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图 寇博 |
|
开栏语
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已经落下帷幕,今年是升格为国家级节会之后的首届牡丹文化节。今年的牡丹文化节设北京、上海分会场,两个分会场情况如何?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招商引资工作进展如何?牡丹文化节期间有多少游客畅游了洛阳城?文化部获奖剧目展演等一系列活动,提升了牡丹文化节文化品位,这些活动影响如何?……今日起,本报开设《盘点牡丹文化节》栏目,敬请关注。
核心提示
本届牡丹文化节,是花会历史上客商最多、签约项目和合同金额最多、招商规模最大、招商成效最显著的一届。我市充分借助牡丹花会首次升格为国家级节会的新平台,通过高水平“筑巢”成功引来更多”金凤凰“。
巧借机遇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1983年我市举办首届牡丹花会时,正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初期,招商引资还是新生事物。所以直到1985年举办第三届花会时,我市才举行了首届中外经济技术洽谈会。
从最初市政府主办,到后来省政府主办,随着花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慕名而来的游客多了,考察投资的客商也自然多了。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市与文化部积极对接,开始酝酿把牡丹花会升格为国家级的牡丹文化节。新的舞台,给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市政协副主席、市投资促进局局长魏险峰昨日介绍,早在去年10月,市商务部门就着手制定了2011年牡丹文化节邀商工作方案,提出要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地区、重要客商、重要线索,瞄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闽东南、川渝、港澳台等地,邀请境内外500强企业、行业100强企业,努力做到邀到商、邀好商、邀大商。
去年12月至今年3月期间,我市组成三个小分队集中赴重点地区开展邀商活动;同时,对县(市)区邀商任务进行分解,共提出邀商800人、其中境内外500强和行业100强企业不低于25家的任务。
求实求效
4月11日,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我市集中签约110个项目,内资项目104个,投资总额713亿元;外资项目6个,投资总额2.67亿美元。
魏险峰介绍,借助新平台,今年牡丹文化节参会客商数量明显多于往年。据不完全统计,来洛客商将近1700人,比计划的1000人多出近七成;参加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客商615人,比计划中的400人多出五成多。
客商数量增多的同时,是客商层次的提高。今年,境外客商来自24个国家或地区,去年则只来自13个国家或地区;世界500强企业9家,比去年增加两家;中国500强企业16家、行业100强企业28家,而去年这两个数字均为6家。
在来洛的客商中,绝大多数都是带着投资意向而来,可谓有的放矢。比如,珠海企业家代表团关注农业观光项目,日本NTN株式会社关注先进制造业,美国CRS公司、北京恒基伟业公司、赛锡科技公司关注硅及光伏产业,广州台商协会代表团、温州企业家代表团关注商贸业,沃尔玛中国区负责人则有意在洛扩大卖场数量……
在今年的招商活动中,有几个细节值得关注。
一是签约的大项目多。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的项目43个,投资额超10亿元的项目20个,投资额超30亿元的项目6个。
二是投资领域多元化。除传统装备制造业外,投资还涉及新能源、动漫、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
三是2011福布斯中国中原经济区投资与发展论坛成功举办。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国内知名企业代表及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原经济区崛起、洛阳未来五年的发展机遇等内容,展开演讲和深度对话。同时,福布斯举办了寻找高增长企业之星巡回活动。
制度创新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围绕进一步提升牡丹文化节招商引资工作水平,市商务部门从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
如招商引资的“五库”建设。此前,商务部门已建立了商情库、客商情况库;现在,又增加了“三库”:劳动用工和人力资源库、土地储备和标准化厂房库、政策法规和市情资料库,为客商清晰直观全面地提供决策参考。
项目谋划做到“五有”,即通过研究国家政策,按照外部有市场、本地资源产业有优势、投资要求有分析、推介有线索、承载有平台的要求,包装谋划项目。
外出邀商有“七带”,即要带明确的目标、带拜访企业的背景资料、带拟在洛阳投资项目的优势分析、带在洛投资可享受到的政策、带可提供土地或标准化厂房平台、带项目可行性分析、带劳动用工和人力资源情况介绍。
对客商要做到“三遇”,即对来洛的重要客商在接待上要有“礼遇”,提供全程周到服务,安排与市领导会见活动,让对方感受到尊重;在项目对接上找“机遇”,双方相互寻找可能合作的项目,实现互利共赢;在合作发展上给“待遇”,对拟签约项目,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支持。 本报记者 李松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