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处理场一角。 |
| 垃圾堆放处。 |
| 沼气收集管道。 |
| 污水处理前后的比较。 |
| 工作人员记录净化数据。 |
| 制图 寇博 |
| 防飞散网。 |
|
核心提示
一团纸、一个饮料瓶、一袋厨卫杂物……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生活垃圾却能每天汇集成一个可怕的数字——1295吨!
这些数量巨大的垃圾每天都会集中堆放到垃圾场,在大家的印象中,垃圾场臭气熏天、臭水横流、蚊蝇乱飞……在我们身边是否真的有一个如此污秽不堪的地方?我们不妨前去一探究竟。
1 一则新闻引发的“垃圾猜想”
6月22日,《羊城晚报》刊发了一则消息称:广州市番禺火烧岗垃圾填埋场频频散发恶臭,导致周边市民难以忍受,彻夜失眠,当地环保局局长的电话被市民打爆,却只是无奈地说“已使用万吨除臭剂,没有更好的办法”。此消息被国内多个网站转载,一时间垃圾场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我市不少网友也在网上发帖询问并表示担心:垃圾场是一座城市的“卫生间”,我市的垃圾处理场在哪里?又是如何处理垃圾的?我们会不会也遭遇和广州类似的情况?
市城市监察管理局局长张青森告诉记者,我市的城市“卫生间”其实是一个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整个工程于2000年8月设计完成,由东区、西区两个垃圾填埋场组成。东区垃圾填埋场位于我市东北部的盘龙冢村北,称盘龙冢垃圾填埋场,主要承担涧河以东的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回族区、洛龙区及洛南规划区东部的生活垃圾末端处理任务;西区垃圾填埋场位于我市西南部的张落坪村西,称张落坪垃圾填埋场,主要承担涧西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洛南规划区西部的城市垃圾处理任务。我市每天产生的千余吨垃圾都将在这两个填埋场被消灭。
市垃圾场管理所所长肖涛军说,对于垃圾场,市民担心的无非就是臭气、臭水、蚊蝇,事实上,这些问题我市早已解决,现在的垃圾场不仅没有污染,还是一个废物再利用的绿色生态园。
2 “臭气、臭水、蚊蝇”去了哪里
24日,记者跟随垃圾场管理所的工作人员走进盘龙冢垃圾填埋场,并全程参观了一袋垃圾从进场到“消亡”的整个过程。
盘龙冢垃圾填埋场位于洛孟路洛阳和孟津界碑东侧,进入场区有一条经过硬化的专用线,道路并不宽阔却很整洁。道路尽头的一条深沟便是盘龙冢垃圾填埋场,占地979.012亩,设计库容1380万立方米,设计日处理垃圾1449吨,使用年限33年;一期工程于2001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建设库容246万立方米。
进入填埋区其实就是进入沟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侧深沟斜坡上大片大片如瀑布般的无纺布。“无纺布下面是一层防渗膜,这样做是为保护土壤环境。”肖涛军说,垃圾进填埋区前,所有填埋区域均要进行防渗膜覆盖,这样可以防止垃圾产生的渗滤液等有害物质渗入泥土,对泥土造成污染。防渗膜上加盖无纺布则是为了防止防渗膜风化破损开裂。防渗膜的使用年限能达到50年,而在此期间,垃圾早已自然分解。
此时,一辆垃圾车进入场区,我们跟随垃圾车继续往里走,原先的水泥专用线变成由建筑垃圾砖块铺垫的临时通道。工作人员说,由于整条沟内都属于填埋区,垃圾将逐层覆盖,所以只能使用临时通道。
在填埋区尽头,几辆垃圾车正在集中倾倒垃圾。在垃圾堆放区的下风向,一排百余米长、近8米高的立网显得有些特别。肖涛军介绍,这是防飞散网,是为了防止垃圾倾倒过程中塑料袋等易飞散物随风飘扬,进而污染别处环境而专门设立的。防飞散网会根据垃圾倾倒位置和风向随意移动,保证将飞散物质隔离在场区内。
说话间,我们已经走到了填埋区顶部,经过黄土覆盖的脚下全部都是经过填埋的垃圾。在工作人员提醒下,记者才发现,一路走来似乎并没有蚊蝇在身边骚扰,也没有臭水和扑鼻的恶臭。
3 臭气发电去了
层层堆积的垃圾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主要成分为甲烷的填埋气,微生物以垃圾中的有机物质为食也会产生沼气。沼气本身有异味,也是一种“臭气”,却能够燃烧,如果任由其挥发在空气中,不但污染环境,还浪费资源,最好的办法无疑是将这些“臭气”收集起来加以利用,既除臭又环保。
垃圾山上密布的黑色管道就是用来收集这些“臭气”的秘密武器。通过集气系统收集起来的沼气将被传输到填埋区外进行再处理,经过脱硫处理等工序后,这些“臭气”就成为主要成分为甲烷的能源气体,供发电系统进行沼气发电。
目前,我市两家垃圾填埋场都配建了沼气发电区,其中盘龙冢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工程有3台集装箱式500千瓦沼气发电机组,建成1500千瓦规模的沼气发电站,每月可收集30万立方米的沼气,月发电33万千瓦时。张落坪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工程有2台集装箱式500千瓦沼气发电机组,建成1000千瓦规模的沼气发电站。
