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亲近树,它就在你不远处
感悟象棋
梦游故乡
洛阳网广告
家谱里的 浓浓乡情
送好儿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5 月 6 日 星期    【打印】  
人生感悟
家谱里的 浓浓乡情
□ 李德伟
  在桃李争芳、油菜飘香的时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上坟祭祖。看着身边熟悉的田野与山坡,一股浓烈的乡情便随之在骨髓里滋生蔓延。

  祭祀后,父亲给了我一本厚重的家谱,在这本没有书号的典籍里,我才真正体验了醇如美酒的浓情乡水,也让我对脚下那片土地倍添无尽的眷恋。

  记得小时候,父亲保存了全村李姓仅有的一本家谱,那是本有些发黄的手工线装古书,上面是手写的毛笔小楷字,而且还都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繁体字。只知道自己属于家谱上李家第十四世子孙和“德”字辈分,其余的就不甚了了。据家族老人讲,那是四十年前族中有传承意识的学究们修订的。

  四十年后的今天,家族后人绵绵生息,如不是清明祭祖,天各一方很难相聚。翻看新的家谱,旧的记事已经被翻译成白话文,才知我的家乡竟然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按照新家谱里所说,我的家族位于伊河之川东侧的一个村庄,在汉代就是一座古镇,村人修渠建房,耕地打井,时不时总要出土些壶、盆陶片以及骨针、卜骨等商周文化遗物。还有让方圆几个村庄都羡慕的菊花飘香,山坡上的野菊花唯独数我们村的香。传说是当年刘秀被王莽追至此地,以野菊花为食,称帝后,将此间的野菊花封为“香菊花”,闻之清香怡人,食之味美爽口。从此后,每年春二月野菊花发芽吐绿时,掐野菊花的人漫山遍野,人们无不啧啧称奇。

  村北的半山坡上,有一眼甘甜纯净的清泉,叫“黑老包泉”。相传,宋朝丞相包拯下乡私访,行至山下,望见山上密林蔽日,山腰修竹林茂,便徒步上山,只见泉水挂流,随手捧之而饮,饮后连连称赞泉水甘甜无比。后来村人为纪念包拯这一清官,遂将该泉称之为“黑老包泉”,将此山头称之为“包灵山”,还在泉旁修建了庙宇以供人们取水歇脚。现在好多人不怕劳顿从很远的地方开着车专门来此打水,用此泉水烧的开水,水壶从不结垢。除此之外,还有人们口耳相传的很多传奇故事,也一一细录在这三百多页的家谱里。

  每次家谱的再续,不仅仅是简单的族人添丁进口的记录,也是一段时期内人文乃至历史的总结,从清朝道光时期开始,到今年新家谱的成书,已经有五次续谱,在先人们每次续谱的“谱序”里,都回望了那些国家兴亡的历史,感受到家谱如同社会历史的篇章一样,或碑记、或墓铭,或家训劝言,无不展现着族人关心国事、倡导勤德忠孝大义、推动社会文明进程的足迹和向上精神。

  家谱按照时期还编排了名人录,纵览始末,或是乐善好施,大义凛然表其义;或是风格高尚,名传乡里表其功;或是民间艺人,书学雅士表其名,具列其中。在记载前人业绩的同时,给后人以真善美的教化。

  新续的家谱是A4铜版纸制作的精装典籍,翻开厚厚的家谱,有近代族人祭祖时恢弘的场面,有青铜工艺制作的神秘作坊,还有那些逝去的老人们按序排列的慈祥遗像。再回首,枝叶茂盛的支系图,传承着世世代代的希望;蓦然间,深感吾辈风华当年,创业任重道远,在家谱里,在自己的人生篇章上有责任书写光辉的一页。

  这就是我的家谱,它让我在温暖中知根爱家。在这浩瀚的河洛大地上,族人们虽然蜗居一寓,但也凭智慧记载了千年的历史,用执著传承了一种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它也像一股涓涓的文化细流,汇入在滔滔伊河之中,与无数的伊川文化共同积淀为一种浑厚底蕴,酿造出醇美的人文情怀,使之源远流长,绵绵不息。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