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社 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下月起,5元可乘双层观光巴士
本周天气晴好 气温继续回升
十三抗日烈士血洒佛光峪
当心“吃”出皮肤病
每人每公里 升至0.05元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5 月 30 日 星期    【打印】  
他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他们的功勋永垂不朽
十三抗日烈士血洒佛光峪
  抗日十三无名烈士纪念碑
  ▲“杨窑会议”会址
  核心提示

  偃师市府店镇佛光村北的山坡上,矗立着一座抗日十三无名烈士纪念碑。纪念碑身后13个一字排开的坟茔下埋着革命烈士的遗骸,更尘封着一段不容忘却的记忆。

  皮定均、徐子荣开辟佛光抗日根据地

  26日,我们来到位于偃师市府店镇杨窑村的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队部遗址。这个依山而建的简陋窑洞曾是皮定均落脚的地方,如今已成为偃师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窑洞内的陈设是按照当年的情形设置的,桌上的茶缸、电话、马灯都是皮司令使用过的。”杨窑村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宝说。

  1944年4月,日军大举进攻河南,国民党军队纷纷溃逃,豫西沦陷。同年9月,以皮定均为司令员、徐子荣为政委的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遵照党中央指示,从济源、孟津一带渡黄河,进入嵩山地区。

  9月29日,皮定均率支队机关和警卫连来到佛光山区的杨窑村。为打开当地的抗日局面,皮定均、徐子荣深入周边地区宣传我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同年11月,在杨窑村村民李金婷家的窑洞里,皮定均组织召开了著名的“杨窑会议”,决定在佛光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

  “这里东连巩县(今巩义市),西接洛阳,南与登封、伊川为邻,素有‘一盘碾,转三县’之说。”据中共偃师市委党史研究室办公室主任段晓杰介绍,杨窑村所在的佛光山区地处偃师南部,周围群山环绕,地势险要,是开展游击战争的理想之地。此外,当地群众抗日热情高,国民党军队溃逃后,不少群众自发成立护村武装,与日寇抗争。

  杨窑会议后,支队机关由杨窑移驻来定,后又迁往佛光寺。至此,连接偃师、登封、巩县、伊川等地的佛光山区成为豫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

  日伪疯狂扫荡根据地,敌酋梅协毙命    

  佛光抗日根据地的开辟,犹如一把钢刀直插日伪心脏。1944年12月初,日伪军4000余人在联队长梅协的指挥下,对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1944年12月10日凌晨,梅协亲率千余名日军士兵,兵分三路向根据地的北大门口孜镇进犯。当时支队主力正在登封、密县一带活动,根据地相对比较空虚。危急时刻,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在皮徐支队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下,与日军英勇作战,豫西抗战史上著名的“口孜大战”打响。

  李金宝小时候听村里的老人讲,日寇数次攻寨均被击退,守寨军民趁敌人松懈之时,冲出寨门与敌人展开肉搏。

  退回日军据点的梅协恼羞成怒,他从汉奸口中得知有一条小路可绕道南山进入佛光峪,第二天清晨就带领一小队鬼子前去侦察。当梅协一行走到碾道湾时,恰遇民兵。双方在山谷里展开激战,梅协等人在仓皇逃跑途中被击毙。

  得知敌酋梅协毙命的消息后,根据地军民欢欣鼓舞。“八路军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吓得鬼子心胆惊,钻到窝里不敢动……”这首由当地群众谱写的抗日歌曲,至今仍广为传唱。

  十三名抗日烈士血洒佛光峪    

  日寇得知梅协被击毙,纠集重兵进攻佛光峪。根据地军民奋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佛光峪沦陷。占领佛光峪后,日寇将据点扎在佛光寺,由一个中队驻守。

  为了彻底消灭据点内的鬼子,1944年12月30日夜,皮徐支队决定发起佛光峪战斗。根据战斗部署,3团由巩县西进,在九龙角打伏击,担任主攻的35团从登封白栗坪北上,夜袭佛光寺。

  战斗打响后,面对八路军的猛烈攻势,据点内的50多名鬼子很快就招架不住了。正当八路军乘胜追击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外出扫荡的一队日伪军听到据点激烈的枪声,立马从一条八路军未设伏的路线撤回,致使35团8连和2连腹背受敌。35团团长王诚汉立即命令6连2班的13名战士抢占附近高地箩头堌堆山头。    

  “日伪军向山上猛攻,八路军战士用石头、手榴弹狠狠地还击,连续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佛光村现年88岁的裴麦闹回忆,13名战士牺牲时有的双手还紧紧卡着敌人的脖子,有的手中还握着刺刀,刀尖刺入敌人的胸膛。

  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将这13名烈士安葬在他们牺牲的山坡上。由于这13名战士没有留下任何能够证明身份的物品,时至今日人们也叫不出他们的名字。

  1996年10月,当地政府在烈士的坟茔前立起纪念碑,供人瞻仰凭吊。

  记者 王子君 通讯员 高翔/文

  记者 杜武/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