地。他的墓冢修得很高大,人称“留侯冢”。附近的村子,因与张良的墓冢不远,就用他的字,叫“子房村”。

  经打听,留侯冢位于韩城镇官庄村。带着敬畏之情,我们来到官庄村田间,却遍寻不到留侯冢的踪影。一个正在麦地除草的村民,带我们来到一个高不到一米的小土堆前,指着它说:“这就是留侯冢。”

  这就是一代英杰的墓冢?

  这位村民说,本来留侯冢至少有2米高,直径也有七八米,墓前有石碑,碑上有刻文,附近还有棵两个人都抱不过来的皂角树。本村村民对留侯冢心存敬畏,对它一直保护得挺好,两三年前,这块地承包给别人种韭菜,可能是为了扩大种菜面积,留侯冢被毁成了现在的样子,令人顿生苍凉之感。

  记者 刘爱国 特约记者 宋会杰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