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请君再看洛阳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1 年 8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请君再看洛阳城
——洛阳十答:中华文明原点的复兴之路
洛 平
  千年帝都,崭新姿容。记者 曾宪平 摄
  十问洛阳 洛阳“实”答

  本报编辑部

  一问洛阳:中华文明原点今何在?

  二问洛阳:告诉世界一个怎样的洛阳?

  三问洛阳:洛阳在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中

  处于怎样的战略地位?

  四问洛阳:中国老重工业基地如何重生?

  五问洛阳:科研成果如何走出院所?

  六问洛阳:洛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星火燎原”?

  七问洛阳:孔雀如何洛阳飞?

  八问洛阳:中国北方水城如何走国际生态城之路?

  九问洛阳:根文化如何变成生产力?

  十问洛阳:郑洛争霸还是共同打天下?

  洛阳一答:做强原点 充当支点

  洛阳二答:内外兼修 塑造品牌

  洛阳三答:与潮共舞 借势跃升

  洛阳四答:优化调整 浴火重生

  洛阳五答:构筑平台 科研发力

  洛阳六答:创新驱动 星火燎原

  洛阳七答:筑巢引凤 海纳才雄

  洛阳八答:水系为韵 牡丹为媒

  洛阳九答:培根联亲 共谋发展

  洛阳十答:双核驱动 双雄共舞

  立夏过后,一篇署名“吃火锅唱歌儿”的万言长帖《十问洛阳:中华文明原点的复兴之路》蹿红网络,“顶”声一片;六月伊始,本报以罕见规格转发该帖,并开启了一场全民思发展、谋发展的大讨论活动,激荡月余。

  “十问洛阳”,问出了千年帝都的心中之痛、机制之疾、发展之惑。在惊雷中觉醒,在沉痛中思变,在振奋中图强——“十问洛阳”,如何作答?“原点”复兴,路在何方?

  “十问洛阳”,必须全民作答;“原点”复兴,必须全民奋争。只因为,洛阳是全体河洛儿女的洛阳。

  一个多月的报网互动大讨论,本身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作答过程,饱含着所有参与者和关注者对洛阳发展的拳拳之心、诤诤之言。本报吸收众家所言之精华,撰写了《请君再看洛阳城》一文,作为“洛阳十答”,今日予以刊发,以期形成共识。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千年帝都,几经兴废。如今,或生于斯、或长于斯的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作为中华文明的“原点”,洛阳辉煌、胜景不再,只能从历史的长卷中觅到她昔日的荣光,抑或从多如繁星的文明碎片中追思她古老的传说。

  新时代,催人奋进;新机遇,风云际会。

  一直以敢于担当著称的洛阳人民,如何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尽快实现城市复兴,从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作出自己“原点”的贡献呢?

  这个问题,是回答《十问洛阳》所有问题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十问”可以归结为这“一问”。其实,近年来河洛儿女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着这“一问”:

  解放思想,风生水起。我们要勇于变革、勇于探索,要永不服输、永不言败!这是我们的战斗誓言。

  提振精神,越位赶超。我们要包容开放、创业创新,要实干争先、负重奋进!这是我们的精神旗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待到“原点”复兴时,请君再看洛阳城!

  洛阳一答 做强原点 充当支点

  将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厚积薄发,转化为现代城市竞争所必需的文化软实力,从而给力“六加一攻坚战”,“当好一个示范、打造两大品牌”,助推福民强市,打下洛阳复兴最坚实的基桩  

  《十问洛阳》之开篇“一问:中华文明原点今何在?”站在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华文明崛起的高度明示:洛阳的文化复兴任重而道远。

  无论对于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城市,文化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文化为“王”,是人类社会发展恒久不变的真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无与伦比的“原点文化”,正是洛阳未来发展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最大潜力。

  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不因过去的辉煌而妄自尊大,更不因当今的落后而妄自菲薄,要以“原点”为支点,将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厚积薄发,转化为现代城市竞争所必需的文化软实力,从而给力“六加一攻坚战”,“当好一个示范、打造两大品牌”,助推福民强市,打下洛阳复兴最坚实的基桩!

