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4版:践行洛阳精神 助推福民强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十问洛阳:中华文明原点的复兴之路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1 年 6 月 1 日 星期    【打印】  
十问洛阳:中华文明原点的复兴之路
(上接03版)

  八问  中国北方水城如何走国际生态城之路?

  洛河两岸美景如画。 记者 高均海 摄
 

  作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城市,作为中国北方水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作为具有庞大自然人文资源的城市,作为有志于发展高端产业吸引高端人才的城市,建设国际生态城,既是洛阳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洛阳的应尽之责——为河南率先探索一条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之路。  

  徜徉于洛阳绵延20多公里、宽度达150米以上的沿洛河景观带的美景之中,可以深切感受到这座北方水城的魅力所在。作为中国最长的城市中央河流,洛河成为洛阳标志性的景观带。

  有什么样的城市,就能吸引什么样的人才、资本和信息资源,才能发展什么样的产业。

  当洛阳跨进2000亿GDP俱乐部之时,提升城市化水平已经成为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如果说,工业化初期,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那么到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的发展将很大程度依赖于城市化的进程。

  正如笔者前文所说,洛阳如果要发展创新型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谈,而没有能够适合人才工作、生活、发展的城市环境,就更吸引不了人才。

  扫视当下中国城市的竞争格局,无不把城市的发展摆在统领其他领域发展的首要位置。

  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而国际生态城市的建设,也随着低碳发展的升温,成为许多城市追捧的发展目标。仅在国内,就已经有天津、唐山、西安、承德等数十个城市提出打造国际生态城市。

  什么是国际生态城市?笔者以为,所谓生态城市,不仅仅包括良好的自然环境,其核心要义更在于在城市中打造集绿色生活、绿色产业、绿色环境、绿色交通、生态文明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而所谓国际生态城市,就是站在较高的发展起点,用国际标准来规划生态城市建设,只有如此,才能吸引国内外的资本、人才、先进技术和信息资源聚集于这一平台之上。

  一句话概括,就是只有代表未来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的城市,才是最先进的生产要素青睐的城市。

  而说到洛阳,境内河川密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北方水城,自古就有“五水绕洛邑”的说法,黄河、洛河、伊河、涧河、瀍河共同构成了贯穿洛阳全城的庞大水系,而北汝河和白河、老灌河又分别将洛阳与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贯通,共同铸就了洛阳在中国北方成为水资源最丰富城市之一的天然优势。

  水,是城市发展最灵动的元素,是城市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支撑,是城市建筑和人居最亮丽的风景,无论是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还是上海的黄浦江、广州的珠江,都发展起了城市最核心的部分,形成了城市中央商务区和核心生态长廊。就连水资源并不丰富的唐山市,都通过充水填湖、开挖河道的方法,不仅塑造出了超过2个西湖面积的世界最大城市中央湖区——南湖,还形成了贯穿全程的环城水系。而就在南湖和环城水系的周围,唐山迅速构建起企业总部、文化创意、休闲娱乐、高端居住等产业布局,依水而生的产业带、居住带和城市带就此成型。

  众所周知,中国北方是严重缺水的地区,而洛阳凭借其诸多河流蕴藏的丰富水资源,成为当之无愧的北方水城,这是在整个北方独一无二的城市竞争力所在,也是洛阳建设国际生态城市的重要支点。

  洛阳有水,但没有水文化、水品牌;洛阳有大山、大川等极好的自然条件,但没有打造国际生态城市这样的“野心”和气度。

  事实上,正如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所言,河南要走的是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改革开放30多年,沿海走过了一条用资源和环境换取发展的高成本发展之路,如今后发的河南要在不牺牲环境和生态的情况下,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路该如何走?谁来探路?

  笔者以为,作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洛阳,作为中国北方水资源最丰富城市之一的洛阳,作为城市化、工业化已步入中后期阶段的洛阳,有责任也有条件担负这一重任。通过建设国际生态城市,至少可以达到“一箭五雕”的效果:

  第一雕:河南需要一座国际生态城,中原经济区需要一座国际生态城市,因为只有崛起这样一座城市,才能为河南乃至中原地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绿色崛起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洛阳率先探路,对全省乃至全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探路和引领意义。

  第二雕:洛阳自身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名山大川资源、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但这些资源一直缺乏一个大的平台进行整合。而国际生态城市的建设,可以将洛阳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旅游优势和城市优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强大的资源吸附能力。

  第三雕:国际生态城市所代表的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绿色、生态、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对于对发展环境有极高要求的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由于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高端产业所需的高端人才同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第四雕:洛阳作为中华文明的原点,延续的是一种农业文明的精髓,只有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才能在全国乃至全球舞台上焕发新的光彩。国际生态城市,代表的就是全人类追求的绿色和低碳发展的梦想,如果与古老的东方千年帝都相融合,必将产生巨大的城市品牌影响力。

  第五雕:国际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低碳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强力引擎。目前,洛阳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风电、光伏等方面均拥有较强实力,一些甚至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国际生态城市的建设,恰恰可以将城市与产业的发展融为一体,形成共振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箭五雕”,洛阳何乐而不为?

