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专 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传承创新谋发展 仁心仁术惠百姓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1 年 7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传承创新谋发展 仁心仁术惠百姓
——写在市第一中医院新病房综合楼投用一个月之际
  功能完善的新病房大楼是市第一中医院跨越发展的象征。
  “三甲医院”创建成功,来之不易,实至名归。
  市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水利到市第一中医院调研。
  院长石莉、党委书记李爱国在新病房大楼项目现场办公。
  团结奋进的医院领导班子。
  宽敞明亮的新病房综合楼一楼大厅。
  治未病中心健康体检区。
  设施完善的血液净化中心。
  (上接01版)在洛阳市卫生系统中率先实现规模倍增,大大改善了患者就医环境。项目的快速推进,凝聚着许多人的无私奉献。从领导到普通职工,凡是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同志放弃了一个个节假日,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为项目谋划、资金筹集、工程建设付出了艰辛努力,保障了项目在最短时间内建成并投用。

  全力以赴创“三甲”,发展再上新台阶。“机遇是公平的,只垂青那些期盼并能抓住机遇的人”。市第一中医院创建“三甲”的成功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证明。面对难得的机遇,全院职工团结一心,全力以赴,迅速掀起创建高潮。在创建过程中,医院充分调动管理要素,强化岗位责任制,形成全面动员、全面参与、全面落实的创建氛围;对照管理标准和细则,通过自查、自改增强责任心。通过创建的深入开展,改善了就医环境,完善了诊疗设备,提高了业务水平,增强了服务意识,振奋了职工精神,凝聚了全院力量,受到了省评审组的高度评价,“三甲”创建一举成功。在2010年3月10日举行的“三甲”医院挂牌仪式上,洛阳市有关领导对医院做出这样的评价:“三甲”来之不易,“三甲”实至名归。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一分汗水一分喜悦。 短短三年时间,医院基础设施实现规模倍增,医疗设备由落后者转为领军,专家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明显提升,门诊住院病人数量翻了两番——新面貌带来新气象,新气象带来新活力。

  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为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特色篇 把“中”字写好 让百姓说“中”

  作为市第一中医院的领头人,石莉院长对“中医院”三个字的“中”字看得很重。

  对于这个“中”字,石莉有更具体的思考和认识:“对中医院来说,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是本色,在当前的医改中,特别是在控制医疗成本、慢病管理、‘治未病’等方面,中医药具有突出优势。能否利用并发挥好这些优势,不但对于中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服务群众意义重大。”

  正因为如此,她在多次会议上都表达过这样的心声:“洛阳作为河南省副中心城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应与城市地位相匹配;作为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我们理应在振兴发展洛阳中医药事业中有更大担当、更大作为。”

  中医院,“中”是本色,更是特色。

  写好“中”字,需要做好几篇“大文章”。

  培养名医。市第一中医院把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作为头等大事,栽好梧桐树,广引凤凰来。医院制定了优惠政策,面向社会引进和招聘医学高层次人才和高学历人才,仅最近两年就引进了20多名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和80多名研究生,从而形成了合理人才梯队。医院拥有一批知名老中医,为了能让这些名医的高超医术得以传承和光大,医院通过开展师承工作,选拔一批勤奋好学、品德优秀的年轻医师作为学术继承人。

  建设名科。抓学科建设是医院的永恒主题,医院大力推行“三名”战略,培养名医、建设名科,以名科带名院,狠抓学科建设,研究专病专治,让更多的学科形成特色,让特色专科形成优势。周围血管病科技术有绝招,设备很先进,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专科心病科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积极探索,把中医药治疗与DSA下血管支架植入治疗有效结合,让许多心病患者重获新生。老年病科、脑病科、骨伤科等专科特色鲜明,各有绝招,成为市级中医特色专科。由于学科建设成绩突出,去年8月,“洛阳市中医心病研究所”、“洛阳市中医周围血管病研究所”、“洛阳市中药制剂研究所”三块牌子同时被授予市第一中医院。随着专科建设的不断加强,医院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不断加大,前来就医的患者络绎不绝。

  提供好药。好中医离不开好中药,医院确立了“中医中药同步发展战略”,不断加大中药人才引进和培养。三年来,新引进13名中药硕士研究生,20多名中药学本科生,为提高中药质量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从中药的源头抓起,选择到中国药都亳州购进中药饮片,在亳州又选取最知名的同仁堂等有质量、信誉保证的饮片加工企业。在选材用料上强调质量第一,在剂型改善上不断研究探讨,在合剂上求精,在胶囊上求准,水丸向片剂转化,不断增加人们喜爱的制剂,增加人们喜爱的膏方。一流的药品与一流的技术相得益彰,换来的是更多患者的信任和满意。

  不仅如此,市第一中医院还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大力实施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进”工程,延伸服务空间,延长服务时间,发挥中医“简便廉验”特色,让中医药更加贴近百姓。

  “受患者欢迎的医院不会生存不下去,有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水到渠成的事。”石莉院长如是说。

  创新篇 中医西医结合 传统现代同在

  新加坡管理大学吴伟博士说过这样一段话:“未来的医学界,谁是领军者?纯西医不行,纯中医也不行。能够领军世界医学的,是中西医无缝隙的结合。谁能做到?只有中国能做到,只有中国的中医院能做到。”