  做强“原点”,充当支点,洛阳应有更大担当、更大作为。

  ——“大文化”理念作航标。

  洛阳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但由于骨子里缺失了“王者之气”,在经济发展思路上“小富即安”、在文化传承利用上“小手小脚”、在城市品牌打造上“小打小闹”,使得各种资源一直没有在一个大一统的平台上进行整合和提升,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碎片化和“捧着金碗要饭吃”。

  今年,市委把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明确为我市“十二五”发展的首要定位,并列入“六加一攻坚战”的“一”,作为重中之重的战役来打,其深刻用意,就是要把文化深深植入城市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发展驱动之中,用洛阳最独特的资源,结合世界最先进的手段,为洛阳创造更大的平台,集聚更多的资源,从而实现更大的发展。

  近期,市委、市政府已经邀请我国最著名的城市发展战略策划机构——王志纲工作室来洛,就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打造和营销进行总体策划,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资源,进行统一打造、协调运作,以期形成河洛文化传承弘扬的“一轮明月”而非现在的“星星点灯”。

  在“大文化”理念的引领下,一批与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要求相匹配的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品必将形成,一个助推洛阳铿锵迈向复兴之路的新的文化发展格局必将形成。

  ——雄厚的文化人才资源作根基。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一句电影台词,道出一个“人才真理”:文化的竞争实乃人才的竞争。

  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弘扬中华古老文明,需要积累雄厚的文化人才基础;将隐性的历史文化资源变为显性的生产力,需要国内外一流的文化创新人才释放智慧的火花。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掀起了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以洛阳为代表的中原地区,成为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也成为中国启动内需的主要市场所在地,其区位优势、人力优势和资源优势得以凸显。

  人才机遇当抢,洛阳方略已定:推进环境创优,制定优惠措施,加大奖励力度,培养和引进新型文化产业人才,壮大文化产业创新人才、管理人才、经纪人才和科技人才队伍,着力培育3名~5名能够代表洛阳文化底蕴和文化形象的文化名人。通过这些文化人才的研究、开发、推广,让洛阳的文化站起身、走出去、响起来。

  ——文化产业集群作推动器。

  国家、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均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反观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纵向比,长足进步;横向比,差距巨大。2009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列全省第五,排在郑州、南阳、许昌、开封之后。这与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全省副中心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符,“总量不大、布局分散、品位不优、机制不活”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市委决定,把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15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这个扶持力度已遥遥领先于除郑州外的我省其他地市,足见洛阳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心。下一步,我市还将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效用,调动和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及民间资本投向文化产业。

  立足于“实”,定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2.2%以上,到2015年年末,达232.5亿元以上,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5%以上,文化产业总体实力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立足于“效”,定攻坚重点:新闻传媒、影视动漫、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演艺娱乐及会展等六大产业齐头并进,形成气候。

  立足于“做”,定突破项目:我们正在大力推进19个文化产业示范项目和16个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项目。这些项目规划起点高、策划水平高、投入力度大、运作手笔大,有望打造一系列世界知名的文化产品、文化企业、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成为文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器。

  ——文化彰显的城市作平台。

  “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带状发展、生态宜居”,是洛阳正在倾力打造的城市特色。

  “文化为魂”当仁不让:5000年文明史、4000年建城史、1500年建都史,将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让每一个文化元素变成文化作品或文化产品,让每一个洛阳人变成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让每一个走进洛阳的人时刻感受到历史的韵味和文化的律动。

  这样一个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明与产业、建筑完美融合的城市载体,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必将成为文化大发展的绝佳平台。

  “大文化”理念作航标,雄厚的文化人才资源作根基,文化产业集群作推动器,文化彰显的城市作平台,“原点”的复兴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