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制 李玉明 |
|
核心提示
我市拥有苹果种植的悠久历史和地理优势,但占全市苹果种植面积80%的老果园产量日趋下降,令该产业面临挑战。有关人士表示,我市应采取加快老果园改造步伐、强化水果标准示范园建设等措施,使苹果产业更好地发展。
近日,我市早熟苹果陆续上市,洛宁县东宋镇和城郊乡的果农正忙着采摘。
我市苹果种植区地处丘陵山区,土壤肥沃,光热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老果园占全市苹果种植面积的80%,其传统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也制约了苹果产业的发展。
1 苹果种植 优势明显
目前,我市苹果种植面积达31万亩,其中洛宁县占70%,宜阳县占10%,伊川县、孟津县、嵩县等地也有少量种植。从苹果品种来看,早熟品种以嘎啦为主,主要分布在洛宁县;中熟品种以金冠为主,各县均有种植;晚熟品种以红富士为主,主要分布在洛宁上戈镇、罗岭乡、赵村乡等。
市农业局园艺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发展苹果产业,洛阳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市地处豫西丘陵山区,适宜北方各种水果种植,如苹果种植面积最大的洛宁县,地处国家黄土高原优质苹果产业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上戈牌”就是其中的代表品牌。
苹果生产投入小、见效快,是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一般情况下,栽种一亩苹果成本在3000元至4000元,以去年苹果出园价格每公斤6.4元、亩产平均2500公斤计算,果农每亩可收入1万多元。同时,苹果种植受自然影响相对较小,一次性投入便可长年受益。
2 产业发展 面临挑战
每逢春节,我市水果市场上销售的苹果大多来自陕西洛川、山东烟台等地,价格也相对较高。虽然本地苹果种植面积较大,为何市场上难觅踪迹?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储藏条件不足,再加上缺乏公司化运作,我市晚熟苹果销售时间很难延后,而早熟苹果大多由果农自己拉车到市场上销售,使得本地苹果一上市就急于出售。上市高峰过于集中,果农失去了苹果春节上市的增值机会。
另外,我市拥有悠久的苹果种植历史,一方面种植技术日益成熟,另一方面果园老化现象逐渐凸显。
目前,我市老果园占全市苹果种植面积的80%,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栽种的老果树,目前部分已进入衰老期。由于技术运用不到位,老果园仍沿用传统的生产模式,导致大部分果树衰弱,产量日渐下滑,苹果质量也在下降。我市苹果产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3 老苹果园 加快改造
如何进一步推动苹果产业发展,让果农、企业及广大市民多方受益?市农业局园艺站相关负责人建议:
一是加快老果园的改造步伐,解决果树种植密度过大问题,减少主枝量,增加光照,提高单果重量,提升苹果品质。
二是强化水果标准示范园建设,带动全市苹果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道路发展。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新品种的引进步伐,特别是对近几年新发展的果园,重点抓好技术培训与运用,注重树形的培养,引进栽培新品种,把水果的品质放在第一位,合理调整产量,提高综合效益。
四是倡导企业参与苹果基地建设,发挥规模效益。通过运用企业化管理模式,统一规划、统一引进、统一繁育、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带动周边果农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是积极引导市场,实现农超对接。由超市对苹果进行统一收购,改变“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使果农和市民双双受益。
六是加快贮藏保鲜,拉长市场供应时间。可在果品集中产区建立果品冷藏库,集中保鲜,同时鼓励农民大力兴建土窑洞,利用洞内外温差短期贮藏果品。
七是延长苹果产业链条,鼓励和扶持企业、个人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果汁、果酒、果酱等果品加工企业,促进我市苹果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记者 李迎博 见习记者 范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