  九问  根文化如何变成生产力?

  根在河洛碑。(资料图片)

  作为全球1亿客家人的祖籍地和精神地标,洛阳如何利用寻根情结打好招商牌?如何将文化之力、亲缘之力、品牌之力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品牌、平台、营销、服务、基地,缺一不可。

  

  2005年,时任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在北京大学向全世界演讲道:“在台湾,我们有原住民,有客家人,而我们大多是‘河洛郎’。”

  河洛,就是洛阳。洛阳是中华姓氏的总发源地,中国前100个大姓中有70%发源于洛阳,洛阳也是全球1亿客家人的祖籍地。作为华夏子孙寻根溯源的精神地标,洛阳已成为联系海内外游子的圣地。

  尽管近年有很多客家人和珠三角、福建等地的人士来洛阳寻根问祖,但散落的情缘并没有化为洛阳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殊不知,亲缘和血缘从来都是拉动经济的重要纽带。回想30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最先来中国沿海5个特区投资的是哪些人?是的,绝大部分都是早年离开这些地区去外地打拼的华侨华人,他们为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和自己的家乡带来了资金、工厂、技术和销售渠道,他们不仅用自己的实力和智慧为改革开放的中国掘到了“第一桶金”,也为自己的家族带来了荣耀。

  如今,中国的沿海早已发展成经济发达的地区,而身为中华文明根之所系的中原地区才刚刚迎来跨越式发展的大机遇。这时候,也正是“河洛郎”们回报故土、光宗耀祖的黄金机遇。

  让我们来晒晒根在洛阳的各大宗族的实力吧!仅以自称“河洛郎”的客家人为例,在经济发达的广东就有2100万人,香港则有200万人,福建有500万人,浙江也有100万人。不仅如此,客家人的影响已经扩至全球,超过80个主要国家中都有客家人的身影,其中美国有30万人,新加坡有20万人,马来西亚有125万人。

  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客家人大都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中不乏大企业家、投资者和政府高官。这一点,仅从每年全球客家恳亲大会的盛况就可见一斑。

  然而,虽然每年全球客家恳亲大会都举行得轰轰烈烈,但作为全球客家人精神地标和发源地的洛阳,却总显得落寞无声。

  洛阳到底缺什么?

  缺品牌,缺平台,缺营销,缺服务,缺基地。

  一缺品牌。

  请看广东省河源市火遍全球的口号——“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再请看广东梅州的气魄——“世界客都”。这些不仅作为城市品牌远播海内外,更使全球客家人对这些城市形成了精神的认同。

  二缺平台。

  试看全球客家恳亲大会,至今还没有在洛阳举办过一届,这直接反映了洛阳没有把全球1亿客家人的精神圣地用直接的手段变成文化的平台、亲缘的平台、招商引资的平台。

  三缺营销。

  试问希望能够帮助洛阳发展的“河洛郎”们,有多少人知道洛阳现在的发展现状?有多少人理解洛阳的核心竞争力?又有多少人清楚洛阳未来的发展愿景?

  四缺服务。

  亲情需要维系,招商需要服务。洛阳至今没有去推动建立一个以宗族情缘为纽带的大网络,更不用奢谈为“河洛郎”们在洛阳投资兴业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政府服务。

  五缺基地。

  试看30多年来台资在大陆的投资路径:从珠三角的东莞,到长三角的昆山、苏州。下一站在哪里?毫无疑问是中部。这从已经落户洛阳的台塑集团、落户郑州的富士康就可见一斑。但洛阳目前还没有类似东莞“台湾高科技产业园”这样针对台资进行个性化发展、针对性服务的创业基地。

  从“五缺”到“五全”,笔者希望洛阳能真正打好一手的好牌,将文化之力、亲缘之力、品牌之力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十问  郑洛争霸还是共同打天下?

  伊滨区中央商务区效果图。(资料图片)

  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城市共建,双核共舞,交通共联,民生共享,机制共通,是郑洛联手打天下必须迈过的“七道坎”。  

  当今世界,全球产业竞争已经演变成城市群的竞争。

  纵观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发展趋势,我们不难发现,技术革命、产业转移浪潮和城市群的崛起是一条有机的生命链,技术革命带来新产业的兴起,新产业的兴起引起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浪潮驱动城市的飞速发展乃至城市群的崛起。

  放眼世界,城市群的竞争正逐渐成为世界区域经济的主要竞争方式。英国的大伦敦城市群,法国的大巴黎地区,德国的莱因-鲁尔地区,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和五大湖沿岸城市群,日本的东京-大阪城市群,中国的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环渤海城市群,都是世界经济重心不断转移的产物。

