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福民强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关于市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 进展情况及下步打算
阳光操作: 坚持职工利益最大化
西工地税局:做好六篇文章 推进环境创优
新区“翰林苑”高楼拔地起
科创新材料:主打生态环保型高温材料产品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7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南昌国企改革扫描之一
阳光操作: 坚持职工利益最大化
  核心提示

  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去的2009年,南昌市却同时在68家国有工业企业中进行改制。原定两年的改革任务,仅用半年时间就全部完成,城市经济与管理水平在改革中吐故纳新,借势升级,全面起跳。

  南昌国企改革漂亮的“蝶变之舞”,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报今起刊发南昌国企改革经验,以期为我市机制转换攻坚战提供借鉴。

  充分了解民意,处处尊重民权,时时改善民生,这是南昌国企改革一以贯之的理念。

  “按照这次改制政策,我不但拿到了补偿金,政府还帮我们办理了社保等保障手续,这样我们哪还有什么后顾之忧呢?”

  “那边刚拿了改制补偿金,这边就马上签新的聘用协议,工资比以前还高,企业改制后我们更有用武之地了。”

  面对媒体记者采访,前南昌电缆厂、现江西南缆集团的职工魏洪、章小兵等人,显出一种“意外之喜”。

  善谋大事者,必先谋大势。这种势,在于南昌市委、市政府全力有效推动,在于民心所向。

  民生问题是国企改革绕不过的头等问题,民生问题搞得好不好,是国企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国企改革,企业职工的理解首当其先!

  2009年8月,南昌市正式启动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当月初,南昌市从市直各部门抽调了316名优秀干部充实到企业改革一线,宣传改革、介绍改革,确保改革政策宣传解释到位、思想引导到位、问题掌握到位。经过40多个日夜的集中宣传、解释、访谈,绝大多数企业职工从不了解、心存疑虑,转而支持改革,主动宣传改革,直接参与改革。

  南昌市总工会负责人说,为积极发挥工会作用,让职工充分参与改革,市总工会深入各企业,帮企业补选了10名工会主席,帮助7家未建工会的小型企业建立了工会组织,帮助2家企业完成了职代会换届,帮助34家企业完善了职代会制度,共补选职工代表3510名,确保职工对改革政策、过程操作、问题处理有知情权,对改制方案的确定有参与权。

  人往何处去?是国企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

  为解决好由于改革造成职工下岗这一问题,南昌市出台了《关于国企改革失业职工再就业和自主创业帮扶的指导意见》,积极组织开展“南昌市国企改革分流人员再就业招聘、自主创业帮扶、生活困难救助活动周”活动,15746名国企改革分流人员通过参与各种主题活动,成功实现再就业。其中,961名职工获得政府公益性岗位,实现再就业。

  困难职工虽是少数,但不容忽视。南昌市制定和落实了《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后困难人员专项临时救助办法》,市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改革企业困难职工的专项救助。

  此次改革,南昌市解决了国企改革分流的5.43万人社保历史欠账问题,清欠社会保险费用9.6亿元。通过这次国有企业改革,南昌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由此提高了7.9%,人均养老保险水平提高了283元。国企改革人员均享受了医疗保险政策,从而有效解决了改革企业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

  改变的还不止这些,为解决职工由自成系统的企业人顺利转为社会人,排除改革的后遗症,南昌市在帮助改革分流人员再就业、自主创业的同时,对分流人员的档案、党组织关系、社会保障服务等进行了同步移交,做到“人有组织、档案有家、事有人管”。

  此外,对56个职工家属区启动了“家改居”工作,用城市的社区居委会管理模式取代原先的企业家属区管理模式;对43个家属区启动了水电分离工作;完成了21所企业小学和26所卫生院的社会移交工作。

  在改革中,职工们由相对独立的企业小社会,融入城市大社会,多年来由于企业不景气无法享受的很多福利,经过改革最终得以享受。同时,借集中改革之机“腾笼换鸟”,带动了产业结构、城市管理格局的大调整,新产业、新管理又有效推动了国企改革,实现了良性互动。

  南昌用国企改革,实现了一次政府与企业、职工的联动,也为“和谐南昌”崛起聚起了民心合力。

  本报记者 李江涛 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