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4版:福民强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实干巧干拼命干 推动伊滨大发展
亮化美化洛阳城
我市首部原创3D动画电影年底上映
洛阳网广告
常州科教城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1 年 4 月 15 日 星期    【打印】  
【市党政考察团外出考察点经验介绍】
常州科教城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常州科教城一角。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常州科教城是常州市产学研结合、高科技产业发展、科技自主创新的先导区,以“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为发展目标,打破了传统建园模式,着力构建教育、科技和社会服务三大公共平台,通过有效集聚科技资源,强力推进了科技产业化进程。常州科教城的创新发展之路,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1 没有围墙的科研高地

  2002年,在全国各地纷纷兴建“大学城”之际,常州市委、市政府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放弃“大而全”的常规模式,针对企业迫切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实行错位发展,规划建设了常州科教城。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首批入驻科教城。随后,本科院校江苏工业学院(去年更名为常州大学)入驻。发展至今,常州科教城已有7.5万名全日制在校学生,面向全国26个省市招生,专业设置涵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各个方面。

  秉承“资源共享、集约发展、内外开放”的建设理念,常州科教城建设之初就坚持统一规划,学校之间没有围墙,学校道路、绿地等公共设施和教学资源共享。6所院校占地不到5000亩,实现土地的节约使用和资源共享。

  尤为突出的是,常州科教城着力构建园区内教育、科技和社会共享的公共教育、技术和服务平台,建设了超大容量的图文信息系统,建成了包括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创新服务中心、培训管理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一大批公共服务机构。

  此外,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校,在常州科教城设立了65家研究院(所)、中试基地、工程技术中心和开放实验室,使这里真正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城”、科技研发高度集聚的高地。

  2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高职院校决不能贪大求全,我们目标就一个:培养有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人才。”常州科教城负责人如是说。

  围绕“应用型”,坚持“走出去”。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常州科教城积极进行校企联动,始终把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很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

  科技城内5所高职院校充分发挥人才、技术集聚优势,积极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活动,除与企业合作共建10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检测中心等之外,还建立校外实训基地360多个、校外就业基地800多个。近年来,为江苏省内外1600多家企业提供了技术咨询与服务,参与各种形式的技术对接活动500余次。

  常州科教城的建设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常州、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所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据统计,这里98%以上的高职毕业生至少获得一项高级证书或两项中级证书,当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

  正如科教城的管理者们所期望的那样,发达的职业教育、丰厚的人力资源为园区吸引了大批高科技企业与院校研发机构。目前,入驻科教城的研究院(所)、高科技企业等达400余家,研发人才达8000多人。

  3 “筑巢引凤”带来可观回报

  栽下梧桐树,才有凤凰来。常州市积极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借助外来科研资源,加快本地经济模式的转变。常州科教城自然成了“筑巢引凤”工程的先行区,通过构筑引进和集聚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大平台,打造一个引领和支撑区域创新的“发动机”。

  2007年2月,中国科学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如今,中科院常州中心已引进中科院20多个研究院(所)来常州设立分支机构或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产生了数亿元的经济效益。

  南京大学与常州市共同建设了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按照“研在南大,发在常州”的思路,促进南大科技成果在常州市的转化和产业化。目前,该研究院已与20多家当地企业进行了项目合作。

  科技部、中科院和江苏省每年都在科教城内举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已促成3000多项产学研成果在常州生根开花。除此之外,东南大学、哈工大、中科大等诸多著名高校也都在此设立了研发和孵化基地。

  按照“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常州科技城还瞄准技术高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创新资源,力求突破。现在,这里的电动汽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一代轨道交通、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初露端倪。

  4 搭建优质创业平台

  常州市副市长、科教城党工委书记王成斌介绍,常州市正在实施第二轮“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计划在两年内,引进千名海外人才,重点引进并扶持200名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充实到常州的产业发展中去。“创业天地宽,产业政策好,合作机会多,服务有保障。这是常州吸引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四大优势。”王成斌说。

  他介绍,科技城以“学”为基础,以“研”为核心,以“产”为目标,全力搭建创业的优质平台,积极推进招科引智、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创业投资等工作,吸引了一大批国内科技人才和海归来这里创新创业。

  为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创业,科教城2007年实施了“金凤凰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给予落户常州的海归8万元至10万元的安家费、前3年免费提供100平方米~3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以及相应的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

  目前,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110多个海归团队在此创办企业,清华大学等一批著名高校在此设立研发和孵化基地,在孵企业达330多家。园区中已拥有外籍专家126人、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人员2230名、特聘院士5人、长江学者6名、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正是靠着这些人才,科教城内掀起了一个个创新创业热潮,取得了一项项骄人业绩。

  本报记者 李江涛 杨海彤 整理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