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4版:福民强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把握“做大做特”精髓
搞好中心城市“顶层设计”
以质为本促提升
质比天大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5 月 23 日 星期    【打印】  
把握“做大做特”精髓
搞好中心城市“顶层设计”
——关于破解规划瓶颈的调研报告
  在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毛万春指出,中心城市“不大不特”问题是影响洛阳发展的“三大难题”之一,要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必须突破规划等“六大瓶颈”,做大、做特、做优、做精中心城市。按照这一总体要求,近期我们就破解规划瓶颈问题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机遇与挑战并存,唯有争取更大担当,方能赢得主动

  当前,我市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加速阶段,机遇纷呈、挑战加剧,唯有抢抓机遇,努力争取更大担当,方能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

  (一)机遇已经来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大力促进中部崛起”部分提出“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使得中原经济区构想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要求洛阳在2020年城区人口达到350万以上,并成为传承华夏文明,扩大国际、国内影响,特色鲜明的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客观上就要求洛阳必须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抓住机遇,把“做大做特”中心城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争取更大担当。中原经济区是一个冲破了省级行政区域界限的经济组织体,不论面积、人口还是经济总量都要远远超过武汉城市圈等组织体。而它的龙头城市郑州市与武汉市相比,不论是市区面积、市区人口还是经济总量都差距甚大;在区域里的首位度严重不足,未能与洛阳等区域里的其他城市拉开差距。这就决定了在这个组织体内必然要存在一个副中心——洛阳。洛阳不光要成为中原城市群和河南省的副中心城市,还要成为中原经济区这个更加广阔舞台上的副中心城市。

  (三)不进则退。省内,我们前有郑州,后面紧跟着南阳、许昌等城市。放眼周边省份,徐州、襄樊等与我市实力接近的城市就更多了。不发展或者慢发展,就会与前面的距离越拉越远,就会与后面的距离越来越近,甚至被超越。

  二、“跳出去”,搞好“顶层设计”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先导,我市要“做大做特”中心城区,首先应当解放思想,采取“跳出去”的方法,敢为天下先,搞好城市的“顶层设计”。

  (一)何谓“跳出去”和“顶层设计”。所谓“跳出去”就是从单纯的城建规划圈子里跳出去,站到高一级的平台上去审视城建规划及其相关因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反复提到加强“改革顶层设计”这一全新的概念。“顶层设计”是指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需要系统的、全局的视角,对项目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考虑。

  (二)为何要“跳出去”、“顶层设计”。一是“做大做特”的需要。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上,毛书记在讲到做强洛阳自身时提出了“一中心五组团四支撑”的总体布局。在这样的恢宏背景下,如果还囿于单纯的一般城建规划思维,就无法实现城建、农业、林业、交通等多篇文章打捆一起做。二是全面系统规划的需要。目前,我市已经编制或正在编制的规划有《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洛阳市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规划》、《文化视线通廊专项规划》等,但这些《规划》都做不到城建、文物、环保、生态、水利等统揽统筹。三是解决突出问题的需要。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上,毛书记在谈到规划瓶颈问题时指出,突出问题有规划审批环节繁多、程序复杂、效率低下;规划不服水土,没有特色、不好操作;区里被动承接,没有积极性;项目、业主长期等规划,而不是用规划服务项目、吸引项目四个方面。这四项顽疾除去人为的主观上的一些原因外,客观上没有一个“顶层设计”式的规划方案来简化程序、平衡各种因素也是重要的原因。

  (三)如何“跳出去”、“顶层设计”。应当做到“高到顶,横到边,竖到底”。一是“高到顶”。就是设计主体位势要高,最好由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牵头,站在全市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和谋划中心城市建设发展,调动一切资源要素参加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以“做大做特”中心城市为目的,把城建、交通、工业、农业、文物、水利等项工作打捆一起做。按照“三个集中、六个一体”——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和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创业就业体系一体化等思路,搞好中心市区与周边紧邻的吉利区、新安县、孟津县、宜阳县、伊川县融合发展、抱团发展、向心发展。二是“横到边”。就是一个规划管到底,全面合理地兼顾到环保、文物等各个方面,彻底避免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各说各的事,各说各的理。三是“竖到底”。就是加强与有关县(市)区的沟通对接,对规划范围内的每一块地块、每一条街区,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宜居则居,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服务好项目,服务好发展。

  三、“跳龙门”、“过黄河”,拉大城市框架

  随着发展步伐的加快,现在洛阳又到了不破不立的关口上。《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要求,洛阳在2020年城区人口达到350万以上,而我市目前仅有170万多人。按照宜居惯例,350万人口的城市,城区面积要350平方公里左右,而我市目前城区面积仅为17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亦不过265平方公里。要完成好省委、省政府赋予洛阳的重任,实现“做大做特”中心城市的目标,必须再次突破性地拉大城市框架。一是突破行政区划等束缚。以“一中心五组团四支撑”的布局为指导,打破行政区划、建设用地和文物保护方面落后观念束缚,用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甚至中心城市的定位来规划洛阳。把洛河两岸、伊河两岸甚至黄河两岸的发展纳入规划视野,让黄河成为“城中河”,龙门山成为“城中山”,进行大规划,引领大发展。二是“包容发展”、“融合发展”、“向心发展”。通过一个系统性的城市发展总规划和若干个产业、城建、交通、生态环境、文物保护、园林绿化等专项规划,统筹中心城区发展,统筹各种要素和谐发展,实现一方面使中心城市向“五组团”快速拓展,另一方面“五组团”也向城市方向主动靠近对接。

