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专 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移动通信让生活更精彩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1 年 6 月 30 日 星期    【打印】  
移动通信让生活更精彩
  家住栾川深山的农民用手机沟通世界
  通信为深山家庭旅游带来福音
  手机看路况
  移动“警务通”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
  让偏远山村通上电话,洛阳移动竭力铲平数字鸿沟

  张晓理 摄

  30年前,人们不知道“手机”为何物。

  20年前,“电蛐蛐”和“大哥大”流行在洛阳的大街小巷。

  如今,洛阳移动有380多万手机用户。

  随着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一台台电话机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掌上电脑、第三代移动通信G3手机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的生活方式一直在随“机”而变。

  1  从两万元到几百元

  从人们不知道“手机“为何物,到20年前,出现了类似大砖头的“大哥大”。一部“大哥大”差不多要两万元,那时候,两万元的“大哥大”有钱有身份的人才用得起,一般人都买不起。

  如今,各式各样的手机琳琅满目,价钱上有几千元的,几百元的,甚至还有几十元的;手机类型也更加多样化,有直板手机、触摸屏手机、滑盖手机、大屏幕手机、音乐手机、拍照手机、智能手机、G3视频通话手机等。

  现在拥有一部手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几岁的孩童,绝大多数人口袋里或许都装着样式不一的手机。

  家住涧西区牡丹公园附近的王大姐今年50岁,闲暇时,她喜欢约老街坊、老姐妹们去公园唱戏,“不用去她们家一个个喊,打几个电话就通知到了!”王大姐高兴地说,“有了手机真是方便多了,你不知道以前没手机的时候有多不方便。”

  王大姐说,25年前的一个夜里,她在医院里生孩子,婆家找人给她娘家人捎信儿,王大姐娘家住白马寺镇,那时候家里也没有自行车,从涧西步行到白马寺镇,再折回来已经是第二天近中午了,好在母子平安。“要是现在,打个电话也就是一分钟的事,省了多少时间!”王大姐感慨地说。

  如今,手机不再是昂贵的消费品,不过是一件不可或缺的日用品而已。截止到2011年3月底,洛阳移动计费客户已经达到383万户, GSM网络基站数量达到1985个,TD网络基站达到1544个,移动通信网络在城区、自然村有高达100%的覆盖率,即使家居深山也能实现村村通移动电话。

  不管是走街串巷收废品的小商贩,还是田间地头种地的农民,随身携带着手机已经成为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2  小手机 大改变

  “有了手机,有了农信通,我能及时掌握市场价格,才敢把家乡的土特产向外销售,才敢把地膜、农药、化肥买进来。去年我的纯收入达4万元,以前种地靠天收,一年也就是收入两三千元。”栾川县三川镇农民崔长福说。

  山区,在洛阳的整体地貌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曾经,人们调侃说,山区人们的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那是山区通信不畅的真实写照。在其他地区家家都通电话的时候,山区由于地形的特殊性,大部分地区还远离着电话这种现代通信工具带来的便利。在这里,固网电话基本上做不到家家通,要想家家通电话,只能靠移动通信,靠手机。

  2006年开始,洛阳移动在“村村通工程”基础上,建设了农村信息网,作为“三农”服务的枢纽,通过以“农信通”为代表的通信产品为“三农”提供包括农业气象、病虫害防治、价格行情、农产品信息、涉农政策法规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改变了传统的闭塞盲目的农村生产方式,为农民朋友们带去了科技酝酿的“甘露”。

  手机为山区人民带去的不只是财富,还有便捷精彩的生活。对于宜阳县赵堡乡杨庄村的村支书来说,手机就是他的“贴身小秘书”,他的手机和村里的大喇叭连接,如果村里有什么事情需要通知各家各户的,他只需要发个短信,短信内容就会通过村头的大喇叭以语音的方式广播出来。村民开会、催交电费、天气预报等,全部通过他的“贴身小秘书”——手机完成。

  移动电话不仅带来了快捷方便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逐步改变了山里人的思想观念。过去大家过着吃饱饭、穿暖衣,闲时打打麻将的生活。自从有了移动电话,和外界联系多了,闲暇时上网浏览农业信息、务工信息等,生活不再单调,生产不再盲目。可以说,小手机,为农村带来了大改变。

