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随着各单位用人标准逐渐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除学历要求之外,工作经验、个人特长和其他技能也成为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重要条件。在求职“指挥棒”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暑假作为针对就业开展社会实践、积累职业经验的“第三学期”。
实习打工目的性更强
小李是我市某媒体记者,他说,每到暑假,便有不少实习生到该单位实习。近几年,他和同事都发现,来实习的大学生日益增多,其中许多是大一学生。以前的实习生多以“长见识”为目的,实习也多是半玩半学,而现在更多学生是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来的,他们会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工作技能,勤于提问,在工作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还有一些学生甚至已经“瞄”上了实习的岗位,为毕业后的应聘做准备。这些情况在其他单位中也普遍存在。
暑期充电为就业加码
“期末考试前,我和班里好几个同学不约而同报了驾校。”即将步入大三的学生陈欣说,两年后毕业,到时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电脑操作、驾驶汽车等基本技能最好提前学会。
除了驾照,还有众多学生利用暑假学习各项技能,充电考证。该上大四的张伟强打算利用暑假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为毕业后就业增加砝码。大学生李向是计算机专业的,他说,到明年毕业,光凭毕业证去应聘是没有任何优势的,所以他打算利用这个暑假考个微软系统工程师证书。
除了考取相应学科的资格证书和参加考研培训班,舞蹈、乐器等特长班也成为大学生青睐的对象。利用暑假充电,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为就业做准备,已成为大学生普遍认同的观念。
帮助明确职业规划
我市社会学者安锋认为,大学生在自我提升、为就业做准备方面所表现出的变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这是高校按照市场导向不断改革带来的影响。
近些年,高校普遍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等公共课程,引导学生对未来工作、求职方向等进行职场规划,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目标,根据目标来制订步骤和方案。
安锋介绍,课程中有个名词叫做“职业试穿”,就是让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更有目的性,将来想干什么,就在实习或社会实践中先试一试。学生有方向性地参加实习与社会实践,有利于提升自身素质,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对未来就业非常有利。
大学生走出“象牙塔”了解社会、了解市场,并根据需要来进行自我调整,这使大学生的整体就业素质有所提高。另外,大学生在感知社会的同时要搞清楚自己的兴趣,不能一味被市场左右而迷失方向;要认识到实习、打工与真正进入职场之间仍有一定区别,建议在参与社会实践时量力而行。
记者 石蕴璞 实习生 翟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