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社 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水泉石窟, 他义务守护33年
庖厨六博宴饮赏歌舞 一幅豪强生活全景图
3D《牡丹》:中国元素无处不在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7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偃师辛村新莽壁画墓:
庖厨六博宴饮赏歌舞 一幅豪强生活全景图
  中室西壁的六博宴饮图
  中室东壁的女子宴饮图 (资料图片)
  ■ 壁画墓简介

  偃师辛村新莽壁画墓1991年发现于偃师高龙(今偃师市高龙镇)辛村。墓坐北面南,空心砖砌筑而成,由竖井墓道、墓门、墓室及耳室组成。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顶部作四坡平脊形式,墓高2.04米。墓室被砖砌的勾栏门和隔梁分成前、中和后室三部分。随葬器物有罐、仓、灶等13件陶器,均为泥质灰陶或灰褐陶。根据墓葬形制和器物判断,墓葬的年代为西汉新莽时期(公元8年~公元25年)。

  ■ 壁画内容

  该墓壁画从前(南)至后(北),共8幅,主要绘于前室东西壁、勾栏门门额、中室东西壁和中、后室之间的隔梁上,最精彩的是中室壁画。中室西壁绘庖厨图和男子六博、宴饮图,东壁绘乐舞图和女子宴饮图。这组壁画以众多的人物形象、生动传神的动作形态,真实地描绘出当时贵族阶层浮华奢侈的日常生活场景。此外,该墓壁画采用没骨画法,反映了汉代绘画技法已经不满足固有传统,开始从多方面探索画面的表现形式和技法。

  ■ 壁画故事

  墓室布局合理装修精细

  由于这座墓葬目前尚处于保护阶段,我们无缘亲身走进。不过,市古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徐婵菲向我们展示了这座墓葬的平面结构图——它的结构与当前最畅销的三室两厅户型十分相似:呈长方形的墓葬内从南向北共分布着3间墓室,分别为前室、中室和后室,前室的左右两侧分别有一间耳室,整体面积在18平方米以上,且各墓室布局构造合理。

  不仅如此,墓室内的装修工程也相当精细。首先,将一间墓室隔成三个空间的房门造型就非常别致,只有下部的矮墙和上部的横梁,在矮墙和横梁之间用柱子支撑,隔断了空间,但隔不断视线,颇具现代气息。其次,墓室内绘壁画,不仅有两个手持武器的门吏把守墓门,而且前、中室之间的横额上还绘有天神和伏羲、女娲,用于驱鬼辟邪,协助升仙。此外,在中室东西两壁相对称的地方各绘两幅宽约45厘米的壁画,这组壁画上绘有庖厨、六博宴饮、歌舞等场面;在中、后室之间的横额之上绘有端坐云端的西王母和玉兔、蟾蜍、九尾狐、凤鸟等。

  墓主人或是县长级别

  由于在汉代墓志尚不流行,因此要确定这一时期墓葬主人的姓名、身份和经历非常困难,目前只能根据墓葬的形制、规模和陪葬品,大概推测墓主人的身份。

  这座墓的主人是高官显贵?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有二:高级官员一般不用空心砖建墓,而是用小砖;墓道的长短是判断墓主人地位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准,该墓墓道为竖井式,也就是在地面挖一个不大的竖井式的方坑,可以说几乎没有墓道。

  明确了这两项标准,再了解一些东汉的官吏制度后,徐婵菲推测该墓的主人应该为年收入1000石左右的地方官员,大约相当于县长级别。

  尽展豪强生前身后事

  墓室内的壁画是墓主人生前奢华生活的展示。

  位于中室西壁的两幅壁画,其中一幅为庖厨图,上部挂的似乎是待烤的羊腿,中间一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烤肉,下面两名仆人则端着已经烤好的肉往外送。另一幅为六博宴饮图,画面下部描绘的是两位老者在六博的场面,其中居右者穿宽袖长袍,束腰,上身前倾,右手高举棋子,似乎正举棋未定;居左者穿宽袖紫袍,跪坐,双目前视,似乎正在等待对方做出选择,他身后还有一名跪坐、抱着乐器的仆人。在这两人的上方,还绘有四人,最左边那位似乎是喝醉酒正在呕吐,旁边的仆人搀扶着他;右边的两位则正伸着手猜拳行令。这幅图虽人物不多,但画面疏密得当,人物表情生动传神。

  中室东壁为女子宴饮图。该图上部绘四人,分着紫袍、红袍,两两对饮,猜拳行令,人物中间放置酒尊、托盘和耳杯;下部右边有两人,正在猜拳行令;左边有三人,其中穿紫红色长裙者呈醉酒态,被两个侍女搀扶,推测为喝醉的女主人,只见她袒胸露肚,醉意朦胧,左右摇晃,两边侍女殷勤相扶,十分逼真。

  中室东壁的另一幅壁画为乐舞图,图上有人跳舞,有人欣赏,好不快活。

  “这样的壁画,是对东汉世俗生活的全面展示,是我们了解汉代豪强地主或地方官僚真实生活的宝贵资料。”徐婵菲说。

  这座墓葬的壁画与其他的墓葬壁画相比,虽然笔法简练,但似乎更加生动传神。原因何在?徐婵菲介绍,该墓壁画主要是用颜色来绘制的,即根据不同部位施以不同的色彩,如红、紫、赭、绿、白等,然后再用墨线或色线根据需要在不同的颜色上画出衣褶,这种绘画方法就是现在常说的没骨画法。没骨画法是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成物象,而不用墨线勾勒轮廓。这座墓中的壁画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古代绘画中较早使用没骨画法的范例之一。

  记者 李燕锋 实习生 于诗情

  名词解释

  六博:又作陆博,是中国古代一种掷采行棋的博戏类游戏,以吃子为胜。六博棋在中国春秋战国以前就有,是象棋、国际象棋的鼻祖。

  六博棋由棋子、博箸和博局(棋盘)3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6子,分为枭、卢、雉、犊、塞(2枚)。春秋战国时兵制以5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6人。六博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互相进攻逼迫,置对方于死地。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