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 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基地组织二当家” 死于美军无人机轰炸
“搬出”偃师商城宫城,重现3600年前的“紫禁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1 年 8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搬出”偃师商城宫城,重现3600年前的“紫禁城”
□本报记者 邓超 见习记者 肖依斐 通讯员 钟文/文 记者 赵朝军/图
  4号宫殿施工现场
  4号宫殿效果图
  偃师商城遗址出土的陶器
  池苑区效果图
  偃师商城宫城池苑遗址
  核心提示

  3600年前,在作为中华文明原点的河洛大地上,迎来了怎样的灿烂文明?从一国之君到普通百姓,那时的人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历史早已在时光的烟尘中远去,对于现代人来说,除了在浩瀚的文史资料中寻求答案,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可以置身其中,直观地打量、触摸这段久远而神秘的历史——偃师商城遗址宫城区保护展示一期工程今年10月完工后,便可以实现。

  作为国家大遗址保护示范项目,位于偃师市市区西的偃师商城遗址宫城区保护展示一期工程,经国家文物考古专家们的反复论证和周密规划,于去年10月正式启动。经过数月的紧张施工,近日传来了钢构主体完成、4号宫殿封顶的消息。一幅再现商都西亳繁荣的壮美画面正徐徐展开……

  1 3600年前的“紫禁城”重见天日

  1983年,在筹建中的偃师首阳山电厂厂址附近,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人员正在忙碌。每位队员都异常兴奋,因为这次原本普通的配合性考古,竟有惊天的发现!

  这里处于洛阳盆地东部,北倚邙山,南临洛河,一直是肥沃的农田。在地表下0.5米至5米的地方,考古人员一点一点地推进,竟陆续发现城墙、城门、护城河、宫殿、府库、手工业作坊、墓葬、水井等遗迹。经过论证,专家认为这座城池建于3600年前,应是商代前期的都城遗址!

  这一重大发现震撼了中国考古界。1988年,偃师商城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偃师商城年代与分期研究”是重要课题;1997年,新发现的偃师商城小城当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偃师商城入选“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

  国内著名考古专家断言,偃师商城,在中国史学界和考古学界举足轻重,它和相邻的二里头遗址,是夏商考古中不朽的双子星座。

  2 历经近200年发展,奠定中国宫廷建筑基本形制

  “汤受命而王,应天变夏作殷号,作宫邑于下洛之阳……”3600年前,我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王朝建立。先秦古籍中的记载,曾让后人对商都的位置一直争论不休。偃师商城的发现,以有力的证据,让这一争论得以平息。

  偃师商城是商灭夏后最早建立的都城,也是我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大型城址。那么,它当初是什么样子?20多年持续不断的考古发掘工作,慢慢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据考古发现,偃师商城延续使用了近200年。这200年里,这座城市的发展经历了3个时期:

  初建时期 此时建成了宫城和小城,面积近80万平方米。其中,处于小城正南部的宫城大体呈方形,外围有厚约两米的夯土围墙,边长约200米。宫城作为整个城市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集中体现了当时人们在建筑上的最高智慧。宫城内布局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设施完备,由南往北,按功用分为宫殿区、祭祀区和池苑区三大部分。在小城的西南隅还有府库,平民居住区和手工业作坊主要分布在小城的北部,这一区域附近还有铸铜作坊。

  繁盛时期 在小城基础上扩建大城,面积近200万平方米。当时,在改扩建城垣的同时,城内也大兴土木。作为都城中心的宫城进一步扩大,绝大多数宫殿建筑扩建或重建,面貌一新,呈现出一派盛世景象。旧有的府库在原址上被推倒翻建,并在宫城的东北方新建了一座大型府库。平民的墓地主要分布在城垣内侧。

  中兴转衰亡时期 这个时期,城址的总体布局没有大的变化,但宫城的规模继续扩大,又新修了数座宫殿,并出现了单体面积近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宫殿建筑。府库也进行了修缮。在经历了十分短暂的振兴后,偃师商城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不久便沦落为一般性聚落。

  作为商代前期国家权力中心,宫城的建造贯穿整个偃师商城的发展。这座3600年前的都城,遵循的是“对称布局”、“择中立宫”、“宫庙分立”和“前朝后寝”的严格宫室布局,一举奠定了此后几千年我国宫廷建筑的基本形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宫城内人工建造的大型水池和贯通城址的水渠,开了古代帝都修造池苑的先河。可以说,偃师商城是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和宫室制度的经典范例和完整的标本。

