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起义模式考
在讲太平天国团营之前,有必要先来了解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几种模式。
模式一:突发型。
一般是事先没有预兆,属临时性的突发事件。比如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还有一种是彻头彻尾自发型的。
这种聚众闹事性质的起义,结局有两种。
第一种是立马被毙,原因是无人响应,势单力薄,只能昙花一现。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太平年代。大家日子还算过得下去,犯不着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造反。
第二种是陈胜吴广式的结局,滚雪球,越滚越大。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乱世。大家过不下去了,横竖是个死,还不如赌一把;成功了,那就赚大了,指不定能混个王侯将相,做一回开国元勋。
模式二:预谋型。
这种起义,有组织,有准备,一般都有理论基础。其理论基础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非宗教理论,如宋江领导的梁山,以儒家忠义和江湖义气为指导思想。另一种是宗教思想,如张角利用太平道组织起义军。太平天国也利用了宗教,只不过与其他农民起义相比,还是有区别。
张角用的是国产货,拜上帝教用的是进口货。这种有理论和指导思想的组织,往往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描绘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宗教的力量是巨大的。
写到这里,不禁要问,太平天国起义,属于哪一种模式?
显然不属于第一种,于是很多人便将太平天国归于第二类,认为是一次有准备有预谋的起义。这种组织和预谋,利用拜上帝教这个工具,来发动和组织武装力量。
其实太平天国起义介于突发和预谋之间的中间形态。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关键在两点。
第一,洪秀全什么时候开始立志反清?
第二,拜上帝会是怎样走上反清道路的?
先看第一个问题。洪秀全立志反清的时间,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认为是第四次落榜的时候,第二种认为是在看到《劝世良言》之后,第三种认为是在洪秀全到了紫荆山根据地之后。
哪种观点才是真实的历史和历史的真实?这个问题,也许只有洪秀全最清楚。
要想破解洪秀全的心路历程,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他留下来的文字中下工夫。
从洪秀全的三篇文章中不难看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并无反清意向,只有救治世道人心的宗教关怀,反清意向的流露开始于《原道觉世训》。只要查明《原道觉世训》的创作时间,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经多方考证,结果却让人啼笑皆非。原来《原道觉世训》的创作时间是瑞典传教士韩山文整理《太平天国起义记》时主观加入的。而这个小小的失误,可能导致结论的巨大差异。
食盐加碘,何去何从?
2010年7月26日,卫生部就新编制的《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新标准拟将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食盐碘含量20~60毫克/千克修改为20~30毫克/千克,碘含量上限减少了一半。这条新闻一出,被解读为“我们吃碘过量了”,从而这个话题成了时下的热门话题。
我们最常听到的碘摄入量是指一个人平均每天吃进去的碘的总量。在饮用水和食物中,通常也会含有一些碘,不过在多数地区,饮用水和食物中碘的总量比较小,远远不能满足人体需求。所以,世界大多数地区都是需要补碘的,只有在少数沿海地区例外。
碘过量可能导致患病风险,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在碘缺乏地区提高碘摄入量的一段时期内,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发生率升高。但这种风险有多大呢?丹麦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6年中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生率从0.1%左右上升到了0.14%左右。而中国医科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比这要显著。他们根据体内的某种激素水平的变化来判定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就是说,并非真的出现症状,而是无症状的早期激素水平变化,碘摄入量不足的地区发生率是0.2%,过量和超量的地区分别是2.6%和2.9%。
那么,我们需要多少碘?食盐中的碘是否过量了?按照2007年WHO、国际控制碘缺乏症理事会(ICCIDD)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联合报告,成人的推荐每日摄入量是150微克,怀孕和哺乳期的妇女是250微克,未成年人按年龄有所减少。美国的推荐数字与这个差不多,但最大安全上限差别比较大:对于成人,美国的标准是1100微克,而欧盟则是600微克。WHO等机构的建议则是按照尿碘中间值提出的,100微克~200微克是充足,200微克~300微克是过量,300微克以上是超量。过量可能导致敏感人群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而超量则使普通人群也可能增加风险。如果从尿碘中间值和每日摄入量之间的关系来看,WHO和欧盟的安全标准要接近一些。
那么,中国的碘摄入量是什么水平呢?各地的差别比较大,在中国医科大学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那项著名研究里,所选择的3个县的尿碘中间值分别是84微克、243微克和651微克。目前,碘缺乏比碘过量出现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后果也要严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