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2版:综 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福布斯》在洛举行专题论坛
创新,迈向成功的不竭动力
洛阳网广告
襄阳市考察团 来洛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4 月 21 日 星期    【打印】  
创新,迈向成功的不竭动力
——走近李俊贤院士系列报道之二
  汽车坐椅、仪表板、挡泥板,沙发垫,冰箱保温层……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

  您也许不知道,这些物品的材质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聚氨酯(PU材料)。

  让许多人想不到的是,研究火箭推进剂的李俊贤院士还是我国聚氨酯领域的奠基人之一。聚氨酯,仅仅是李俊贤院士长期以创新思维研制成功的科技成果之一。

  搞科研不唯上只唯实

  20世纪60年代,火箭推进剂的研发重任落在包括李俊贤在内的课题组肩上。

  经过反复试验,课题组锁定了一种主要高能燃料——偏二甲肼,并采用氯胺法制备。

  氯胺法又分为气相氯胺法和液相氯胺法。上级在给课题组下达任务时,明确要求课题组集中力量研究气相氯胺法,停止液相氯胺法研究。

  然而,李俊贤在试验中发现,气相法虽然当时获取的燃料浓度高,但存在一些当时条件下难以解决的困难;而液相法已有一定基础,选择液相法进行深入研究,反而能在短期内完成提供大规模生产所需技术数据的任务。

  但李俊贤十分清楚,如果不按上级部门要求的气相法进行试验,就要承担责任风险!

  好在他的想法得到了组长于世贤和全组成员的认同。为了早一天给中国火箭提供强大动力源,全组人员甘愿承担受处分的风险,继续进行液相法制偏二甲肼研究。

  经过近半年的埋头苦干,他们经合成扩大试验取得的数据表明,它完全可以用于工业生产,这意味着他们的“秘密研究”取得了成功。

  1968年2月,由他主持研制的用于人造卫星发射的高性能化学推进剂——偏二甲肼终于面世了,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推进剂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为了国家航空航天和国防的需要,李俊贤始终将科研目标锁定在国际先进水平上。

  要搞就要搞世界一流的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海军服役的热动力鱼雷以煤油、压缩空气为推进剂。推进剂能量低,技术指标落后,无法满足保卫我国辽阔海域的要求。

  1973年9月,燃化部向黎明化工研究所(后更名为黎明化工研究院,1978年从青海整体搬迁至洛阳)下达了研制高性能鱼雷推进剂的任务,代号796燃料。

  任务落到了时任黎明化工研究所技术负责人李俊贤的身上。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试验,1975年5月,他们得到证实,用自己制备的某硝酸酯配成的燃料,与外媒公开报道的鱼雷燃料参数基本一致。

  实现鱼雷燃料工业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1975年11月,在昆明召开的鱼雷推进剂会议上,使用部门提出先用国内已有的硝酸异丙酯来研制新一代热动力鱼雷,等796燃料工业化研究成功后,再用796燃料研制新的热动力鱼雷。理由是,他们认为新的热动力鱼雷难度太大,黎明化工研究所在两三年内很难提供大批量796燃料,担心会延误新型热动力鱼雷的交货期。

  按照使用单位的研制思路,李俊贤完全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796燃料研制,压力小,风险也少,可他深知推进剂的性能对新一代装备的影响有多大。796燃料比硝酸异丙酯在航程、航速上要有显著提高,一旦硝酸异丙酯用于鱼雷,那就意味着中国鱼雷要比世界先进鱼雷落后一代。

  经过认真考虑,李俊贤在会上果断提出:“要搞就搞世界一流的!要相信科学,更要相信我们所的实力!”他当众表示:“延误工期我负责!”主动承诺按预定时间拿出796燃料。

  看到李俊贤的执著和坚定,有关部门采纳了他的意见。

  会后,黎明化工研究所动员全所之力,争分夺秒、通宵达旦,在青藏高原山坳里又打响了一场“硬仗”,并提前完成任务。

  李俊贤的诺言变成了现实!国家也因此避免了过渡性型号鱼雷的研制,也把先进鱼雷研制的时间提前了三年!从此,796燃料应用于我国多种型号热动力鱼雷,增强了我国海军保卫祖国海疆的实力。

  开启中国聚氨酯工业序幕

  若没有“勤积累,创新永无止境”的永恒追求,李俊贤也不会开启我国发展聚氨酯工业的序幕。

  1979年,时任黎明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黎明院)院长兼总工程师的李俊贤,因长期高原缺氧和胃病折磨,胃出血反复发作,被迫到北京边休养边工作。他一边治疗,一边利用北京丰富的信息资源,了解专业领域国外发展情况。李俊贤懂英语、俄语,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他又自学了日语。

  正是这个阶段,他发现了国外刚刚兴起的聚氨酯,这种材料在他以前的军工项目研究中涉及过。国外的资料,让他看到了聚氨酯在民用领域的巨大潜力。

  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技术是国外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高分子加工技术,已在国外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家电、家具等行业。但在当时,我国基本靠进口,搞这方面研究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在李俊贤积极推动下,黎明院于1983年组建了胶粘剂和聚氨酯两个专业研究室,为开拓我国民用聚氨酯材料领域打下了基础,也为日后黎明院“保军转民”找到了立足点。

  李俊贤提出聚氨酯研究以反应注射成型为重点,同时研究原料和助剂。由他提出的“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技术开发”课题,被列为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

  在李俊贤的主持下,经过“七五”、“八五”攻关,中国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聚氨酯产品。1994年,国家科技部以黎明院为依托,成立了“国家反应注射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目前,我国已成为聚氨酯材料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也是聚氨酯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继偏二甲肼、796燃料后,李俊贤带领技术团队,又先后完成了一甲基肼、丁羟胶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推进剂和原材料的研发工作,为我国的卫星上天、鱼雷潜海提供了动力保证。

  因突出的学术成就和贡献,1995年,李俊贤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报记者 李松战 李燕锋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