  3  有移动信号 就有希望

  作为洛阳人,也许大家对于去年“7·24”栾川特大洪水还记忆犹新。

  7月24日16时许,一场多年不遇的强降雨横扫洛阳,洛阳有些房屋、道路被雨水淹没、冲垮,洛河、伊河、涧河等多条主干河流“告急”。

  洛宁县兴华乡西南村两名村民被困洛河河滩,面对不断高涨的洪水,二人不知所措,幸运的是他们身上带着手机,紧急拨打了报警电话。洛宁县消防大队接警后,迅速出动7名官兵赶去救援,成功救出两位老人。两位老人激动地说:“幸亏还有一部手机,要不然就不一定能活着回来了。”

  洪灾发生前,嵩县防汛指挥部通过系统平台向全县区居民发送了暴雨橙色预警的短消息,成功转移了近千名处境危险的村民,将灾害损失降到最小。灾后,县相关领导向洛阳移动特别发送了感谢信,并说:“感谢洛阳移动的移动信息平台,感谢洛阳移动在此次洪灾中为嵩县人民作出的贡献!”

  在某些紧急时刻,手机就是救命的工具,信息就是希望。

  家住伊川县的村民王玉秀今年已经70多岁了,没念过书,不认识字,并且已经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身边离不开人照顾。可是,农忙时候,家里总是腾不出人来照顾她。当地移动营业厅的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以后,为王大娘送来了一部老人手机,立刻就解决了王大娘家的难题。

  原来,移动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在这部手机里设置了一键拨号,只要王大娘有紧急情况,只需摁一下1号键,她在田里干活的家人就会收到电话呼叫,迅速赶回家去。在农忙时候,家人终于可以安心干活了。王大娘感激地说:“太感谢移动公司了,想不到我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能用上手机,谢谢!”

  栾川庙子乡桃源村50多岁的老竹匠谷岳进兴奋地盘算了自己一生经历的3次大变化:上世纪80年代用上电,吃面不再拉磨,照明不再点灯;90年代一条3米宽的公路通到乡里,赶集一天可以打个来回;如今通了移动信号用上了手机,与万里之外远洋出海的儿子联系不再是神话。

  手机,不只为我们缩短了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更是美好生活的引导者和载体。

  4  G3:一个出门只带手机的时代

  一路创新一路歌,洛阳移动始终不懈地追求客户服务体系的完善与提升。

  2009年6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与河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提出支持河南建设无线城市。2010年5月,洛阳移动入选中国移动集团9个“3G(TD-SCDMA)网络领先试点城市”之列,共新建宏站977个,室分306个,于2010年年底完成了八大平台建设任务,即:无线政务、手机支付、无限便民、电梯卫士、接入平台、科大一卡通、无线旅游和无线行政审批。

  牡丹盛开时,山东潍坊的张小姐自发组织一个小型旅行团来洛阳赏牡丹,在刚进入洛阳境内,就收到一条旅游欢迎短信:“千年帝都,牡丹花城,龙门石窟,马寺钟声,洛阳欢迎您,吃住行一按我帮你,欢迎资讯服务热线12580”。到洛阳后,面对各大宾馆、酒店爆满的情况,张小姐一行在洛阳的吃、住、行、娱都非常顺利,不再为出行信息的获取犯愁,到景点的乘车线路、宾馆、酒店等信息,在12580的指点下被“一网打尽”。临走之前,张小姐还通过12580秘书台免费预订了回程火车票,结束了愉快的洛阳赏花之旅。这就是洛阳移动信息化应用带来的便捷。

  “既便捷,还安全!”洛阳市凯旋路小学的学生家长徐女士说,女儿沈洁早上上学一到校,一条“沈洁昨天家庭作业质量完成不错,就是日记没有完成”的短信息就传递到了父母的手机上。这条在家长和老师之间架起自由沟通桥梁的短信,就是“校讯通”在发挥作用。

  如今,洛阳市精心打造的“无线城市”移动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更是让手机变成了一把万能钥匙、全能通行证:拥有数字交通、车辆调度、交通路况查询、银信通、医保、社保、公积金账户查询、警务通、手机报、矿井安全告警、手机电子门票、手机导游、电子钱包等数百种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让吃、住、行、娱、购、医通过手机就能轻松搞定。电子政务、智慧警务、智慧医疗、智慧校园、智慧农业、移动物联网等移动信息化项目的实施,让“无线城市”的手机生活给历史悠久同时又充满现代气息的洛阳增添了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在洛阳,移动通信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数不胜数,一个出门只带手机的时代已经来临。

  致力于持续追求技术、服务与业务全面创新的洛阳移动,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力求在改善民生、回报社会的同时,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美好。你见,或者不见,洛阳移动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都在那里,不争不议,且永无止境。

  (沈会阳 王旭光 高 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