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月映长河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本书从人性的视角出发,以人性解读历史,以历史印证人性,生动有趣又真实可信地解读了太平天国运动从萌芽到灭亡的精彩历史,从而揭秘太平天国运动的迷离真相,揭示太平天国前期成功到最终失败的原因,以为今人之鉴。 |
《欲望是把双刃剑》
落第童生洪秀全
要说太平天国,就不能不先说说洪秀全。
洪秀全并不是天生的造反派,他的出生和童年,与常人并没什么两样。
1814年1月1日,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这是日薄西山、余晖摇曳的大清帝国入主中原一百六十九年来极其平凡的一天。这一天,洪秀全出生在广东花县芙蓉嶂福源水山谷的一户农民家庭,取名仁坤,小名唤做火秀。
洪秀全的父亲叫洪镜扬,母亲一说是王氏,一说是李氏(王氏为洪镜扬原配,李氏为洪镜扬继室)。洪镜扬与当时中国普通小农没什么两样,主要靠修地球刨食度日,养家糊口。
可是,洪秀全从小就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这让洪镜扬依稀看到改变命运的一丝希望。洪镜扬觉得儿子是个可造之材,于是节衣缩食,在洪秀全七岁那年(1820年),把他送进了村上的私塾。洪镜扬持续投资,坐等红利,希望这个小儿子在科举之中能大显身手,光宗耀祖。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踯躅在广州的街头。第四次落榜的洪秀全,孤零零地淹没在繁华都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抑郁而惆怅。洪秀全同学十年寒窗,十五年考试,四次落榜,屡考屡败,屡败屡考。其执著,着实让人钦佩;其结果之惨烈,着实让人同情。
事实证明,洪镜扬看走了眼。洪秀全并不是一支潜力股,始终未能变成蓝筹股,考了十五年,转眼年过三十,儿子能打酱油了,可他还是个高龄童生,连秀才都没捞到手。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洪秀全苦读二十多年,参考十五年,却还在科举的最底层苦苦挣扎。对他来说,从童生到秀才,似乎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无情地阻断了他的梦想,打破了他的希望。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啊?洪秀全心中充满了失望、羞耻、愤怒!
洪家多年交的学费,算是打了水漂。这种没有效益的投资,让洪秀全觉得愧对父母,无颜见家乡父老。每次赶赴考场,走出村口之时,父母那期待的眼神,乡亲们无限羡慕兼祝福的目光,像一把刀子,深深地在他心里划上了道道痕迹。
每落榜一次,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要遭受比前一次更加残酷无情的打击。还真应了“事不过三”那句老话,洪秀全四次落榜经历中,第三次对他的打击最惨。
这一次,洪秀全看完榜后,没能扛住,昏迷不醒,高烧不退,被好心人送回花县老家。
咸鱼要吃不?
并不是说吃了咸鱼就一定会得鼻咽癌,而是说如果儿童时代吃咸鱼,得鼻咽癌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鼻咽癌是一种发生率很低的癌症,在欧美国家的发生率在十万分之一左右,但是它却分外偏爱中国华南地区的人们。数据显示,华南地区男性中,它的发生率在十万分之十到二十,女性中也有十万分之五到十。在广东的某些地区甚至高达十万分之五十。
1970年,有学者提出这一现象可能是三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基因不同、过早感染EBV病毒和食用咸鱼。EBV是一种比较广泛的病毒,并非华南独有,也就没有引起太多注意。至于基因,有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华南地区的人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等地之后,还保持着鼻咽癌的高发生率,但是他们的后代发生率就开始下降了。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这些移民者的后代逐渐放弃了祖辈的生活方式所致。所以,基因因素也就不那么引人关注了。
研究的目光集中在了咸鱼身上。做得比较完善的是1986年发表的针对香港青年的调查。那项研究找到了250名鼻咽癌患者作为“病例”,让他们各自提供一名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亲戚或者朋友,这样得到了250名没有鼻咽癌的“对照”,通过问答的方式,让他们提供工作和生活方面的信息,并且通过他们的母亲了解他们儿童时代的饮食构成。最后,这项研究获得了127组“病例-对照”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发现导致鼻咽癌的最显著因素是儿童时代食用咸鱼。
为什么咸鱼,尤其是中式咸鱼,具有致癌能力呢?据推测,咸鱼是鱼经过高浓度的盐腌制的产物,中式咸鱼有脱水的步骤,在这个过程中会生成一些亚硝基化合物。这些亚硝基化合物,比如亚硝基二甲胺,在体外实验中显示了致癌性。
但是,鼻咽癌这样的病发生率很低,即使是广东那些“高发地区”,发病总量也是很低的。十万人中的一个还是几十个,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感觉来说,可能没有什么差别。
对于多数吃咸鱼的人来说,并不会就此患上鼻咽癌。科学研究的结果只是告诉我们:经常性地吃咸鱼,尤其是在儿童时代经常性地吃,会把一种“很小的可能性”放大十几倍。具体到个人,是避免这个增加十几倍以后依然不大的可能性,还是享用咸鱼的美味,才是人们应该把握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