  四、再现“五都荟洛”胜景,激活邙山陵墓群

  要做“特”洛阳城,必须突出古都文化这个灵魂,而做好这一点的关键是找准与之地位相称的实物载体。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保护好、利用好龙门、关林、白马寺、古代艺术博物馆等老景点以外,还应该规划策划好两件事情。

  (一)把准历史脉络,再现“五都荟洛”胜景。在洛河沿岸东西不足5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荟洛”。如此密集的都城遗址,联系如此密切、时间跨度又如此之大,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罕见。国家从“十一五”开始的大遗址保护工程,为我市五大遗址的保护利用带来了新机遇。洛阳必须抓住机遇,把五大都城遗址连片开发,实物展现古都的历史文脉,使千年帝都魂能附体、貌合神合。这就不仅要兴建大面积的遗址保护公园、遗址博物馆和保护展示一部分古都代表建筑,更要结合森林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等,用这些公共元素把孤立的遗址片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历史脉络清晰、地上景观集中连片、现代声光电展示技术手段完善的宏大的“历史走廊”,让“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的诗句真真切切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二)激活邙山陵墓群。邙山陵墓群,是洛阳千年帝都历史的又一力证。该区域的历史文化遗存极为丰富,不仅帝王陵墓的密集程度和绝对数量均居全国之冠,不乏具有视觉冲击效果的巨大墓冢,而且还有众多古遗址、建筑、碑刻实物和传说典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基础设施不足、保护开发手段缺乏等原因,邙山陵墓群区域的保护开发相对薄弱。建议对该区域统一规划,以现有的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汉光武帝陵为基础,建立一个全国最大的古墓葬文化专题保护、展示基地,基地范围内以大面积的城市森林公园和花卉苗木、经济林相间的生态农业产业带相间、互联、延展,实现与小浪底—西霞院文化旅游园区的对接发展。

  五、水穿针、花填白,充分发掘老城民俗风情、开发展示涧西工业遗产

  要规划出洛阳特色,必须深入发掘水、花(牡丹)、老城民俗风情、涧西工业遗产几个方面的文化特质。

  (一)水穿针。洛阳河流众多,伊、洛、瀍、涧、黄5条河流穿城而过。在新一轮“水系为韵”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重点研究一下水系和文化的结合这一课题,用洛阳丰厚的文化积淀为水系建设增添无穷韵味。如抓住引黄入洛工程机遇,在黄河洛阳段,结合小浪底—西霞院文化旅游园区,打造河洛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园区。在洛河市区段结合大运河申遗工程,将含嘉仓遗址、回洛仓遗址、隋唐城遗址、天津桥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南关码头等等景点用洛河贯穿,开辟城市大运河遗址文化景观带。

  (二)花填白。用牡丹填白,做好“三篇文章”。在“做大做特”城市,通过城建、交通、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拉近“一中心”和“五组团”的过程中,中心城市和县城间将出现大面积的暂时无法城市化的 “中间地带”。对待这类区域,可以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打捆一起做”来呼应城市建设。在中心城市与县城接壤区域、五大都城遗址保护区域、邙山陵墓群区域、龙门山等区域,可以用牡丹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带来“填白”,大面积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产业。

  (三)充分发掘老城民俗文化风情。搞准老城历史文化定位,多层次展示老洛阳文化。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控制范围包括东大街、西大街、兴华街、南大街、北大街、小区街、银基街,是我市唯一具有较丰富地上历史遗存的古城区。该区域不仅古建筑多,而且民风、民俗、地方节日等都是很好的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洛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保护好这片区域里的古建筑,发掘延续好这片区域里特有的民俗风情,就是保护散落民间的那份老洛阳味儿,就是彰显洛阳不可或缺的皇家威仪之外的又一重要特点。

  (四)开发展示涧西工业遗产。学习借鉴上海老旧街区保护开发经验,保护开发好涧西老工业街区。涧西区“一五”时期统一规划、建设的拖拉机厂、矿山厂、轴承厂以及稍后规划的铜加工厂等4个工厂厂门及厂部办公大楼和厂前广场,一线相连,沿建设路连绵5.6公里,风格独特,是一个完整的新中国建立初期苏式工业建筑风景带。今年4月,洛阳涧西工业遗产街入围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名录,国家文物局将从其中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历史文化街道为案例,在总结其保护经验的同时,提供专家咨询,完善保护措施,推出若干典型,今年下半年适时举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成果展示活动。我市应当牢牢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市委办)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