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圣人必可学而至
不过,到目前为止,13岁的小守仁暂时还只是一个以民族大义为主导思想的少年,他在居庸关考察了一个多月,登长城、访乡贤、凭吊古战场、思考御边策,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
待王守仁下山时,迎面过来两个骑马的鞑靼人。守仁蓦地一抬头,顿时怒从中来,当下搭弓射箭,鞑靼人猝不及防,双双中箭。
当晚,王守仁就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去拜谒纪念汉朝名将马援的伏波将军庙。但神奇的是,王守仁在梦里赋诗一首:“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醒来以后记了下来,死了以后还流传下来。
彼时,由于史上最牛“御姐控”朱见深长期不理朝政,导致汪直专权,大臣昏庸,时人戏称“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那么上行下效,地方官的腐败便有过之而无不及,农民起义就开始四处爆发。
少年王守仁留心时政,关心国家大事,屡次上书朝廷,为平定陕西的石和尚、刘千斤之乱出谋献策。王华平日忙于政务,跟儿子沟通交流太少,不理解王守仁,便大骂了他一顿,让他立即停止这一疯狂的举动
到了弘治元年,王守仁17岁,带着如何成圣的疑问,回到浙江老家。母亲郑氏早前去世。王守仁觉得人生终究不过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罢了。这种消极的情绪以及对成圣途径的苦苦追寻促使王守仁去钻研道家的思想,为后来的自成一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王守仁终究不是出世之人,他只是游弋于各种思想,执著地去寻找他所认为的真理。此次返乡,守仁还带着另外一个任务——完婚。
未来的岳父大人叫诸介庵,是本地人,王华的至交好友,现任江西布政司参议。王守仁小的时候,诸介庵到王家串门,非常赏识小守仁,允诺将女儿许配给他。
可惜守仁同学立志献身哲学事业,对男女之事没有兴趣,在新婚之夜还在外面散步。守仁见到一个闭目养神的道士,一问之下得知他懂养生之术,便开始虚心请教。王守仁在那个道观待了一宿,直到东方之既白。
这下急坏了诸介庵一家,诸老爷正要派人去寻,王守仁却自个儿回来了。诸介庵为了防止这个“落跑新郎”到处乱跑,让他到自己的官署上班。王守仁天天在机关办公室里笔走游龙,日积月累,书法大进。
第二年,王守仁领着老婆去北京,特意下船拜访了大儒娄一斋。不过小娄运气不错,最终找到了江西临川的著名理学家吴与弼。吴与弼述而不作,躬耕垄亩几十年,隐出了名气,当地官员交章举荐他做官,吴与弼拒绝了。
其实这是儒学的通则,却契合了王守仁的胃口,更加坚定了他致力的方向。
1 记忆是怎么一回事?
记忆行为是人类满足知性快感的一种典型行为。当你在记忆时,知性快感得到满足,脑内就会大量分泌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化学物质,它能够激活一种与产生灵感和创造性行为息息相关的,叫做A10神经的神经组织。
尤其是在被称为“人类大脑指挥部”的额叶联合区,多巴胺会过量分泌。比如说,当你有“我一定要记住这个问题”的强烈愿望或者“记这个内容非常开心”的强烈快感时,多巴胺的分泌就会加速,最终使你的记忆力有一个飞跃性的提高。
我认为,人类之所以能有现在这样日新月异的进步,正是因为有这种追求知性快感的异常执著心。如果人类始终只是追求与生俱来的那些本能快感,例如典型的睡觉、吃饭、性行为,相信人类就不会进化到今天这样了。
关于这点,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詹姆斯·伍德教授是这样说的: “从感受到知性快感的那一瞬间起,人类的飞跃性进化之旅就开始了。”
他通过对小白鼠的实验证明了脑内快感神经的存在——受到快感电流刺激的小白鼠马上就对刺激产生反应,大脑的活跃度也大幅提高。
这个实验效果当然不仅限于小白鼠,人类也是一样。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记忆行为来刺激快感神经,从而增强大脑活性。
即便同样都是记忆,如果只是单纯地死记硬背,就不能够起到刺激快感神经的作用。也就是说,想方设法去集中记忆力的行为才是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类大脑潜能的理想化行为。
此外,如果能够养成全力运转大脑来进行记忆的习惯,就会给大脑以很大的刺激,灵感和直觉等重要的功能也能够相应的得到提高。
接下来,就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记忆的原理吧。记忆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铭记,就是将进入到大脑里的信息记录在大脑的某个部位。但是如果将信息就这样一直放着,那么这个信息最终也逃不过被忘得精光的命运。
第二阶段是保持,即通过反复地记忆,将大脑中所记录的信息不断回放,使其自动稳定地保存在大脑新皮质中。
第三阶段是重现,也就是说让所保存的信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随时随地被提取出来。
人类更高层面上的灵感及直觉在思想中是的确存在的。这就好像是在木桶中经过长时间的酿造,最终酿出葡萄酒一样。人的思考及冥想在脑内引起了化学反应,因此会产生敏锐的直觉,生成创造性的想法。
所以,不能只是将各种信息单纯地录入到大脑里,而是要通过反复进行重现活动,使记忆的保持力得到飞跃提高,最终告别健忘。
再复习一次。记忆是一种让你的知性快感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又能对你的大脑活性化作出贡献,是一种一举两得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