  3 商城将被“搬出”地下,在原址上模拟悬空再造

  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汉唐时期,偃师商城的城垣在地面上仍保持一定高度;宋代以后,城址完全被淤积的土层覆盖,地表成了平坦的农田,百姓世代耕作栖息于此。20世纪80年代,这座掩埋于地下的商代都城又出现在世人面前。

  已持续20多年的偃师商城考古工作,在每次的阶段性挖掘结束后,对于重要遗迹全部采用保护性回填的方式。由于偃师商城的宫城是我国考古发掘中唯一被全面发掘的宫城遗址,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了解当时礼仪制度都有重要意义,国家在1988年曾实施《偃师商城宫城遗址保护与展示》项目,将部分重要遗迹进行了初步的地面模拟展示,即按地下宫殿建筑遗址状况,在地面模拟其布局、形制,并复建了池苑,供游人垂钓,成为全国大遗址中少数开放的遗址之一。

  随着被列入洛阳大遗址首批保护展示工程,偃师商城宫城区的全面保护性展示在去年10月正式施工。在国家文物研究所编制的方案中,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再现大中轴线、科学保护与重点展示、公众参与、与城市和谐共生……一座在地下沉睡几千年的商代都城,正在慢慢“苏醒”。

  根据方案,工程将在原址上方逐步重建宫城区内的4号、6号、7号、9号和10号宫殿,位于宫城区中部的商早期王室贵族祭祀遗址群和皇家池苑也将模拟展示。由于整个展示工程覆盖在原遗址上方,距地下遗址仅数米,为避免挤压、破坏地下遗址,所有建筑均悬空建设,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

  另外,为了直观反映宫城布局3个不同时期的变迁,有关方面将采取不同的材料和手法加以区分:前两期宫殿建筑遗址以白色、灰色砾石铺装,第三期建筑则以模拟泥土的改性土为基底,让公众对宫城的布局变迁一目了然。

  4 宫殿、池沼、“墙头草”,一期工程看点不少

  目前,正在进行的宫城一期保护展示工程已完成了钢构主体的建设。走进遗址现场,只见一座气势恢宏的宫殿拔地而起,在周围低矮民房、草木的映衬下显得高大雄伟。

  这座4号宫殿就是一期工程的主体建筑。考古发掘结果表明,在商代,这是一座以坐北朝南的殿堂为主体,东、西、南面均配套以廊庑的“四合院”式封闭建筑,自成一体。在原址上方模拟再造的宫殿,以1:1尺度复原,全部建筑构件采用轻钢搭建,总面积875平方米。

  在设计专家的设想中,4号宫殿建成后,将成为展示与商城有关的考古资料及出土文物的小型博物馆。

  在一期工程中,还有一个看点,就是池苑部分的模拟展示。池苑位于4号宫殿北部,在3000多年前,是一座经人工挖掘的长方形水池,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20米,深约1.5米,四周用大小不等的自然石块砌成。考古人员还发现,在水池东西两端,各有一条渠道与水池相通,作引水和排水之用。另外,在水池南岸的中部,还发现了可能是水榭类建筑的遗存。施工人员计划在池苑遗址的上方加盖顶,并将水渠复原,让游人想象商代王室贵族们的悠游惬意生活。

  工程处处体现着历史原真性和可识别性的特点,既忠于考古史实,又在用材上拉开古代与现代的距离。

  据偃师市文物旅游局大遗址办公室主任张锁成介绍,宫殿主体完工后,将马上在屋顶铺设茅草。“这些茅草中‘大有学问’呢。”张锁成说,草的颜色、品种要与偃师当地常见的情况相符,要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真草易腐烂,不安全,维修率还高,我们采用的是一种仿真茅草,外表看和真草无异,但使用PVC合成树脂制成,不生虫、不腐烂,不怕风吹雨淋。”

  根据工程计划,一期工程最快将于今年10月完工。届时,以9号宫殿与10号宫殿模拟展示为主体的二期工程将紧锣密鼓开始。张锁成说,通过分阶段的保护性展示,偃师商城宫城区最终将建成一座宏大的遗址展示园区,完整展示一座3600年前的商朝都城,为洛阳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增添浓重一笔。

3上一篇