肖涛军说,目前,两座沼气发电机组已全额并网发电,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填埋场沼气的排放问题,缓解了垃圾场的臭气问题,同时大大降低这些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4 臭水灌溉去了
家里的垃圾袋里装的垃圾太多,装得太久,会流出又脏又臭的黑水,它的学名叫“垃圾渗滤液”。在任何垃圾场,垃圾渗滤液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在盘龙冢垃圾填埋场我们见到了这种令人头疼的黑水。
黏稠的黑水上泛着气泡,恶臭难闻。肖涛军介绍,这种垃圾渗滤液受污染程度高于生活污水近100倍,当中含有产烷细菌、有机物、病毒、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是一种污染物成分复杂、危害性大、难降解的高浓度污水,如果未经处理外排,会污染地表水,危害环境,还会影响地下水的质量。
可是,垃圾场附近的村民却用这种水去灌溉农田,这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垃圾场配建工程中还有一处垃圾渗透液处理区,一个大大的渗滤液收集池中几乎储满了垃圾渗滤液。黏稠的黑水上漂着各种不知名的杂物,走近池边,一股恶臭迎面扑来。然而,经过几道工序处理后,黑色的渗滤液变成一池“清水”,毫无异味,甚至可以拿来灌溉农田和养殖牲畜。
肖涛军说,垃圾场地下均预设了渗滤液收集管道,收集好的渗滤液将被输送到处理场的调节池,经过沉淀去除杂质后将通过一系列复杂工艺处理,最后反渗透膜组进行生物吸附降解,去除当中的可生化有机物和总氮、氨氮、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并通过截留那些不可生化的大分子有机物,保证渗滤液处理系统出水达标排放。
目前,该处理场已进入调试阶段,每天可处理渗滤液100立方米,正式投用后日处理能力将达到250立方米 ,预计10月正式投用,我市垃圾渗滤液将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5 蚊蝇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一车垃圾一车蝇”,在张青森的印象中,这是早年我市垃圾场的真是写照,垃圾场的工作人员进入场区通常要戴一个面罩似的东西。在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进入垃圾填埋区后,记者却惊奇地发现周围几乎没有蚊蝇。
肖涛军说,早年垃圾场蚊蝇泛滥主要是因为垃圾处理不及时,落后的处理设备和消杀技术使得大量垃圾来不及处理,致使大量蚊蝇滋生。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垃圾场更新了设备,制订了随时倾倒随时消杀、裸露垃圾不过夜的计划。目前,垃圾场每天喷洒除臭剂15吨、灭蝇药品近4吨,将有害物质和蚊蝇消灭在“摇篮”里。
如此大剂量的消杀药品会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呢?肖涛军表示,所有的消杀药品都采用生物制剂,传统的敌敌畏式的药品早已淘汰。此类药品可直接拿来洗手,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更对人体无害。
6 生态垃圾场期待市民参与
在消除臭水、臭气、蚊蝇这垃圾场三害的同时,我市还在垃圾场周边遍植新绿。以盘龙冢垃圾填埋场为例,从2008年至今,填埋场先后投入50余万元,种植上百亩树木,目前已形成环绕场区的一个绿化带。对此,张青森表示,我市作为国家卫生城市,垃圾处理体系其实理应更好些,这就需要更多市民参与,尝试进行垃圾分类。
张青森说,垃圾分类处理具有多重效益。垃圾分类后,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可以减少垃圾数量60%以上。分类处理垃圾的经济效益也很可观。在垃圾成分中,金属、纸类、塑料、玻璃被视为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占垃圾总量的42.9%,可直接回收利用率不低于33%。而且,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
我市的垃圾从产生到消亡通常要经历三个程序:首先由市民投放至垃圾桶或垃圾站,再由环卫部门收集到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处理,最后送入垃圾填埋场。
张青森说,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市民投放环节其实至关重要。我市所有的垃圾箱均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开设置,市民投放是分类处理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简便的环节,如果市民不加区分随意投放再由环卫部分进行再区分,不仅会造成二次污染,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市环卫部门建议,市民在投放垃圾时,不妨尝试下分类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