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有着“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华夏圣城”等美誉,是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荣誉也让我市凭借文化软实力,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福民强市目标,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
随着全国文化产业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也取得了骄人成绩,已基本形成文化设施相互配套、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区域文化特色鲜明、文化产业优势明显和群众文化丰富多彩的文化发展新格局。牡丹书画、唐三彩、澄泥砚等一批传统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全国首批“中国书法之乡”洛阳占到两席(偃师和新安),中国书法艺术大市地位稳固,一批国家及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令世人瞩目。这些传统文化市场前景广阔、优势明显,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增添了竞争力。
文化优势虽然明显,但也存在市场服务力量薄弱、文化网络信息建设滞后、文化产业传播渠道有限、艺术人才市场交流不畅等问题,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优势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一些民间组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民间力量有限,有很多党政部门管理的、适宜公开的文化信息资源,民间力量尚无法有效采集和发布,不利于宣传洛阳、传播文化。因此,我有三条建议,请有关部门予以关注、支持。
一、加强网络信息建设,打造洛阳文化艺术信息库。增进党政部门与民办文化网站的日常合作,经常性地为其提供文化动态信息,支持民办网站建设。建议由我市有关部门牵头,将文化产业、传统文化及文化艺术人才等相关信息分门别类,建立洛阳文化艺术信息库,促进文化艺术人才的信息交流,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在我们向世界传播河洛文化、宣传洛阳的同时,也方便广大市民及时、准确地查阅相关文化信息。
二、开辟更多的文化宣传渠道,让我市的文化产业、传统文化艺术等广为人知。建议在洛阳电视台开播文化类专题电视栏目,让洛阳人民通过电视多角度了解自己身边的文化信息和河洛文化艺术;同时将电视节目发布至各大网站,持续扩大河洛文化的影响力。
三、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利用民间力量创办的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网络信息平台,市政府应将其纳入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持范围,支持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