  对这段话,石莉院长印象深刻。她认为,对于任何学科来说,其发展都要吸收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只要可以研究和发展中医,西医有用的现代科技成果也可以“拿来”为中医所用。

  中医的发展,既要传承,更要创新。

  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延伸中医药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位领导说得好:“中医院配置高新技术设备不是崇洋媚外,也不是‘西化’,是利用高科技延伸中医服务,可促进和加快中医药的发展。”高科技诊疗设备可以帮助中医正确诊断疾病,准确判断治疗效果,可以帮助医生获得临床准确信息,进行中医的学术研究。两年来,医院积极筹措资金配置了多台先进的大中型诊疗设备,如:东芝64排128层大型CT,西门子1.5T超导磁共振,西门子大型血管造影系统(DSA),东芝DR,东芝770A彩超,东芝四维彩超、数字胃肠机等。

  以创建三甲中医院为契机推动医院规范化管理。从确立创建三甲中医院为奋斗目标,到三甲中医院的创建成功,不走形式、不走过场,而是以三甲中医院的标准为指导,全方位开展规范化管理,从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设备配置、科室命名、文化建设等全方位进行了规范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中医院向现代化医院迈进。

  走进新病房大楼,迎面看到的是宽敞明亮且富有中医文化特色的门诊大厅,享受到的是方便、温馨、快捷的导医服务,病房内更是星级宾馆式的管理服务模式,有套间、标准间和三人间,还引入家庭化病房的服务理念。检验中心配备了全国一流的先进检查设备 ,治未病中心是洛阳市第一中医院为让日益增多的亚健康人群得到及时的医学检查和健康指导,引入国内外先进健康保健的理念和服务模式,组建的融健康体检、体质辨识、中医特色治疗为一体的,系统化、专业化健康服务机构。设置三十多个独立诊室,开展各种检查三百多项。主要面向洛阳市日益增长的关爱生命健康、注重自身生活质量的大众群体及高端贵宾人群。肾病科会聚了一大批技术人才,采用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治疗肾病。血液透析中心配置了世界一流的德国产费森尤斯透析机30台以及全套进口的费森尤斯水处理系统,从而保证了透析质量。肿瘤科开展手术、放疗、化疗、粒子植入、介入、生物治疗、热疗及中医药等综合治疗方法,使各种肿瘤在各个发病期都能得到规范有效治疗。

  在这里,我们能真切地感受中医西医的有机结合,传统与现代的同在。

  文化篇 提升软实力 扩大影响力

  曾经有经济学家这样说过:“小企业做的是产品,中等企业做的是管理,大企业做的是文化。”

  中医、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作为一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市第一中医院高度重视医院文化建设,把文化体现在医院发展理念上,把文化体现在医院的环境中,把文化体现在工作的细节中。

  提炼核心文化,形成系统的文化价值理念。发展中医药,首先要发展中医药文化,医院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全员职工讨论,形成了中医院的核心价值理念,并逐步成为一种自觉的言行。医院确立奋斗目标的同时,又确立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仁心仁术健康送万家”的办院宗旨,确立了“精医重德,福泽民众”的院训,倡导“精诚博爱”的医院精神,把“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古训通俗化,转变成职工“说得出、做得到”的言行,使广大医务人员把“学医术、精医理、讲医德、重医风”变成自觉行为。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让中医药发展有章可依。医院在管理中注重中医的文化制度建设,编印了《管理制度与职责》,修订了《职工文明服务手册》,相继开展了系列活动,如:开展“医院名中医推选活动”,面向社会公开推选医院的十大名医,既宣传了医院,也增加了专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举行“医院师承拜师仪式”,既传承了医术,也促进了医师之间的和谐;举办了“中医技能大赛”和“中医护理技能大赛”,既提高了技能,也加强了中医的传承;开展“使用中医适宜技术优惠政策”,提高医务人员使用适宜技术积极性等等。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发展和发扬中医特色。

  重视环境文化建设,提高中医的社会影响力。重视院内中医文化营造,门诊大厅的修整、美化,行政办公楼的修建、药库的扩建、北院病房综合楼暨社区中心建设等,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气息。医院创作院歌、修订了院徽和院旗,建立了中医药服务网站,创办了医院简报,邀请知名教授从北京来院做中医药文化讲座。在洛阳电视台《健康门》栏目开通了国医大讲堂,深入社区开展中医健康讲座,利用丰富多彩的载体弘扬先进的中医文化、中医保健、中医养生知识,让更多百姓了解中医,不断提升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

  从门诊到病房,从国医堂到治未病中心,无论是建筑风格、科室布局,还是设施设备、装饰装修,时时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中医院发展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拼搏的艰辛历历在目,收获的喜悦鼓舞人心。医院因发展而变化,因和谐而美丽。 深情回望发展的历程,市第一中医院干部职工感慨万千,充满自豪。

  昨天已经成为记忆,过去的辉煌已经成为一面镜子、一把尺子,未来更加美好的蓝图要靠我们去描绘。面对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第一中医院人深深地懂得,这种信任和支持是希望、是期待、是鞭策、是激励,更是庄严的使命、神圣的责任和无穷的力量。

  伟大的时代,激发着奋进的力量;科学的发展,展示着广阔的前景。走出困境、走向发展、走向辉煌,团结奋进的第一中医院人正在以生动的实践谱写着医院发展的“三部曲”!

  (孙若楠     刘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