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将拆迁完毕的5号街坊。 |
|
核心提示
洛阳工业区的36个街坊,按照当时的居住档次,可分为3个。除2号、10号、11号是供苏联专家等使用的高档住宅区外,其余33个为中档住宅区和低档住宅区(平房区)。
档次低,并不意味着这些住宅区的价值低。这些住宅区让数以万计的产业工人安心在洛阳工作,挥洒青春。时光流逝,这些设计独特、极具时代意义的住宅区也成为洛阳产业工人燃烧激情的岁月印记。
1 5号、34号街坊,中低档住宅区的代表
沿景华路上的一个入口进入5号街坊,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位老人和他简陋的剃头摊儿。
夏日的午后,老人安静地坐在椅子上,整理着他那些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理发工具。被问到生意如何,老人笑了,“以前生意还不错,可这几年,里面的住户纷纷往外搬,一天下来,能有一两个来剃头的就不错喽!”
顺着老人所指,我们的目光停留在门口的一栋小楼上:破旧的外表,黯淡的颜色;透过破损的窗户往里看,满地都是尘土和垃圾……
尽管外表如此破败不堪,但当我们走进院子时,还是被那一栋栋建筑的独特布局吸引了。“别看这里现在破,当年能住在这里可是让好多人羡慕呢!”在院内乘凉的一位姓刘的老大爷说。
事实的确如此。20世纪50年代,当新中国的工业航母在洛阳启航时,一个个整齐划一、供专家和工人居住的住宅区也随之开建。按照当时的居住档次,可分为3个。除2号、10号、11号是供苏联专家等使用的高档住宅区外,其余33个均为中档住宅区和低档住宅区(平房区)。
5号街坊,无疑是这些中低档街坊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建于1956年的5号街坊,位于中州西路南、长安路西、青滇路东、景华路北。历经岁月变迁,今天的5号街坊布局已不完整,现有苏式建筑10余栋,均为砖混结构,除两幢建筑平面为曲尺形外,其余均为矩形平面。可能是为了节省材料,楼道安置在居室前部,砖砌镂孔护栏上再加低矮的木栏杆,窗户窄小居多,有的宽仅为0.5米。
比5号街坊略低一个档次的,是以洛铜34号街坊为代表的低档住宅区。34号街坊位于中州西路南、长春路西、山东路东,为庭院式布局,建筑平面呈长方形或曲尺形,楼层一般为三层;建筑左右对称,一层中间开一欧式拱门或几案式门,装饰上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两窗户之间和门上的几案式雨棚等。
2 时光流逝,为工人阶级留下“青春印记”
档次低,并不意味着这些住宅区的价值低。相反,它们的价值是其他街坊无法取代的。
河南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组组长杨晋毅介绍,洛阳工业遗产的住宅区部分,街坊之间的特点是不相同的。之前提到已被列入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的2号、10号、11号街坊均为暗楼洞设计,即楼梯是隐藏在楼栋里面,外面看不到,但这种风格的街坊非常少。而以5号街坊为代表的明走廊楼房,个性鲜明、明朗大方,风格独特,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另一个让杨晋毅研究员对5号街坊“情有独钟”的原因是:洛阳的6个中国工业重点建设项目中,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1万产业工人,是当时我国最集中的工业区之一。而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以5号街坊为代表的这些中低档住宅区正是这些产业工人在洛阳生活下来的历史见证,这些设计独特、极具时代意义的住宅区也成为洛阳产业工人激情燃烧的岁月印记。
3 保留还是拆除,这是一个问题
“几年前,我来这里看朋友,楼里人住得满满的,街坊里面很干净,有花有草,其乐融融,看起来很不错。”提起5号街坊,网友“洛阳风情”心情很沉重,他说,“时间久了,5号街坊的面貌也大不如从前,大部分居民已经搬迁,院落里荒草丛生,看过之后心里很不舒服。”
在洛阳,还有许多对5号街坊等中低档街坊有着特殊感情的人。近年来,这一由专家、网友等各种社会人士组成的民间力量正以不同的方式为5号街坊的保护问题奔走呼号。一些市民还自发成立了“洛阳网民保护洛阳工业区文化遗产小组”,希望通过网络发表宣言,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在今年的“两会”上,来自洛阳市民盟的代表也提出了《关于保护洛阳工业区5号街坊及4个厂前广场的建议》。
然而,也有人对这种保护提出了质疑。有网友指出,工业遗产的保护无可非议,尤其是像一拖厂前广场、2号、10号、11号街坊这样的精品建筑应该保护,但在保护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城市的发展,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尤其是一些已经失去现代居住功能的建筑,再保留下来意义不大,况且有些建筑中已经夹杂了其他新建筑,再保护还有多大意义?
对此,杨晋毅则认为,保护不能仅仅留好看的,而是看它的历史价值,以5号街坊为代表的中低档住宅区,是当时工业住宅区的主流,应该保留下来作为历史见证。
记者 李燕锋/文 记者 张晓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