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平
(一)历史孕育未来,精神生生不息。
阅尽洛阳厚重历史,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心驰神往。
洪荒时代,“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洛阳先民们燃起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4000多年前,我国最早的都邑夏都斟 依洛水而筑,此后的东周王城、东汉京师、隋唐东都、武周神都、北宋西京,使洛阳一次次屹立于世界都市之颠;从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第一部断代史《汉书》、第一部农学专著《齐民要术》,到地动仪、指南车、造纸术,洛阳在中国文化史上镌刻下一个个“第一”;白马驮经、励志向前,成就“释源”“祖庭”,400年矢志不移、千锤万凿,终成龙门瑰宝……
5000年文明史,4000年建城史,1500年建都史,磨砺出河洛儿女血脉相传的精神风骨,铸就了洛阳绵延不绝的城市精神:实干争先。
(二)实干,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品质;争先是一种气势,更是一种抱负。
新中国建立之初,洛阳城区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人口区区数万。短短60多年时间,洛阳从避开老城建新城,到越过洛河建新区,再到如今跨过伊河建设伊滨区,城区面积突破17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70万,助推这一发展跨越的,是实干争先精神!
从洛阳解放时以手工作坊为主的工业“家底”,到“一五”期间7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洛阳拔地而起,再到如今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现代工业体系,推动这一历史巨变的,是实干争先精神!
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到“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的“牡丹文化节”,支撑这一顶顶桂冠的,还是实干争先的精神!
(三)洛阳曾经凭借实干争先而辉煌无限,也因弱化实干争先而品尝苦涩。
洛阳曾一度跻身全国五大工业城市行列,经济总量长期稳坐全省头把交椅,而现在却被许多后起之秀远远甩在身后。这是为什么?
名不见经传的昆山、江阴等县级市,现在竟然与洛阳的经济总量相差无几。这是为什么?
仅在“十一五”短短的5年间,洛阳的经济总量与西安的差距竟由80亿元一下子拉大到近千亿元。这又是为什么?
面对尴尬,有人会说,人家在沿海,尽享政策扶持;有人会说,人家是省会,占尽区位优势;还有人会说……说不完的总是客观原因,道不尽的还是客观理由。
讲问题不讲成绩,讲主观不讲客观,讲自己不讲别人。
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思想,我们解放了没有?机遇,我们抓住了没有?机制,我们转换了没有?人才,我们留住了没有?归根结底,我们实干了没有,我们争先了没有?
我们还需自我诘问:为什么同样的发展难题,人家已经找到了破解之策,我们还在迟疑和观望?为什么同样的政策措施,人家干得热火朝天,我们还在议论服不服“洛阳水土”?为什么一些好的项目,我们花了力气引进来,却迟迟落不了地、开不了花、结不了果?
(四)千帆竞发,不进则退,小进即退。
看历史,曾盛极一时的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早已消失在历史尘埃之中;看今朝,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西方传统强国,正被一批新兴经济体赶超。
唯有实干争先,才能避免落伍。一国一城,莫不如此!
我们再也不能陶醉于历史的荣光中,故步自封;我们再也不能满足于“总量全省第二”的招牌,徘徊不前。
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幕已启,洛阳能否实现更大的担当、更大的作为?“十二五”规划已经开局,洛阳能否实现福民强市总体目标?
把握机遇,需要实干争先;实现目标,需要实干争先。
(五)实干争先,是洛阳持续发展的立市之本,是洛阳奋起赶超的内在驱动。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任何工作和事业,都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
实干促发展,实干成事业,实干得民心,实干兴洛阳。
实干与争先,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没有实干,争先就是纸上谈兵;不敢争先,实干必缺源源动力。
差距不回避,逢敌必亮剑。
(六)践行实干争先,须一切立足于实。
洛阳的问题在哪里?盘子不够大,质量不够好,机制不够活,收入不够高。只有直面现实,找准问题,奋起实干,才能实现赶超。
洛阳的优势在哪里?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工业基础良好,科技实力雄厚。只有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四两拨千斤,才能跨越发展、率先发展。
(七)践行实干争先,须解放思想、遵循规律。
遵循群众满意规律,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胆大兼心细,胆略加谋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百姓的“幸福指数”。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效益最大化,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益,实干不蛮干,巧干不憨干,事半功倍,力争一流。
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规律,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条条、不唯框框,怎么最切合实际就怎么干,怎么最有效果就怎么干,怎么最管用就怎么干。
(八)践行实干争先,须团结协作、持之以恒。
实现福民强市总体目标,任重而道远;“六加一攻坚战”,场场是硬仗。唯有咬定发展不放松,持续干,抱团干,同舟共济,众人划桨,方能到达胜利彼岸。
(九)实干乃责,争先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