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财神 | |
核心提示
日前,《武林外传》编剧宁财神在微博上爆料,称“当我夸一个国产电影好,你可以不用信,因为十有八九是人情;当我夸一部电影牛,你可以信一半,因为它可能仅仅是不难看;当我劝你掏钱买票进场时,你可以试着相信,因为‘不直接骗票房’是我最后的底线……”
在该微博的数千条评论中,国内影评人成为众矢之的。影评人究竟是些什么人?宁财神所说的“人情”,真能换来影评人的卖力吆喝吗?
收入状况
挣钱不多 每个月两三千元
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影评人,并没有明确界限。业界认为,“影评人”的标准为:不依附于任何利益团体、能独立表达观点、具备一定的专业性、经常写影评并公开发表、能从中获得收入的人——并不一定以此为生。按照这种划分标准,中国影评人数量不过百人。
单从写影评的角度讲,这个群体的收入非常有限。以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毕成功为例,他从2002年开始写影评,很快被新浪网发现并“收编”为专栏作者。从2005年开始,他每周为新浪撰写北美票房综述。
“我每周一的1点拿到票房数据,然后一夜不睡,赶在9点左右发稿。”这样的生活毕成功坚持了5年。“写北美票房综述对我来说就是纯粹的乐趣,新浪给我的稿费是每千字150元,还不够我将来补肝用呢。”毕成功开玩笑说。
毕成功已经是圈内成名较早、很有资历的影评人,他的稿酬标准才每千字150元,其他影评人的稿酬待遇也就不言而喻。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制片人说,目前各影片在上映前,一般都会邀请业界比较知名的影评人来看片,有时候会给大伙儿红包,但一般都在500元~1000元。
如此算来,一个影评人每周写一次影评(以150元/千字的高标准计算),再加上片方给的红包,一个月单靠写影评获得的收入也就两三千元。
尴尬处境
人在江湖 难避人情
别说影评人拿了片方的红包,就算没拿,为了在这个圈里混,写影评时也需要照顾“人情”,因此常被人牵着鼻子走。
资深影评人麻绳透露,目前电影公司采取的手段,一般都是和影评人有方向性地约稿,然后再到网络上进行推广。有时候碍于朋友情面,影评人也会写点“命题作文”。
毕成功坦言,事实上一开始大家都是有什么说什么,但慢慢就知道了,有二的时候只说一:“年初我因为说不喜欢《让子弹飞》,不知惹了多少骂,纯属给自己找麻烦。所以喜欢的一定会说出来,但讨厌的可能就不说了。”
一位片方人士透露:“现在最流行的做法,就是把大伙儿(指影评人)召集到一块儿,看个片,吃顿饭,聊一聊,大家回家爱写什么写什么,只要不是故意抹黑就行。”
无论红包有多少,饭局有多大,终究是“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至少电影片方摸透了影评人的这种心理。
他山之石
专业性高 成奥斯卡风向标
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成员杰拉尔德·皮尔里从事影评工作已有20余年,他介绍,美国影评人的专业度非常高,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每年所颁奖项甚至被看作是奥斯卡金像奖的风向标之一。
皮尔里称,在美国,影评文化被赋予了一种精神——专业、公平、公正。他坦言,影评人在美国也有被电影公司收买的时候,但是这样做在圈内会被看不起,从而丧失一个影评人基本的职业道德,沦为电影公司的宣传工具。
“我们的职责就是公平、公正地去看待一部影片,发掘优秀的影片,绝不是利用公众对我们的信任乱加评论。”他说。
(据《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