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万超在工地上。 |
|
核心提示
2003年,薛万超主动要求离开县机关,到当时洛宁县最穷的下峪乡工作。8年来,他带领群众修路、种烟叶,下力气抓教育,如今,下峪镇综合实力跃居全县前列,群众过上了好日子,9所小学危房得到改造、3所学校改建、10所学校校园得到硬化和美化。
2003年4月,在下峪这个洛宁县最偏远的乡(现为镇),19个建制村中18个不通公路,深山居民下山要走羊肠小道;政府机关在破房子里办公……
那一年,35岁的薛万超主动提出从县机关调到下峪乡。他下定决心:扎根穷乡僻壤,干出一番名堂!
这一干,就是整整8年。
这8年,下峪综合实力跃居全县前列,群众过上了好日子;这8年,从乡长到乡党委书记,岁月染白了薛万超的双鬓,他无怨无悔。
1 “山体滑坡,每次都险些被拍到下面”
8年前,下峪乡除下峪村外,其他村都不通公路,深山区的居民几乎与世隔绝。
“要致富,先修路!”可是,在下峪这样一个深山区,修路谈何容易!薛万超没有退缩,带领同事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一条路一条路地修。
从镇政府所在地往南,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泥路,犹如一条长蛇,在深山中蜿蜒。其中,从对九峪到北至14公里长的路最险。2007年,全市“村村通”现场会在这里召开。市交通部门一些人看过地形说:“在这儿修路,难于登天!”
“开弓没有回头箭,路不修成誓不罢休!”薛万超说。
没有合适的石料,就从30公里外的长水乡一车一车往山里运;没有运输工具,就租赁了28辆“后八轮”……
那时,薛万超几乎天天往山上跑。那年7月的一天,山体滑坡在距他10多米的地方轰然发生。这样的险情,薛万超遇到过三四次,“每次都险些被拍到下面”。
当年年底,这段“天路”修成了。如今,全镇村村通水泥路。
2 “看着烟农那企盼的眼神,我咋忍心丢下他们”
路通了,还要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在荒坡地上种烟叶是个办法,这些年,薛万超串村庄、钻棚子、进烟田,帮烟农育苗、种烟。
后上庄村后砖峪组种烟叶远近闻名。村民讲,9月中旬至11月中旬,是卖烟的时候,他们炕一炉卖一炉,就怕天潮,“天一潮,烟长毛,不好卖”。这时候,薛万超总是守在烟站,帮烟农排忧解难。
村民王贵生说,2008年卖烟时,阴雨连绵,大伙儿急得不行,薛书记穿着深筒胶鞋,撑着雨伞,帮群众卖烟,弄得满身是泥。
“群众卖烟,你守在那儿弄啥?”面对妻子的质疑,薛万超说:“群众老是说,薛书记,你别走,等俺卖完烟你再走。看着他们那企盼的眼神,我咋忍心丢下他们?”
3 “群众要‘翻身’,教育得抓上来”
“群众要‘翻身’,教育得抓上来。”薛万超说。
8年前,下峪教育质量全县倒数,学生纷纷跑到县城求学。2005年起,薛万超每季度都组织召开教育工作汇报会。校长们有了压力,开始用心琢磨、摸索,教学质量渐有起色。
2009年,下峪镇中学在全县教学质量评估中,位居山区乡镇第一、全县第五;2010年,下峪镇在洛宁县29所中学教学质量评估中名列第三。
8年来,下峪镇投资350万元,完成9所小学危房改造,3所学校改建,10所学校校园硬化、美化。以前被父母送到县城上学的20名学生,也陆续转回家乡学校。
4 “得把群众的事放到心坎儿上”
“得把群众的事放到心坎儿上”。桑峪村的卫留芬生活困难,薛万超帮她办理了低保;过年给她送去被子、面粉。
草沟村八旬老人杨发坤两口独居深山生活不便,他管;杨楼村董小波父母双亡缺人照顾,他也管……
2010年冬的一天深夜,镇敬老院一位老人突发疾病,薛万超听说了,立即把老人送到县医院。
5 “要是不踏踏实实干,群众可以撵我走”
19个建制村,212个自然村,206平方公里,4059户,薛万超每一户都去过。“现在,哪个村啥情况,哪个村多少人,我一闭上眼,脑子里就浮现出来。”薛万超说。
干群大会上,薛万超郑重承诺,他要对下峪做到“三不该(欠)”:踏踏实实干事,工作上不该;不乱花1分钱,经济上不该;群众托他办事,只要不违背原则就一定尽力,感情上不该。“要是不踏踏实实干,群众可以撵我走。”
薛万超扎根深山,踏实干事,使下峪镇经济实力一步一个台阶,去年财政收入1734万元,比8年前增长了12.3倍。
有了钱,得多为群众办事。”薛万超说,建设移民安置小区、治理下峪河道、硬化入户道路……今年,镇里安排了八件实事,致力改善民生。
他主抓引进的嘉意鞋业项目作为产业转移项目,今年第一个进驻洛宁县产业园区。
地处深山区,这8年,下峪创造了洛宁县多个纪录:首个农村公园,首个乡镇文化广场;唯一的写生基地,唯一的乡镇环卫公司……
“经营乡镇像经营家一样,得用心。”薛万超说。他总结了四句话:深刻而不浮躁,谦虚而不张扬,规范而不随意,亲和而不怪僻,激励自己和同事扎根山区,踏实干事。
记者 魏春兴 特约记者 高文治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