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广政(右)关注新产品研制。 |
|
核心提示
20年前,他毅然放弃公务员岗位,到一个濒临倒闭的中药厂当厂长;20年来,他带领全厂职工锐意进取,不仅使企业起死回生,而且走上蓬勃发展之路。他,就是“和谐洛阳建设十佳人物”之一、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何广政。
临危受命
近日,在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势药业”)新产品试验中心,我们见到了何广政,他正在指导技术人员进行新产品“葡萄糖耐受因子”的研发工作。
20世纪80年代末,受多种因素影响,市中药三厂(“顺势药业”的前身)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人心涣散,企业举步维艰。
1991年年初,在嵩县经贸委工作的何广政临危受命,到该厂当了厂长。当时,他33岁。
走出困境
在何广政带领下,1991年,市中药三厂田湖口服液分厂开始改建;1992年,市中药三厂总厂改造动工;1995年,市中药三厂硬件技术改造全部完成。生产条件的改善,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做强做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4月,陕西咸阳一家药品代理商找到何广政,委托他们生产两种产品,并表示可以提前支付30%的款项。
经过深思熟虑,何广政申请了10万元贷款,购回机器,开始组织生产。
当年7月底,市中药三厂如期交货,拿到了剩余的70%货款。
随后,市中药三厂在代理商中的名气越来越大,生意接踵而至,通过营销代理这种新型模式,当年就赚了200多万元。市中药三厂由此摆脱了困境,走上了发展之路。
迎难而上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制药企业的整体水平,国家药监局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在2004年6月底前通过GMP认证,否则一律关停。
经过论证,专家认为市中药三厂厂房设施落后、设备老化,在原有的条件下进行改造根本无法达到GMP标准。
市中药三厂面临生死大考!
“厂子生产坚决不能停!”何广政决定带领全体职工通过这次大考——他多方筹措资金5000余万元,决定按GMP标准对企业进行异地搬迁扩建!
2002年1月6日,市中药三厂异地搬迁扩建工程奠基。2003年6月,市中药三厂异地搬迁扩建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同年8月8日,新厂7条生产线一次性通过GMP认证,成为河南省同期“认证机型最多,标准最高,布局最合理”的中药现代化生产企业。
开发新产品
20年锐意进取。2004年,市中药三厂顺利改制为“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
在何广政看来,资金和技术是支撑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中药三厂能坚持到现在并有所发展,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非常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一直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企业要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目前,我们正与中科院合作,致力于新产品‘葡萄糖耐受因子’的引进。”何广政说。
“这种新产品正在办理保健品审批的相关手续,我们很快就会拿到批准文号。”何广政透露,由于“葡萄糖耐受因子”项目的成功合作,公司还有望与中科院签订第二个技术合作项目——“白介素-7”项目。
“我坚信,只要不断创新,定能使生物技术在嵩县结出累累硕果。”对于未来,何广政充满信心。
见习记者 姜春晖/文 记者 高山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