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二五所研制生产的心脏支架,让同类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降价60%。记者 曾宪平 摄 |
|
连日来,我市多位专家、学者就《十问洛阳》中的“五问:科研成果如何走出院所?”展开讨论。
科技研发支撑经济发展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戴维·罗默提出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知识与科技研发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谈及知识与科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河科大经济学院院长刘溢海认为,经济增长除了受资本、劳动力等传统因素影响外,还受技术进步、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依靠资本、劳动力实现的增长,是粗放型增长;依靠后者实现的增长,才是集约型增长。
“科研院所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非常重要,能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储备。”市社科联副主席蔡幼鹏说,世界发达国家都将技术储备作为一项长期的、必做的工作。美国之所以能一直在多项技术领域领先于其他国家,正是因为其不仅着眼于现有的技术应用,更注重未来的前沿科技储备。未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将体现在科技创新与应用上,因此,一个城市经济要发展,应首先考虑科技创新所能带来的推动作用。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科技作为支撑。河科大经济学院副教授周旭东认为,科研院所具备丰富的新技术,对提升城市产业结构、构建新兴产业系统起到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一个拥有众多科研院所的城市,能极大地吸引高科技产业企业落户。
让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
作为我国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洛阳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各类科研机构等科研力量在省内首屈一指。然而,刘溢海遗憾地说:“很多科研成果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使得我市的科技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目前,洛阳一些科研院所研发的产品与洛阳的产业关联度小,很多成果难以就地实现产业化。另外,洛阳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合作中的成果分享机制和平台尚未建立,科研院所大多只能在各自系统内分享研发成果。”河科大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延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周旭东认为,科研单位迁离洛阳的现象说明,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洛阳科研院所希望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寻求资源优化配置、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另一方面是无论从人才待遇还是从发展机会来看,洛阳与北京、天津等发达城市相比都有显著差距。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资源的流动也遵循市场规律。科研单位需要发展,是否利于获得、捕捉发展信息,是否利于科研成果顺利实现转化,将是其选择去留的重要因素。”市文联党组书记刘红旗说。
多管齐下留住科技人才
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洛阳不仅要激活资源、资本,更要激活人才;不仅要激活技术型人才,更要激活管理型人才,培育一批高端领军人物。刘溢海说:“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归根到底,人才是第一资源,不能让‘洛阳才子他乡跑’。”
洛阳要留住科研人才,就要在充分发挥已有科研优势基础上,着力营造科研院所发展的良好环境,尊重和重视科研人才,通过打造产、学、研、中介机构和资本相对接的平台,构建高效廉洁的政府服务体系,实现科研成果与资本、产业和人才相融合,使洛阳成为科研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沃土。
要为科研院所提供尽可能好的主业发展环境,帮助其在本领域占领研发生产高地。刘红旗建议,要为科研人才、科研设备、科研成果提供服务社会的多种平台和渠道,要为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提供有助于其提升科技创新、研发交流、生产生活的多种服务,使他们在洛阳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蔡幼鹏说,对于外来优秀科技人才,政府可通过“优惠政策”为其安排住房,并为其家属、子女就业、就学提供相应的便利条件。对于在本地科研院所或企业工作时间达到一定年限的,可给予相应奖励。此外,可安排专人定期对优秀科技人才“回访”,了解其在工作、生活等方面所遇问题并根据情况予以解决。
打造平台促科研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绝不能再“入宝山而空回”。洛阳要瞄准市场需求,瞄准高精尖,搭建合作更加紧密、机制更加灵活、效益更加突出的产学研平台,实现科研成果及时、有效转化,实现产品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的转化,产业链从上游向下游的转化。
高延军说,洛阳在推动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方面,应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一是积极运用政府资源,构建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服务体系。将具有区域产业特色和高新技术优势的高科技产品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由政府出面推动科研院所发展及其产品市场开拓。二是由政府出资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对驻洛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进行推介,促进本地科研院所与外地企业的联合,促进科研院所成果的转化。
让科研院所在洛阳扎根,需要进一步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并通过与企业、高校联合,为科研院所提供产业支撑与信息、技术、人才支持,最终实现科研院所在本地汲取营养,就地实现成果转化,助推产业发展并在产业发展中受益的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 王蕾 石蕴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