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 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最后的运七”
完美谢幕
立体绿化:让绿地“站”起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3 月 28 日 星期    【打印】  
26日,我国民航系统唯一的现役运七-100飞机在洛阳光荣退役——
“最后的运七”
完美谢幕
见习记者 马菁华 记者 冯莹雅 通讯员 杨德贵 刘军/文
记者 张晓理 潘郁 李卫超/图
  新舟600
  运七-100
  运七-100客舱
  运七-100驾驶舱
  新舟600客舱
  新舟600驾驶舱
  3月26日10时许,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机号为B-3435的运七-100飞机完成谢幕之旅,徐徐降落在洛阳机场的停机坪上,宣告了这个曾经打破中国民航清一色使用外国民航飞机历史、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支线客机,从此退出中国民航舞台。运七-100飞机从1984年投入使用,到2011年完成历史使命,在新中国民用航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1  光荣与梦想 完美谢幕

  3月26日的洛阳,碧空如洗。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的停机坪上,曾经承载着中国无数民航飞行员光荣与梦想的运七-100飞机,静静地停在跑道上,迎接着自己的谢幕之旅。    

  这架编号为B-3435的飞机是我国民航系统唯一现役运七-100飞机,26日上午,完成在洛阳分院的最后一次训练飞行任务后,它正式退出中国民航舞台。

  阳光下,这架1991年就投入使用,服役20年之久的运七-100飞机B-3435,已经显出老旧迹象,机身没有了往日的光泽。可当机翼前端的蓝色螺旋桨有力地转动起来,并发出了巨大而低沉的轰鸣声时,它所焕发出的活力和威力,依然让在场的人都油然升起自豪与敬畏——它曾为中国民航开创过一个属于自己的新时代!

  三分钟发动机预热后,它徐徐驶出跑道,加速、一飞冲天,最后消失在蓝色的天际。短短几十分钟后,它载着学员最后一次巡视河洛大地,带着巨大的轰鸣声,稳稳降落。螺旋桨慢慢停下,民航最后一架运七-100光荣退役!

  1986年4月29日,由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制造的国产“运七”,第一次载客飞行成功,完成了从合肥到上海航线的飞行。从这天起,我国民航客运全部使用外国飞机的历史结束了。

  2011年3月26日,中国民用航空最后一架运七-100飞机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完成最后一次训练飞行任务,国产民用飞机新舟600于同一天正式投入教学飞行。

  新老交替。

  一个时代结束,一个时代开始。运七-100带着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完美谢幕。

  2  荣幸与不舍 依依惜别

  这一天,有许多人见证了运七-100退出民航舞台的历史性时刻。在这些人中,有两个人对运七-100飞机的感情最深,他们分别是陪伴运七-100飞机21年的中国民航功勋飞行员、飞行教官丁援朝和B-3435飞机到洛阳分院后早期的机械师何京。

  “我40多年的飞行生涯,有一半时间都是在‘运七’的陪伴下度过的,我太了解它了。”已经60岁的飞行师丁援朝说。B-3435的谢幕之旅,他是机组成员之一。他说,自己不久之后也将退休,能够和运七-100一起告别蓝天,他很荣幸。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运七-100,丁援朝觉得它是个漂亮的“混血儿”:机身参照当年苏联安-24型飞机设计,仪表是苏式加英美式,飞机的“心脏”涡轮螺旋桨式发动机则是中国制造。

  “作为中国人,哪个飞行员不想飞国产机?”因此,第一次踏上运七-100时的激动,他记忆犹新。不过,在丁援朝看来,“运七”作为国产飞机的“头生子”,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由于没有实现驾驶室综合显示系统,过于繁杂的仪表增加了飞行难度和飞行员的劳动强度。但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这些缺点在教学上又成为它的优点,学员们得以掌握更加牢固的飞行技巧。

  1996年,B-3435来到洛阳分院之后,何京做了它15年机械师。虽然知道B-3435总有一天要退出历史舞台,可当这一连串的最后一次真的到来时,何京充满了不舍。

  “我舍不得它离开。”坐在接替运七-100执行教学任务的新舟600飞机上,何京透过机窗,凝望着旁边的B-3435,“可我又为它高兴,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咱们也有了更好的国产飞机。”

  3  “运七”与洛阳 往日辉煌

  运七-100飞机与古都结缘已久。

  自1987年7月,两架运七-100正式加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高级教练机序列后,在1993年,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先后引进了3架运七-100,充当高级教练机。18年间,它们为飞行学院洛阳分院飞行员培养史创造出让人惊叹的业绩。

  以B-3435号飞机为例,它自1996年12月20日投入飞行学院洛阳分院教学训练飞行工作以来,共安全飞行近2万小时,安全起落14128次。14年来,利用它培训出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飞行员1200余人,占到同期洛阳分院毕业飞行专业学生总数的近1/4。其间,它还为西飞公司代培了来自老挝、坦桑尼亚等亚非国家的民航飞行员。

  汗马功劳!这就是飞行学院洛阳分院师生们,对运七-100飞机作出的最高评价。

  除了教学任务,运七-100飞机在洛阳人民心中也是个空中明星。20世纪90年代,运七-100飞机曾经载着很多市民飞上蓝天。它是许多洛阳市民坐上的第一架飞机,让他们尝到了一飞冲天的感觉,也让他们第一次从空中欣赏到城市美景。

  4  鲜花与荆棘

       任重道远

  1966年,为了改变我国民航客运清一色使用外国飞机的状况,周恩来总理批准,研制一种适合国内支线运输的中短程旅客机,代号“运七”。基础薄弱和随之而来的十年浩劫,直到1986年,当第一架运七-100飞机完成从合肥到上海航线的载客飞行之后,民航洋飞机一统天下的格局才终于打破。

  2010年中国国际航空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民用航空局透露:截至2010年10月,中国的民用航空业运输类民用航空飞机总计1636架,其中国产飞机仅18架。

  中国民用飞机研制之路,任重而道远。据悉,目前正在研制的代表我国最先进技术水平的民用飞机主要有三大机型,即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新舟700飞机,总部位于上海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支线飞机ARJ21和大型客机C919。尚未投入使用的它们,在2010年珠海第八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上的亮相,令世人刮目相看。

  运七-100谢幕当天正式投入使用的新舟600,是运七-100的“接班人”。珠海航展上,新舟600飞机表演了大坡度转弯与单发停车等难度较高的动作。航展上,老挝政府订购2架新舟600飞机,新舟600飞机首次实现外销。它自成功推出以来,已获得16架订单。    

  它们与当年的“运七”一样,是航空工业的骄傲,更是希望。

  相关链接

  运七-100

  VS 新舟600

  运七-100飞机 西飞公司在原“运七”基础上以20世纪80年代世界先进支线飞机技术水平为标准,通过国际合作途径研制的双发涡轮螺旋桨式中短程支线运输机,1984年通过设计定型并批量生产。飞机最大起飞重量21.8吨,最大巡航速度每小时476公里,满载最大航程1100公里。座舱可载客52人。

  新舟600飞机 由中国一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生产的双发涡桨支线飞机,选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具有成本低廉,燃油消耗少等优点;跑道缩减到1200米到2000米,并可以实现在土跑道、砂石跑道乃至有雪覆盖的跑道上起降。飞机最大起飞重量21.8吨,最大巡航速度每小时514公里,满载旅客航程2400公里,标准客座数52个。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