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系绕城,宁波美景入眼来。(资料图片) |
|
核心提示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没有“句号”,永远都是“现在进行时”。正是凭借着这样的理念,2005年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后,宁波市不断巩固并深化创建成果,并在2009年成功蝉联这一荣誉称号。
1 让“难点”变成“亮点”
创建活动的着力点在哪里?宁波的经验是,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千方百计解决出行难、看病难、住房难、保障难等问题,把“难点”变成“亮点”。
在宁波市召开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市委主要领导把暗访老城区拍下的6张“脏乱差”照片,拿到大会上揭短亮丑,并指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为了“锦上添花”,更要在加强薄弱环节和克服工作中的难点、盲点上下工夫,让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挑刺”,帮助我们“诊刺”,配合我们“拔刺”。
很快,宁波市民勇于“挑刺”蔚然成风。哪里有垃圾带,哪里楼道夜间无照明,哪里有乱停放、乱穿行、乱设摊“三乱现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的许多不和谐音符,被市民反映到有关部门,有的还被“晒”到媒体上。
“群众反映的问题,必须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宁波市领导多次强调,“诊刺”好比看病,需要多打几个问号,比如,部分地段的“脏乱差”问题为什么长期存在、久拖不决?有些地方、部门之间是否有推诿、扯皮的陋习?是否存在做表面文章的歪风?只有善于“诊刺”,才能对症下药。
群众的呼声,就是第一信号。经过“挑刺”、“诊刺”,宁波市决定把“三项整治行动”作为解难创优、改善民生和提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亮点的重要抓手,果断采取“拔刺”行动。这一行动包括背街小巷、老小区、城乡接合部“三大区域”整治,乱停放、乱穿行、乱设摊“三乱现象”整治,治安秩序、市场秩序、用工秩序“三大秩序”整治等。如今,这三项整治行动已经成为宁波市的民心工程。
2 文明是城市的名片
城市的名片是什么?宁波人的答案是: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是宁波创建活动的一个重要抓手。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百姓心中的好警察何利彩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火海救儿童的徐义胜当选“中国骄傲”年度人物;扎根山区30多年的好医生胡贤林、创业富民的好书记马家富等一大批道德模范,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爱心是文明城市的灵魂,更是宁波的城市品格。正是这浓浓的爱心,激发出广大市民在文明创建中的巨大热情,才会有一周内为素不相识的青海女教师捐献60多万元医疗款的动人故事;才会有市民自发与川、贵等贫困地区近5万名学生结对的“万人助学”壮观场景;才会有连续10年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的坚持不懈……
“我们都是宁波人!”这是发自新老宁波人肺腑的共同声音。在这一开放包容、充满爱心的城市里,无论你是“新宁波”、“老宁波”,都一样是文明城市创建的耕耘者。
3 打造十分钟服务圈
注重机制创新,探索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制度文明,是宁波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位在英国生活大半辈子的华侨,来到宁波后,仅仅住了一周就不想离去,毅然买下房子落户宁波。究竟是什么拴住了老人的心?一是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二是儒雅的社区文化氛围。
10分钟服务圈,是宁波各个城市社区的一项共同承诺。一个市民,遇到生活困难,拨打81890(即:拨一拨就灵)电话号码,10分钟内就可得到救助和回应。而一个卫生站、一个警务室、一条便民街和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可以让市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相应的服务。
居民有个头痛脑热的小毛病,步行几分钟就有医疗站;突发急病,电话一响,社区医生几分钟就能上门。目前,社区卫生机构覆盖率超90%,人群覆盖率达100%。如果说卫生网是健康守护神,社区警务室则是安全保护神。民警把办公桌从派出所搬至社区警务室,与社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合署办公,直接受理报警,调解纠纷。目前,刑事和治安案件数量显著下降。
过去被人遗忘的环境卫生“死角”,渐渐靓了起来;一些路段的“三乱现象”少了;城区停车场、重点菜市场等一些“老大难”问题的整治有了新的进展。宁波的市民都说:“创建工作‘实’在‘动真格’,‘好’在‘有实效’!”
文明没有终点,创建永无止境。
记者 李东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