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万峰,男,洛阳偃师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电影《那山
那人 那狗》文学编辑,该片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电影《九天半》
编剧、导演,该片为香港电影节、上海电影节参展作品;羌族电影《尔玛的婚礼》编剧、导演,该片入围第32届开罗国际电影节、好莱坞(中国)电影节、法国巴黎(中国)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等;侗族电影《我们的嗓嘠》的编剧、导演,该片为美国洛杉矶家庭国际电影节入围作品。
|
|
5月18日,电影《洛阳水席》在洛阳真不同开机拍摄。
(资料图片) | |
核心提示
如果不是电影《洛阳水席》的开拍,也许很少有人知道,咱洛阳还出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导演。
他叫韩万峰,洛阳偃师人。提起这个名字,也许您还觉得陌生,可如果将他的名字与电影《那山 那人
那狗》,与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与开罗国际电影节、好莱坞(中国)电影节、法国巴黎(中国)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等联系在一起,您一定会为有这么一位老乡而感到自豪。
日前,韩万峰带领他的创作团队回到洛阳,计划以《洛阳水席》“开篇”,通过镜头,全面挖掘家乡丰厚的文化内涵,以一颗赤子之心传播河洛文明。
A 文学梦,引领他走上电影人之路
韩万峰祖籍偃师市高龙镇,18岁高中毕业离开家乡到湖南当兵;当兵期间,考入湖南湘潭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从部队转业进入长沙广播电视台,从事记者工作;1996年,怀着对文学事业的无限憧憬,进入潇湘电影制片厂,成为制片厂文学部的一名文学编辑。
《那山 那人 那狗》是韩万峰第一部参与制作的电影作品。
提起当时的经历,他记忆犹新。他说,这是一篇让自己印象非常深刻的小说——小说的清幽意境、少数民族姑娘美丽的倩影和独特的民俗民风都深深打动着他。担任潇湘电影制片厂文学编辑后,他就向单位领导建议将这部小说改成电影剧本,但由于当时条件不成熟,他的意见最初并没有得到重视。出于对这本小说的喜爱,韩万峰决定自己出钱买下这部小说的版权进行改编。
韩万峰的执著打动了潇湘电影制片厂的领导,同时也得到了时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韩三平的支持。经过8个多月的努力,剧本改编、编辑完毕,著名表演艺术家滕汝骏欣然加盟,年轻演员刘烨、陈好等相继被选入剧组,电影进入正式拍摄阶段。
1998年,电影《那山 那人
那狗》拍摄完毕。随后,该影片获得第19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1999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电影奖”等多项国内、国际大奖。尤其让韩万峰激动不已的是,当时与这部影片同时参评“金鸡奖”的剧目还有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等多部优秀作品,《那山
那人 那狗》最终从中脱颖而出。
“虽然在这部电影里我担任的只是文学编辑,但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电影人的乐趣和成就感,也由此坚定了自己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韩万峰说。
B 票房前,更看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有了电影《那山 那人
那狗》的成功经验,韩万峰开始尝试走自编自导的电影人道路。凭借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他接连拍摄了多部反映民俗文化的电影,均引起很大反响。
细数韩万峰参与拍摄的电影,我们发现,占多数的是一些少数民族电影,如黎族电影《青槟榔之味》、羌族电影《尔玛的婚礼》、侗族电影《我们的嗓嘠》、苗族电影《锹里奏鸣曲》。让人惊讶的是,这些作品虽然在国内、国际的多个电影大奖上榜上有名,但许多却没有走入寻常百姓的视野,票房也并不理想。
原因何在?韩万峰笑着说:“在票房面前,我更看重的是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我想,10年或者20年后,或许会有更多人能够认识到这些电影的价值!”
《尔玛的婚礼》是国内第一部用羌语拍摄的影片,此片拍于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前。在后来举行的第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该片作为特邀影片放映,片中所展现的地震前羌族地区的美丽景色和淳朴民风,令人震撼落泪。
在拍摄民族电影时,韩万峰总是坚持采用少数民族语言对白,演员也必须是本民族的。这是为何?“中国大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本身就没有文字,如果再采用汉语对白,那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来说将会是很大的遗憾。而且,用少数民族语言对白也是对一个民族语言的尊重。”韩万峰说。
韩万峰的民族电影梦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在2011北京国际电影季民族电影展期间,组委会特别推出30部优秀少数民族母语影片,韩万峰执导的民族电影占到了其中的1/5。
C 回家乡,用赤子之心传播河洛文明
2008年,韩万峰回到家乡,在河南影视集团成立了万峰电影工作室。他说,在外漂泊20年,回到熟悉的故土,感受着淳朴的乡风民情,一种归属感油然而生,拍摄的灵感也犹如泉涌。“我要用镜头记录一个新河南、新洛阳,用我的一颗赤子之心来传播河洛文明。”他说。
首先引起韩万峰关注的是此前少有人关注的豫菜文化题材。他说,中国电影界,以饮食为主题的电影很多,如《满汉全席》、《食神》等,但关于豫菜的几乎没有。作为一名河南籍的导演,他觉得自己有责任让豫菜也加入到中国饮食电影中,通过影片,充分展示豫菜的风采,让观众感受豫菜的文化魅力。
在这一动力的指引下,《豫菜皇后》、《胡辣汤》等电影相继拍摄完成,受到家乡父老的一致认可。
有了这两部影片作基础,儿时在家乡品尝的洛阳水席的滋味也慢慢地浸润到韩万峰的心里。他说,如果能将水席与电影结合起来,让更大范围内的消费者未闻其香先见其影、未解其义先知其名,也算为传播家乡文化作了贡献。
今年5月,电影《洛阳水席》在百年老店真不同正式开拍,韩万峰坦言,他要通过这部电影阐释水席这一东方美食的真谛:家庭、亲情、团圆。
开机仪式上,韩万峰表示:“我有信心让大家在看到这部电影时,感受到水席带给洛阳人的那份骄傲和自豪!”
除了美食系列,韩万峰表示,家乡洛阳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化底蕴的城市,作为一名洛阳籍的导演,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尽自己更大的努力,将家乡的古老文明一一记录下来。
本报记者 李燕锋/文 张晓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