  如今,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为中国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带来了机遇,新的城市群必将伴随产业的转移在中西部崛起。当下,中西部地区的竞争狼烟四起,时不我待:刚刚获国务院批准的成渝经济区,以其雄厚的实力和长江经济带的拉动力欲做中西部霸主的“野心”已是路人皆知;湖北的武汉城市圈,湖南的长株潭经济圈,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安徽皖江城市带,均以城市群的形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时间,中西部城市群的竞争局面已全面铺开。

  试看河南乃至中原经济区,虽然中原城市群的规划早已出台,但城市实力普遍偏弱、城市之间的联动不强是不争的事实。2010年,郑州GDP才刚迈过4000亿元门槛,洛阳GDP则刚步入2000亿元俱乐部。河南“城市双雄”虽然在家门口可以傲视群城,但却不足以对抗外围的强敌。

  郑洛争霸还是双剑合璧?

  其实,答案很明显,争则俱伤,合则双赢。问题的关键是,郑州和洛阳如何才能双剑合璧?如何为中原城市群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生态共建、各具特色和协调发展杀出一条血路?

  问题一:产业如何互补?

  洛阳的支柱产业为装备制造业、铝工业、石化工业、电力能源工业等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郑州的支柱产业为汽车、煤电铝、食品、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及制药、纺织、机械、能源、建材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同时正大力发展金融、贸易、物流等综合服务功能。

  从已有的产业结构看,洛阳的铝工业、石化工业、电力能源工业属于基础性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而郑州的汽车、建材、纺织、机械等产业,则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两者不仅不冲突,还存在产业链的共生关系。如两座城市能打通壁垒,则可凭借全产业链的优势共同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一产业间,两座城市同样可以选择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分工合作,形成互补。例如郑州正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洛阳也提出发展金融业,但洛阳可以选择金融后台服务和创新服务,作为金融中心的后台支持基地,这样两地之间不仅不存在冲突,而且能优势互补,相互依存。

  问题二:资源如何共享?

  不可否认,无论是洛阳还是郑州,目前的产业结构普遍存在竞争力不强的难题,支柱产业普遍存在能耗高、附加值低等问题。对比武汉等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迅猛势头,洛阳和郑州的发展后劲显得不足。但值得注意的是,洛阳和郑州都具备对方不具有的独特资源,这些资源呈现厚积薄发的态势。例如,洛阳拥有雄厚的科研资源,如果郑洛联手,则可以形成巨大的产学研联合平台,郑州的新材料、生物工程和电子信息产业就可以借助洛阳的科研资源迅速崛起,洛阳可以凭借郑州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产业化平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这样不仅能留住科研机构,更能使之产生巨大的生产力;再例如,郑州凭借其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努力发展金融、贸易、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这些高端产业必须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作为支撑,郑洛联手就可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这恰恰是洛阳实现产业升级必须借助的力量。

  问题三:城市如何共建?

  洛阳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和优越的自然环境,郑州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力和资源聚集力,如果两座城市能够在城市规划方面强强联手,则可激活两座城市之间的“洼地”,将成本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融为一体,打通两市的经济走廊,实现区域的整体崛起。

  问题四:双核如何共舞?

  放眼郑州和洛阳广袤的经济区间,两座城市各有一个新的增长极正在崛起,那就是郑东新区和洛阳新区。郑东新区作为CBD的功能将逐渐彰显,洛阳新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融研发、服务、生产、居住、游憩为一体的“山水共生、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整体和谐”的多元复合型的现代化城市新区的优势同样十分明显。如果两个增长极之间能够增强联动,错位发展,将成为郑洛经济圈闪耀的“双子星”,而不是你争我夺的“火星撞地球”。

  问题五:交通如何共联?

  随着高铁和城市轨道的连通,郑州和洛阳之间的交通运输体系将更加趋向一体化。但是,硬件的共通需要软件的支撑。例如,只有实现城市之间各类年票的通用、公交系统的共联、断头路的打通,才能真正做到两座城市之间物流的无缝衔接。另外,基建设施之间的分工合作同样重要,郑州和洛阳分别拥有两大机场,如何实现功能错位,协调发展,同样考验执政者的智慧。

  问题六:民生如何共享?

  城市群的共同发展,不仅需要物流的畅通,更需要人流和信息流的畅通。郑州和洛阳之间需要搭建统一的信息互联和分享平台、人力资源自由流动和民生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信息网络建设,采取社保互通、医疗教育资源共享、户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打破城市之间的壁垒。

  问题七:机制如何共通?

  实现城市群之间的真正融合,必须破解两座城市之间的利益羁绊。一个产业项目的落户,一个产业集群的建立,都会涉及两地的GDP,如何平衡其中利益?需要两地执政者共同研究制定合理的产业规划和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功能分工、利益共享和产业共融,突破传统利益的羁绊,抱团共同打天下。

  七大难题破解,郑洛共同发展大局可定。届时,中原经济区才能迎来强大的增长极,成为带动中原崛起的真正龙头城市圈。 

  十问洛阳,期盼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